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新形態戰爭已經打響

中國新形態戰爭已經打響

當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理版圖正受到外部勢力挑戰,但更大的挑戰,來自於我們國家內部政治版圖的坍塌和文化版圖的淪陷。新中國建立時,全國的基督徒不過40萬,而今已達上億,甚至已超過了中國共產黨黨員的總人數。




面臨網路時代的「新戰爭」,我們依然肩負著「收復精神失地、打贏精神領域上甘嶺戰役」的歷史使命

阿根廷詩人博爾赫斯說,「我們看待時間『大河』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從過去,時間不知不覺地穿過此刻的我們,流向未來;還有一種比較猛烈,它迎面而來,從未來,你眼睜睜地看著它越過我們,消失於過去」。

不管是哪一種視角,歷史都不能割斷,我們永遠處於歷史與未來之間。

習近平主席在紀念抗戰勝利69周年大會上說:歷史無法重來,未來可以開創。呼籲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海內外所有中華兒女,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肩負起歷史重任,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前行的新成就,告慰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獻出生命的先烈。

在其他一些場合,習主席多次強調,「今天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民族復興,同時也是各種阻力最大的時候」。

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時代關頭,我們如何「肩負起歷史重任」?

在筆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香港的「佔中」鬧劇還沒有完全結束。「佔中」的本質是什麼?就是西方一直在策動的「顏色革命」。在香港發生,可謂是「項莊舞劍」。「佔中」二字,把一切都說明白了。

在香港發生「佔中」鬧劇之前,烏克蘭這個國家已在內部動亂中山河破碎。再往前看,埃及、突尼西亞、利比亞、喬治亞、吉爾吉斯斯坦……東歐列國和蘇聯,等等。世界政治的「停屍房」里,是一大片社會主義國家冰冷的屍體。

這是戰爭!新形態的戰爭!中國依然面臨著巨大的威脅!

二戰後,美國國家戰略已經根據時代的最新特點,從軍事帝國主義轉向經濟帝國主義和文化帝國主義。和軍事帝國主義採取直接軍事入侵不同,文化帝國主義主要通過潤物無聲式的滲透人心來達到預期目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和平演變。這個戰略的根本點是毀滅對方的道德人心,爭奪對方的青少年,在對方陣營中培養、安插自己的代理人。他們搞垮蘇聯的計劃只用了十年時間就大獲成功。

在對蘇冷戰勝利之後,他們又在中東、中亞進行了文化帝國主義和軍事帝國主義相互配合的實驗,這就是「顏色革命」。現在,美國將這三種帝國主義戰略同時用於對中國展開立體夾擊。也就是說,當今中國不僅面臨著「五維一體」的物理空間的威脅,還面臨著超越物理空間的社會和心理空間的全方位合擊。對此,只從純軍事的層面強調國防意識已經遠遠不適應新的國家安全現實。

美國著名政治學者亨廷頓在《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中說:「對一個傳統社會的穩定來說,構成主要威脅的,並非來自外國軍隊的侵略,而是來自外國觀念的侵入,印刷品和言論比軍隊和坦克推進得更快、更深入。」這既是美國現代戰略經驗的總結,又是對美國未來一個時期全球戰略特別是對華戰略特點的描述。

聯想到二十幾年前,擁有幾萬枚核彈頭和近400萬人的蘇軍,被無影無形卻無處不在的信息思想戰侵蝕,致使敵人不費一槍一彈就肢解了蘇聯;聯想到不久前,被「推特」輕易推倒的那些國家,其國家傾覆也始於思想瓦解,網路時代「政權一夜垮台」的事實,更讓人不寒而慄。

蘇聯解體後,時任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羅伯特·蓋茨飛赴莫斯科,他驕傲地在紅場上散步,並宣稱:「我們知道,無論施加經濟壓力還是進行軍備競賽,甚至用武力也拿不下來。只能通過『內部爆炸』來毀滅它。」

如今,美國對中國究竟是怎麼想的?美國原駐華大使洪博培2012年在總統競選演講中自信地說:「我們應該聯合我們的盟友和中國國內的支持者,他們是被稱為互聯網一代的年輕人。中國有5億互聯網用戶,8000萬博主。他們將帶來變化,類似的變化將扳倒中國。」

在美國看來,就像冷兵器時代的戰士手持弓箭刀矛,熱兵器時代的戰士裝備槍炮一樣,網路時代信息戰士的裝備則是電腦和手機等信息收發設備。

今天,美國實施戰略東移對中國展開圍堵,日本修改憲法、解禁集體自衛權,軍國主義「靈火」忽隱忽現。甲午戰爭的硝煙並未遠去,中華民族又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二戰以來,美國幾乎每次戰略轉移都引發了一場由新技術應用引領的世界軍事革命。冷戰是核武器,海灣戰爭是信息化,而此次美國戰略東移,與之伴隨的則是由網路技術引發的網電空間戰和信息思想戰的混合物。前者被局限在傳統軍事領域,而後一種隱然成形的戰爭形態則突破了傳統的軍事概念。

新戰爭已經來臨。這不僅是一個需要新技術的時代,還是一個需要新思維的時代。國防的界線早已被突破,戰爭已經超越軍隊和軍事層面,省略肉體血戰階段,直取對方人心意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看起來似乎是在和中國比經濟、比軍備,其實,最根本的是在和中國比時間、爭人心、爭青年、爭未來!

中國的經濟需要抓住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時代技術特徵布局發展;中國的文化、教育需要從抵禦入侵、捍衛族群特徵的角度重建、振興,意識形態不再僅僅是一種政黨政治教育,而是國家和民族安全的重心。中國的軍事,因此也已經成為一個具有許多新內涵的大國家安全概念。

我們不僅要看到危險,還要警惕差距。在新的網路輿論戰場上,目前的形勢不容樂觀:正如阿里巴巴上市預示著中國正失去網路時代經濟和金融制高點一樣,外資控制的門戶網站在中國意識形態領域興風作浪,某種意義上也為我們敲響了網路時代的輿論警鐘。

今天,黨和國家職能部門相對牢固控制著的報刊、雜誌等紙質媒體,從技術上說是100年前機械化時代的產物;電視台、廣播電台則是50年前電子時代的產物;而網路媒體則是網路信息技術的產物。用紙質媒體、電視、廣播對抗網路媒體,猶如用冷兵器時代的大刀、長矛與熱兵器時代的飛機、大炮相抗衡。雙方的「武器裝備」和作戰體系存在巨大的「代差」。

當前,黨和國家雖然也開辦了諸如人民網和新華網等網路平台,但在新媒體的研發和使用方面仍處於邊緣化狀態。如微博、QQ、微信等社會大眾普遍使用的信息溝通方式,皆由一些外資控股的國內互聯網公司發明,也就是說,在網路輿論鬥爭領域,我們整體上處於被動防禦、防不勝防的狀態。

然而,技術領域的差距固然可怕,但還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問題在精神領域。2014這一年,中國就有兩名前政治局委員落馬,其中一名還是政治局常委,而省部級、廳局級的官員則更多。當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理版圖正受到外部勢力挑戰,但更大的挑戰,來自於我們國家內部政治版圖的坍塌和文化版圖的淪陷。

在這些高官貪污腐化的背後,其實是對信仰的背叛。作為共產黨員,你沒有直接投敵,但卻背棄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可被稱為「新時代的叛徒」!信仰是抽象的,榜樣是具象的。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當年,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全民榜樣是雷鋒、張思德、焦裕祿,但今天,一些源自共產黨員自身的負面信息卻在削弱著人民的信任。發人深思、引人警醒!

加強「心防」,成為中國維護國家安全的第一要務

美國《時代》周刊駐北京記者站前站長、駐耶路撒冷辦事處前主管大衛·艾克曼,於2003年出版了一本名為《耶穌在北京——基督教如何改造中國以及改變全球的勢力均衡》的書,主張西方應用基督教馴服中國,並預測「今後30年內中國可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成為基督徒,由此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基督教國家之一」。

波士頓大學歷史學榮譽教授默勒·戈德曼說:「大衛·艾克曼所著書中,揭示了基督教是怎樣填補20世紀最後20年馬克思列寧主義破產後在中國出現的精神真空的。它詳述了基督教在從窮鄉僻壤的農民到北京權力中心的官員和知識分子中的爆炸性發展……」

新中國建立時,全國的基督徒不過40萬,而今已達上億,甚至已超過了中國共產黨黨員的總人數。中國當代思想家何新說:「文化帝國主義的政策是最微妙的……它的目的不是征服領土和控制經濟生活,而是征服和控制人們的心靈,以此作為改變兩國之間權力關係的手段。」

今天的中國,還有多少人已信仰其他宗教和西方政治理論?當年,跟在中國共產黨身後的是全體中國人民,現在我們應該回過頭來看一看,至少我們應該知道,已信仰基督教和其他宗教,以及已被西方「普世價值」洗腦的那些人,有多少曾經是站在我們隊伍中的。他們又為什麼脫離我們?

習主席不久前在福建古田召開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語重心長也意味深長地告誡大家:要深入思考我們當初是從哪裡出發的、為什麼出發的?自覺接受思想洗禮,以利於更好地前進。

國家沒有理想,民族沒有精神,國民沒有信仰,即便擁有再大的體量也無濟於事。義大利政治哲學家馬基雅維利曾言:「造就最強大國家的首要條件不在於造槍炮,而在於能夠造就其國民的堅定信仰。」

今天,由於互聯網已事實上將世界聯繫在一起,世界上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文化和政治理念,不同的價值觀念對某一個國家傳統意識形態的衝擊,已遠遠大於對一國領土、領空、領海的直接武力威脅。換言之,國家政治安全面臨的威脅,遠比一般性國防安全面臨的威脅和挑戰更嚴峻、更致命。因此,加強「心防」,就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第一要務。

習主席指出,要強化互聯網思維,要建立強大的「網軍」。網路已經成為捍衛國家和民族利益的新「上甘嶺」。嚴峻的形勢召喚我們都要重視並趕快行動起來,從國家輿論的制高點上奪回精神陣地,守護好我黨我軍和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在此基礎上加速推進我們的文化強國戰略。而黨、國家和軍隊的文化宣教部門,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迫切地需要進行思想融合、體制融合和任務融合。

習主席在2013年的「8·19」講話中強調:「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就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國的成立已經說明了;我們中國共產黨人能不能搞建設、搞發展,改革開放的推進也已經說明了;但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能不能在日益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堅持住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還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繼續作出回答。」

這實際上等於提出了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問題,習主席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黨、國家、軍隊,是靈魂和軀體、皮毛的關係,魂不在,體無命,皮不存,毛難附。

每一代中國人都肩負著各自的時代使命。甲午一代、抗戰一代、建國一代、改革開放一代,像接力棒一樣,把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傳遞到我們手中。我們責無旁貸,只有竭盡心力,才能走出甲午,打贏新時代的人民戰爭特別是「心防」戰爭,為先輩們的中國夢守靈,為今天的中國夢護航,為後人的中國夢守望!

作者:戴旭

作者介紹:環球之音授權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客座教授,海洋安全與合作研究院院長。中央電視台7頻道特邀嘉賓。著有《C形包圍》《盛世狼煙》等政論文集,《20世紀世界空戰》《海圖騰》等專著。發表《南海戰略萬言書》《美國如何操縱新型第五縱隊發動顏色革命》《網路時代大國博弈主戰樣式——信息思想戰》等重要論文。近期專註國家政治安全與網路輿論戰研究與實踐,提出「網路是捍衛國家利益的上甘嶺」「網路義勇軍是新時代的愛國力量」等新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科環宇 的精彩文章:

美國控制世界的手段是什麼?全世界都不敢說,觸目驚心!
中國空軍發布最新宣傳片,熱血沸騰!

TAG:國科環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