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畫僧」引領清代繪畫發展的新高峰

「四畫僧」引領清代繪畫發展的新高峰

在中國繪畫史上,朱耷,石濤,髡(kūn)殘,弘仁號稱清初的「四畫僧」。他們的藝術成就,為清代沉寂已久的畫壇引入了一股清流,開創了時代的新風,並賦予中國繪畫革新求變的時代精神,是中國清代繪畫發展的高潮。這四位因為遭逢時代劇變而遁入空門的畫僧,之所以在藝術上成就非凡,可以說與他們波瀾不息,血淚交集的生平有著極大的關連。

朱耷(1626~1705),真名朱統筌,中國清代畫家,僧人。江西南昌人,南昌寧王朱權之後,明亡後出家,因嘗持八大人覺經,故又號八大山人。

朱耷一生字、號、別號極多,主要有:法名傳棨,號雪個、個山、屋驢、人屋,尤以八大山人最為知名。據載,他還曾棄僧入道,改名朱道朗,字良月。

在書畫上亦有許多畫押,如「三月十九日」、「相如吃」、「拾得」、「何園」等,含義較深。另外他署款時常將「八大山人」連綴寫成「哭之」、「笑之」字樣,以寄託憤懣。作為明宗室後裔,朱耷身遭國亡家破之痛,一生不與清王朝合作。他性情孤傲倔強,行為狂怪,以詩書畫發泄其悲憤抑鬱之情。一生清苦,命運多舛,這形成了天才藝術家必須的人生苦難,更造就了他的藝術價值。

朱耷擅花鳥、山水,其花鳥承襲陳淳、徐渭寫意花鳥畫的傳統。發展為闊筆大寫意畫法,其特點是通過象徵寓意的手法,並對所畫的花鳥、魚蟲進行誇張,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甚至將鳥、魚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以此來表現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從而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

其畫筆墨簡樸豪放、蒼勁率意、淋漓酣暢,構圖疏簡、奇險,風格雄奇朴茂。他的山水畫初師董其昌,後又上窺黃公望、倪瓚,多作水墨山水,筆墨質樸雄健,意境荒涼寂寥。亦長於書法,擅行、草書,宗法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董其昌等,以禿筆作書,風格流暢秀健。

石濤(1630一1724年), 明末清初的「四大高僧」之一。中國清代畫 家。僧人。本姓朱,名若極,小字阿長, 發為僧後,更名元濟、超濟、原濟、道濟,自稱苦瓜和尚,游南京時,得長竿一枝,因號枝下叟,別署阿長,鈍根,山乘客、濟山僧、石道人、一枝閣,他的別號很 多,還有大滌子、清湘遺人、清湘陳人、靖江後人、清湘老人、晚號瞎尊者、零丁老人等。

石濤工詩文,善書畫。其畫擅山水,兼工蘭竹。其山水不局限於師承某家某派,而廣泛師法歷代畫家之長,將傳統的筆墨技法加以變化,又注重師法造化,從大自然吸取創作源泉,並完善表現技法。作品筆法流暢凝重,鬆柔秀拙,尤長於點苔,密密麻麻,劈頭蓋面,豐富多彩;用墨濃淡乾濕,或筆簡墨淡,或濃重滋潤,酣暢淋 漓,極盡變化;構圖新奇,或全景式場面宏闊,或局部特寫,景物突出,變幻無窮。畫風新穎奇異、蒼勁恣肆、縱橫排奡、生意盎然。

其花鳥、蘭竹,亦不拘成法,自抒胸臆,筆墨爽利峻邁,淋漓清潤,極富個性。 石濤的繪畫,在當時即名重於世,由於他飽覽名山大川,「搜盡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蒼鬱恣肆的獨特風格。石濤善用墨法,枯濕濃淡兼施並用,尤其喜歡用濕 筆,通過水墨的滲化和筆墨的融和,表現出山川的氤氳氣象和深厚之態。有時用墨很濃重,墨氣淋漓,空間感強。在技巧上他運筆靈活。或細筆勾勒,很少皴擦;或 粗線勾斫,皴點並用。有時運筆酣暢流利,有時又多方拙之筆,方圓結合,秀拙相生。

髡殘(公元1612-1692年)中國明末清初畫家。清初四僧之一。俗姓劉,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人,居南京。幼年喪母,遂出家為僧。法名髡殘,字石溪,一字介丘,號白禿,一號殘道者、電住道人、石道人。他削髮後雲遊各地,43歲時定居南京大報恩寺,後遷居牛首山幽棲寺,度過後半生。性寡默,身染痼疾,潛心藝事,與程正揆(程正揆,號青溪道人)交善,時稱二溪,藝術上與石濤並稱二石。

善畫山水,亦工人物、花卉。山水畫主要繼承元四家傳統,尤其得力於王蒙、黃公望。構圖繁複重疊,境界幽深壯闊,筆墨沉酣蒼勁,以及山石的披麻皴、解索皴等表現技法,多從王蒙變化而來;而荒率蒼渾的山石結構,清淡沉著的淺絳設色,又近黃公望之法。他還遠宗五代董源、巨然,近習明代董其昌、文徵明等, 兼收並蓄,博採眾長。在學習傳統基礎上,重視師法自然,自謂「論畫精髓者,必多覽書史。登山寡源,方能造意」。

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山水中度過,經常駐足於名山大川,流連往返。他「僻性耽丘壑」、「泉石在膏肓」,主觀的情感、性靈與客觀的景物、意境相感應、交融,使其山水畫景真情切,狀物與抒情成為一體。 所作山水,在平淡中求奇險,重山復水,開合有序,繁密而不迫塞,結構嚴密,穩妥又富於變化,創造出一種奇辟幽深,引人入勝之境,生動地傳達出江南山川空 茂密、渾厚華滋的情調。他喜用渴筆、禿毫,蒼勁凝重,干而不枯,並以濃淡墨色渲染,使得筆墨交融,形成郁茂蒼渾、酣暢淋漓的情趣,使畫面產生雄渾壯闊、縱 橫蓬勃的氣勢。

弘仁(1610~1664) 安徽歙縣人,字無智,號漸江。俗姓江,名韜,字大奇,又名舫,字鷗盟。明末諸 生。明亡離歙去武夷山,從建陽古航禪師為僧。順治十三年(1656)由閩返歙,往西干五明寺 。畫從宋元各家入手,萬崇倪瓚畫法,為新安畫派奠基人。畫師古人。更師造化。返歙後每歲必游黃山,以「江南真山水為稿本」,曾作黃山真景50幅,筆墨蒼勁整潔。富有秀逸之氣 ,給人以清新之感。

其《黃山松石圖》亦偉俊有致,不落陳規。所作《曉江風便圖》寫浦口景色,筆墨賀勁,兼用側鋒,是其晚年代表作。除山水外,亦寫梅花和雙鉤竹。「新安畫派」的奠基人。與杳士標、 孫逸、汪之瑞並稱「新安四大家」(亦有稱「海陽四家」)。畫史上稱弘仁、髡殘、石濤、八大為畫壇「四僧」。 行書法顏真卿,楷書學倪雲林, 得其神韻,亦工詩,後人輯成《畫偈集》148首。

為僧後法名弘仁,字無智、無執,號漸江、漸江學人、漸江學者、漸江僧,別號則有雲隱、梅花道人 等,最常用的是漸江和弘仁。弘仁出生於安徽歙縣東關桃源塢,江氏乃當時歙縣的望族,後來家道中落。他在年少時於歙縣社學讀過書,之後又赴杭州,成為「杭郡 諸生」。不久,他和母親回到了原籍歙縣,拜當地名儒汪無涯為師,研習五經,準備參加科考。在此期間,他「嘗掌錄而舌學,以鉛槧膳母」,過著非常清苦但卻事母至孝的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筆墨世界 的精彩文章:

就只用這十幅珍貴手稿,徐悲鴻告訴你畫馬的訣竅
張大千和他最著名的三幅荷花圖

TAG:筆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