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絢麗多彩的民國粉彩漁樵耕讀紋瓶

絢麗多彩的民國粉彩漁樵耕讀紋瓶

這件粉彩漁樵耕讀紋瓶(見圖),高23.5、口徑7.4、底徑6.5厘米,敞口,長頸,溜肩,長腹,下腹漸收,下承外撇的高圈足。通體施白釉,胎質細膩,釉面勻凈。瓶身以粉彩裝飾,中心位置繪四個人物,分別是:頭戴斗笠,身著紅衫,手持魚竿的漁夫;穿著黃衫、紅褲,身背一擔木柴的樵夫;身穿藍衫,肩扛鋤頭的農夫;頭戴藍帽,身著綠色長袍,手執書卷的讀書人。這就是我國傳統紋樣中常見的「漁樵耕讀」圖。在主體圖案之外,再輔以嶙峋的山石、蒼翠的松柏、各色的野花、青青的草地,共同組成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此瓶從器型和紋飾風格上看,應為民國時期江西景德鎮燒造。

「漁樵耕讀」圖是中國人喜聞樂見的傳統紋飾之一,是中國傳統農耕社會最普遍的生存方式的反映,所謂「耕讀傳家」正是儒家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漁、樵、耕是農耕時代人們最基本的生產活動,在保證生計之餘,人們可以通過讀書,獲得更高的精神需求,進而可以通過科舉考試,實現個人和家族的社會層級進階,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而對於官宦們而言,「漁樵耕讀」圖所營造的田園式意境令人嚮往,也是他們用來表達退隱之後生活的象徵。

「漁樵耕讀」題材繪於一幅作品上,最早見於明代著名畫家吳偉的畫作上。而在明末清初景德鎮窯青花瓷中,漁樵耕讀圖也有較為廣泛的採用。之後清代至民國時期,漁樵耕讀紋飾屢見於青花瓷器和粉彩瓷器中,成為瓷器重要的裝飾圖樣之一。

民國以後,粉彩瓷成為生活用瓷中的最主流產品。這類粉彩瓷瓶應該屬於陳設瓷,是擺放在大戶人家廳堂里陳設之用。民國時期,江西景德鎮制瓷業進一步繁榮,很多外地而來的制瓷手工藝人匯聚於小小的景德鎮,生產出來的各種瓷器成品又運銷全國各地,所謂「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當時,景德鎮彙集了以「珠山八友」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粉彩瓷畫大師,出現了眾多從事瓷器彩繪加工的「紅店」,粉彩瓷器產量極大,其中也不乏精品。

這件民國粉彩漁樵耕讀紋瓶,雖無題記和款識,但其胎體潔凈,釉面光澤,粉彩著色艷麗,色彩豐富,繪圖筆法較細膩,是民國粉彩瓷器中的佳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