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克思主義經濟人類學前景廣闊

馬克思主義經濟人類學前景廣闊

馬克思的思想對於經濟人類學的理論發展具有深遠影響。馬克思的經濟學論著中包含了大量經濟人類學的論述,體現了他對經濟問題的人文主義認識。他在晚年又對路易斯·亨利·摩爾根的人類學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並在經濟理論研究中借鑒人類學的成果。這就為馬克思主義經濟人類學的產生與發展奠定了基石。

綜觀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對經濟人類學問題的探討具有重要地位,涉及內容包括:史前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問題、私有制的起源及資本主義的形成問題等。對馬克思主義經濟人類學而言,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以及人類的經濟行為是其研究的基本領域,而人類社會各種經濟生活、經濟制度及其演化規律等又是關注的重點。這就使得經濟學與人類學形成了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趨勢,也使得經濟學和人類學的研究視野都得到了極大的拓展。

馬克思主義影響經濟人類學

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經濟人類學將小規模的社會看作穩定而統一的整體,支持社會結構模型。然而,萊斯利·懷特在1943年出版的《文化的能量和變革》中提出,人均能量擁有量對社會的意義十分深遠。隨後,懷特在《文化科學》以及《文化變革》中詳細闡述了他的論點。懷特的基本觀點是,文化主要是一種管理能量並使之為人類服務,引導並且規範人類行為的機制。因此,社會系統由技術系統和哲學系統組成。懷特的模型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

懷特的模型聚焦文化變革的宏觀方面。而其他人類學家,如朱利安·斯圖爾德則更加「關心某種具體文化勝過文化本身」。當關注短期的具體文化時,文化的一般性趨勢分析就不適用了。因此,斯圖爾德採用了一種多線性進化論,來分析多種方式的文化轉型,強調方法和地位的平等作用。斯圖爾德意識到文化既能是大規模的演化,也能是局部的、特別的。他的基本方法論是:首先必須開發生產技術和環境,其次,使用某種方法探索某一區域的行為模式。在對文化轉型過程的討論中,斯圖爾德採用了「文化核心」的概念,包括與重大經濟活動相關的態度、活動和關係。當然,文化也包括了與經濟和生產並不直接相關的活動。

馬歇爾·薩林斯和埃爾曼·R.瑟維斯補充了懷特和斯圖爾德的論點:進化的方向有兩個。一方面,它通過適應性的修正來創造多樣性,且新的形態與舊的大為不同;另一方面,進化產生進步:高級形式出現並超過低級形式。懷特、斯圖爾德、薩林斯和瑟維斯的著作,被看作馬克思主義理論被引入到西方主流人類學的理論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用靜氣驅散浮躁
學者觀察:特朗普現象為何產生、走向何方?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