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又一起失敗案例:美國證監會否決中資財團收購芝交所交易

又一起失敗案例:美國證監會否決中資財團收購芝交所交易

摘要:這筆交易在兩年時間裡經歷了艱難博弈,並在本周四正式以失敗告終。根據SEC官網發布的文件,其否決了芝交所出售給包括中國投資者在內的交易,也澆熄了芝交所重新崛起的希望。

中資公司想要併購美國公司有多難?剛剛收到美國證監會(SEC)「拒信」的盧生舉可能深有體會。

2016年2月,以中國重慶財信企業集團為首的財團簽約收購芝加哥證券交易所(CHX)。如果交易完成,這將成為中國企業收購美國交易所的首例。盧生舉是重慶財信的大股東。

但這筆交易在隨後兩年時間裡經歷了艱難博弈,並在本周四正式以失敗告終。根據SEC官網發布的文件,其否決了芝交所出售給包括中國投資者在內的交易,也澆熄了芝交所重新崛起的希望。

芝交所成立於1882年,目前交易量還不到美國股票日交易量的1%,是美國指定交易所中最小的。其曾寄希望於利用這筆交易吸引更多小企業前來上市,尤其是中國的中小企業。

SEC給出的理由是「不符合美國有關股票交易所的規定」,在公開文件中,SEC稱這筆交易的股權結構可能存在不符合股權與投票限制性規定的風險,芝交所無法提供監管層要求的關於買家之間關係的文件。

SEC還擔心,一旦交易達成,他們是否還能在必要時從芝交所及其控制人手中拿到交易所的記錄。

一波三折

華爾街見聞此前介紹過這筆交易的坎坷經歷,2016年年初美國國會議員曾要求嚴審該筆交易。45位國會議員寫信給美國財政部,敦促該交易接受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審查。

美國政客們擔心,允許中國公司控制美國交易所,將為中國政府影響美國金融結構打開大門。為回應外界質疑,芝加哥證券交易所於2016年11月公布了該項收購的交易細節,並表示該交易與中國政府沒有任何關係。

據芝加哥交易所提交給美國證監會的文件,參與收購的財團由多個國家的個人和企業投資者組成,大部分來自中國,由中國重慶財信企業集團牽頭,此外還包括前對沖基金經理Jim Pallotta的家庭辦公室Raptor Group等海外機構和個人。

交易完成後,該財團將持有芝加哥交易所100%股權。中國投資者將合計共持有49.5%股權,重慶財信持股20%。

在2016年12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批准了該筆交易,為中資收購芝交所清除了主要障礙。隨後決定權交到了SEC手中,六個月前SEC工作人員曾建議批准該交易。

不過事情很快發生了180度大轉折,2017年8月,SEC主席否決了委員會成員的建議,稱將重新考慮這筆交易,並一再延遲批准。

由於受到強大的政治阻力,華爾街日報2017年10月報道,重慶錦天實業有限公司和重慶龍尚裝飾有限公司退出,收購方中的中國資本僅剩重慶財信一家。

並非孤例

近來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阻礙中國企業赴美投資的案例屢見不鮮,據新華社等媒體報道總結:

1,1月2日螞蟻金服和速匯金(MoneyGram)宣布,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拒絕了螞蟻金服對速匯金價值12億美元的收購計劃,收購最終宣告失敗;

2,2017年11月,紐約老牌投行考恩集團以無法取得CFIUS批准為由,取消中國華信能源2.75億美元投資;

3,同月,中國忠旺集團因同樣原因放棄收購美國愛勵鋁業;

4,去年7月,中國海航集團收購美國全球鷹娛樂有限公司的計劃因同樣原因告吹;

5,去年9月,美國總統特朗普按CFIUS建議否決中資背景企業收購美國晶元生產商萊迪思半導體。

新華社評論稱,美國看到中企併購便神經過敏,動輒以「國家安全」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按下對華經貿政策「倒退鍵」,不僅打擊中國企業赴美投資的熱情,也將損及美國自身利益。把原本的雙贏變為雙輸,這種「過敏症」應該治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匯易飼料 的精彩文章:

高粱貿易爭端發出預警,但中國不太可能拿進口大豆下手
拉尼娜與超低溫「互粉」,空頭是否「取關」農產品交易?

TAG:匯易飼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