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到飆淚!你們的爸媽爺奶都酷!到!爆!炸!

看到飆淚!你們的爸媽爺奶都酷!到!爆!炸!

小編在北方溫暖的家中問候親愛的讀者們好!想死你們啦!

今年放假前呢,小編做了個決定:過年要放下手機,不玩遊戲不集福,只在固定的時間集中處理消息,把時間用來陪伴家人。

本以為會無趣到爆裂,結果,我,一個花季少女,竟欣然沉浸在與二大爺和小姨們無窮無盡的飯局裡:

長輩們在一起喝酒話當年,簡直太有意思了!

GIF

不苟言笑的爺爺,追奶奶的時候每天騎著二八自行車來大院門口彈吉他;

頭髮花白的三叔,第一次創業就掉進高利貸,從一無所有到現在經營幾百人的企業;

日常穿搭精緻優雅的小姨,年輕的時候是整棟商場里最漂亮的「櫃花」······

我們好像總是忘了,眼前這個看說明書時需要眯起眼睛的人,也曾青春吐芳華,浪漫得無以復加。

他們的職場生涯更是風雲變幻,曲折又精彩。

我們徵集了LinkedIn讀者們的父輩、祖父輩們的職場故事,還收到了很多他們年輕時的工作照。

每一條都讓整個編輯部發出驚嘆:「哇哇太酷了!」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小狐狸和LinkedIn的讀者們。

「生命誠可貴

戰場無需歸」

眼前是戰火紛飛,大局是家國動蕩,祖父輩們的生活看起來好像毫無餘地,但他們在逼仄的環境里選擇了挺身而出,以最英勇的姿態去換後世安定。

有位粉絲留言說,爺爺留給奶奶的遺書里有句話,是「生命誠可貴,戰場無需歸」。

看了下面這幾個祖父輩的故事,大概就能懂幼時背誦過「橫渠四句」的個中深意: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dearAnja

爺爺叫柳昆尚,是中國空軍培養的第一批飛行人員之一,他從事飛行事業幾十年,執行的不是一般飛行任務,而是為共和國的領袖們飛專機。

前一陣北京台的記憶欄目報道過。

其中,他為保障毛主席飛行42次,時間156小時零5分;

為周恩來總理飛行70次,1919小時零7分。

是為這兩位領導人飛專機次數最多、空中飛行時間最長的飛行人員。

@selina21

外公李武(1931-2016),經歷抗日戰爭,參加抗美援朝至戰爭勝利,曾任國企運輸公司董事,國家老幹部。

外公是孤兒,十幾歲入伍時還曾因為年齡太小和過於瘦弱被拒絕,可是他堅決要參軍,打了很多場戰役。

抗美援朝爆發後,外公隨部隊支援朝鮮,那是一支第一批進入朝鮮、最後一批回國的軍隊。

他常說一句話:「戰場上每天看著那麼多的戰友出去,回來的只有幾個人,我好幸運。」

家裡的小孩們最高興的就是每年外公的生日,我們會圍坐在一起聽他講從前的故事:抗日戰爭、八年內戰、抗美援朝······

但直到長大後看了《潛伏》,才明白外公講的「電台」、「摻沙子」是什麼樣的工作!

回想外公的一生,簡直就是傳奇的一生!

@楊斌

爺爺一生英勇,當年跟隨范子俠將軍的129師,和日軍在沙河血戰,最後以副團的軍銜陣亡。

他留給奶奶的遺書里這樣寫著:生命誠可貴,戰場無需歸。

外公曾是江蘇省豐縣農工部副部長,曾經在山東巨野縣銀行做保衛處主任,50歲的時候為了照顧生病的妻子,主動內退。

期間多次為民請命到北京上訪,為群眾打官司,為豐縣華山鎮大師樓村人民基層群眾修建公路,修建了紀念范將軍的小學「子俠小學」,是全國第一所以烈士命名的小學。

@Summer任

想說下爺爺的故事。

爺爺叫任存先,生於一戰前,是當時的富二代,被他姥爺送去當時的「上海大廈大學」學習飛機引擎和法律。

後來在香港求學時二戰爆發,先在武漢任國民黨官員翻譯,後因為懂飛機引擎在重慶參加飛虎隊,任機械師。

二戰結束後,回老家開了我們省第一家汽車廠。

可惜爺爺沒能活過那個特殊的時代,走的時候不到40歲,屍體都沒有。

奶奶生前每到清明都會囑咐家人買咖啡,哽咽地說他最愛喝咖啡。

爸爸去年看到《參考消息》一篇報道,說飛虎隊中國飛行員和機械師不過百人,忽然覺得這個範圍很小,想找爺爺的照片,但至今沒找到任何資料。

「父母學霸起來

比我們強多了」

我自詡是移動互聯和智能手機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學習能力強,總覺得爸爸媽媽不懂這些學科。

實際上,他們為了夢想和生活而挑燈夜戰的時候,比我們學霸多了。

@呂霽雯

爸爸是公務員,我小學的時候他們單位組織去美國考察,回來說什麼都聽不懂的感覺實在是太糟糕了,於是便開始了從頭學英語的日子。

每周都能看到他和自己請的老師在餐桌前學習討論。

當時年幼的我並不會關注他們的談話內容,但眼前的這幕畫面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長大後對英語的熱愛。

照片是爸爸現在學英語的書桌。

他是個時間觀念特彆強的人,做事講效率。

自從下定決心學英語後,逛超市他就一邊觀察商品標識一邊查電子詞典,陪我去醫院也會拉我一塊兒看China Daily,一邊讀一邊給我解釋。

只要他在家電視就鎖定在央視9套。

念大學後的我才恍然大悟,語感的培養在那個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工作後也我常覺得感激,認真對待每件事、安排工作有條理這些道理,小時候爸爸就言傳身教給我了。

當年從山坳里走出來的他沒有過硬的背景,一步一個腳印憑藉自己的努力,給了這個家最大的保護和溫暖。

@ 此處應要求馬賽克

母親是國企技術型高管,一個低調膽小的女人,跟父親離婚後為了支撐起我們母女的生活,她一邊工作一邊備考高級工程師,每晚我在小桌這邊寫作業,她就在那邊畫圖。

哪怕在最難的時候,也沒中斷過我學琴棋書畫的開銷。

考到高工後需要要帶團隊,她一個說話大聲都會臉紅的人,每天回家在鏡子前練習講話。

壓力最大的時候她會躲起來哭,哭完了就自己給打氣:「努力努力再努力」。

後來她真的成了受人尊敬的高管,卻依舊謙遜,對內雷厲風行對外卻總是誇讚團隊。

家中條件也越來越好,但當年她喊著「努力」的那個畫面,影響了我整整二十年。

現在我在上海做fashion,受媽媽的影響我也一直特別努力,是那種能做到八十分就要努力交九十分的心態,也影響了我職場上一路的心態:永遠跟團隊並肩而行。

職場的成功在我看來,並不是年薪突破了千萬或者團隊突破萬人,而是你的心態、努力和持之以恆的堅韌。

@張雪薇

姥姥高玉珍,「文革」開始那年畢業的大學生,考入河北農業大學那年已經25周歲了,30大幾才和她的同窗「男神」,也就是姥爺喜結連理,如今姥爺走了三年多了, 姥姥也腦萎縮,成了一個有點痴呆的老人。

姥姥生在山區農村家庭,16歲的時候村裡成立了識字班,好學倔強的姥姥衝破家庭阻力,抱著侄女,邊上學邊看娃,回到家還幫嫂子做飯,可以說書本孩子鍋台一起轉……

後來她自己背著鋪蓋卷考去了唐山女中,還因為成績優異登上過唐山日報。

這張照片是姥姥高中時的合照,前排右一是她。

姥姥對知識和工作的的執著,對老人的孝道,對家庭的責任影響了兩代人,如今媽媽舅舅都是國家公務員,在各自的崗位、家庭辛勤付出。

「我們能做的

就是不斷向前」

有時候我會把寫中年危機的文章發給爸爸媽媽看,他們依舊樂樂呵呵地,覺得每個人努力過好生活就已經很幸福。

當然可以說他們跟不上時代,但在和長輩聊天的時候會反省我們這一代的「焦慮」,讓我們身心俱疲並且頭禿的,難道不是自己的低效率、拖延症嗎?

大部分人的焦慮實在太沒有必要了,我們付出的努力,根本不配焦慮天花板的問題。

GIF

以前日子更苦,物質條件遠不如今天,但他們從不屑於耍心機和手段,靠著正直良善也能立足於世,讓日子充滿希望。

每一代都有自己的天花板,但相對的,每一代也都有自己的機會。

@Peggy

爺爺是縴夫,在寒冬里打著赤腳在岸上拉船,奶奶在船上用竹竿抵著水裡的石頭擺方向。

以前家裡窮,奶奶坐月子也得工作,勞累加上糧食短缺導致奶水不夠,只能把米飯嚼碎了喂剛足月的爸爸,爸爸一直有胃病也許就是因為要過早消化穀物。

奶奶沒讀過書,但是有大智慧。

在我們到了該讀書的年紀,從僅剩的1100塊里拿出1000塊帶著孩子們回老家置辦家當供養我們讀書,留給爺爺100塊做伙食和開船費用。

她一直扶持著這個一窮二白的家,直到現在四代同堂。

如今爸爸已經五十,奶奶近70。

北江河上的小木船變成了現在氣派的鐵船,日子越來越好,現在兒孫們也各自精彩,骨子裡的勤勞良善沒變過。

@匿名

爺爺奶奶支邊到阿壩州20年,爺爺籌建了阿壩州第一所衛生學校,也就是現在的四川省阿壩衛生學校。

奶奶在州醫院作總護士長,曾經和醫療隊翻山越嶺騎馬到邊遠牧場巡回醫療,多次為當地人民獻血獻皮獻骨髓。

他們在艱苦的條件下為建設祖國的現代化、提高人民的醫療水平奉獻了自己的青春芳華。

圖為五十年代初,奶奶作為護士長和護士班學員合影。

@徐然

爺爺當年就讀於第四軍醫大學,畢業後直接入伍,參加過三大戰役,解放後支援大西北邊疆建設,帶著全家從山東來青海。

爸爸從青海第一批高考考入上海同濟大學,媽媽和爸爸從小一個部隊大院長大,也考入上海醫學院。

畢業後兩人都放棄留在上海發展的機會,回到家鄉青海西寧,加入祖國的邊疆建設。

爸爸媽媽恢復高考後考到上海,畢業回家鄉大西北支援邊疆建設。

從來沒覺得「情懷」「不忘初心」這種字兒矯情,其實生活不就是要這樣嗎?

不說家國天下,至少照顧好愛的人。

@森哥

太爺爺是國民黨武昌辛亥革命首會會長,爺爺當時被當作大資本家批鬥,爸爸也被牽連。

改革開放後爸爸媽媽做生意,那時候是推著三輪走街串巷,媽媽被雨淋得睜不開眼睛還是把一三輪車的貨推回來了,照片是爸爸媽媽。

但付出總有收穫,現在我自己創業,遇到困難的時候想想他們年輕時受的苦,就覺得什麼坎都過得去了。

身邊有些80後總說自己是被社會拋棄的人,我倒是很感激現在。

不是社會拋棄了我們,而是我們要努力跟上社會的發展。

@匿名

爸爸是一名駐守鄉村四十年的老醫生,談不上高大上的職場,卻也實在守護了一方鄉親。

風雨無阻翻山越嶺為老人小孩看病,記憶中無數記賬本,穿爛的無數雙解放鞋,還有背壞的無數藥箱,這其中存放了很多個平凡家庭的幸福或苦痛。

@幽謐

爺爺過世時我高一,他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位沉默寡言、挺拔帥氣的老人,沒上過學,靠做車夫賣苦力為生,堅持供幾個孩子讀書,後來爸爸成了鄉鎮當時唯一的大學生。

小時候我們家開了鄉鎮唯一的批發部,是之前供銷社改制承包下來的,類似下圖這種,爺爺自己一人拉著地排車去很遠的地方進貨。

雖然農村的老照片都沒留下,但爺爺彎腰低頭的堅韌一直在我心裡,其實越簡單越難,越淳樸越真實,也越值得回憶。

徵集中我們還看到了很多故事,各有溫暖或辛酸,堅韌或無奈:

讀者@芳芳鬱金香的父親是警察,每逢年過節就要通宵執行任務,他在外是人民警察,在家是丈夫和爸爸,一樣頂天立地;

讀者@穎子的爺爺是老師,奶奶是沒落地主家的大家閨秀,他們相依為命,互相照顧飲食起居;

讀者@shuwei.yan的外公是高爐設計師,在做一個中韓合資建廠項目的時候,跟韓方談不攏,連夜寫信越級上報……

幼年時我們總纏著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不停問這個為什麼那個怎麼樣;

後來有了手機電腦,他們的故事就變成了「嘮叨」。

有時他們怯生生地遞過一隻削好的蘋果,剛起了個「我們年輕的時候哪有這些東西」的話頭兒,就被我們一句「那都多少年前的事兒」給噎了回去。

其實不妨聽聽看?他們在職場沉浮的那些年,也許比我們想像中精彩多了。

趁著假期,跟他們聊聊天吧。

把爺爺奶奶講給爸爸媽媽的故事,也講給我們聽!

這個春節,你在家人那裡聽來了什麼好故事?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小狐狸和LinkedIn的讀者們。

本文圖片來自粉絲提供、視覺中國和影視截圖。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

2018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nkedin領英 的精彩文章:

你再說「隨便」,我可當真了!
集齊10個賈躍亭才能召喚2個雷軍,1個褚時健

TAG:linkedin領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