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詩文里的犬

古詩文里的犬

雞鳴催寒去,犬吠報春來。2018年是狗年。狗作為中國老百姓最熟悉最喜愛的動物之一,曾被許多文人墨客寫入詩詞之中,留下了大量吟詠佳句,讀之頗有意趣。

狗又稱犬,古人認為:「通而言之,狗犬通名,若分而言之,則大者為犬,小者為狗。」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在人類生活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它生性勇猛好鬥,喜動易醒,善於守夜,又能追蹤野獸協助狩獵,因而成為人類忠實的朋友。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就有對狗的描述:「躍躍狡兔,遇犬獲之。」後來東漢時期的《十五從軍征》中有「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之句。北魏賈岱宗的《大狗賦》:「非吾畋獵之有益,乃可安國衛四鄰者也。」把狗的作用說得很到位。《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劉邦把手下一幫打天下的良臣猛將稱為功狗,以取其忠肝義膽、衝鋒陷陣、勇猛直前之意。

大唐是一個詩文璀璨的時代,內容中含有「狗」字或「犬」字的名篇佳作,俯拾即是。李白的「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寫狗叫,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王維的《贈劉藍田》:「籬間犬迎吠,出屋候荊扉。」富有鄉土氣息。女詩人薛濤的《犬離主》:「馴擾朱門四五年,毛香足凈主人憐。無端咬著親情客,不得紅絲毯上眠。」賈島的《送道者》:「此行無弟子,白犬自相隨。」寫出狗與人親密無間的感情。

白居易詩中有21首寫到「犬」,其中一首《犬鳶》寫道:「門前何所有,偶睹犬與鳶。鳶飽凌風飛,犬暖向日眠。」描繪狗在溫暖的陽光下睡眠的情態,逗人喜愛。杜甫有29首詩中嵌入「狗」或「犬」這兩個字,在唐代詩人中是最多的。其著名的《新婚別》一詩中有「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的離別哀傷之句,體現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道理。而其中最膾炙人口的莫過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詩中寫道:「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風雪交加的夜晚,出門在外的遊子歸心似箭,遠遠看見柴門內微弱的燈光,聽到門前的犬吠,那是何等溫暖與親切。

到了宋朝,蘇東坡先後為狗寫過不少令人拍案叫好的詩句。其中《詠犬》一詩云:「烏喙本海獒,幸我為之主。食余已瓠肥,終不憂鼎俎。晝馴識賓客,夜悍為門戶。知我當北還,掉尾喜欲舞。跳踉趁童僕,吐舌湍汗雨。長橋不肯躡,竟渡清江浦。拍浮似鵝鴨,登岸劇獅虎。盜肉亦小疵,鞭笞當慣汝。再拜謝思厚,天下遣言語。何當寄家書,黃耳定乃祖。」活靈活現地刻畫了狗的特性。張元乾的《瑞鷓鴣》中有「白衣蒼狗變浮雲,千古功名一聚塵」的警世之句。呂微之的《詠犬》詩寫道:「風恬月朗眠花影,吏不叩門門戶靜;何事曉來吠一聲,有人采汲門前井。」這裡的狗是鄉村看家護院的狗。

「擺尾搖頭慶所遭,愛同獅子銜金毛。花前喜共狸奴戲,月下難隨狗黨嗥。主翁要使防門戶,免逐韓盧較獵勞。」明朝詩人瞿佑的《金絲犬》,活靈活現地刻畫了狗的特性,讀了令人忍俊不禁。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濰縣竹枝詞》里寫道:「水流曲曲樹重重,樹里春山一兩峰。茅屋深藏人不見,數聲雞犬夕陽中。」以數聲犬吠寫出山村的純樸、自然、 清幽的特點,充滿了詩意,讓人難以忘懷。袁枚的《絕命詞》:「兩腳踢翻塵世路,一肩擔盡古今愁。如今不受嗟來食,村犬何須吠不休。」則以犀利的筆觸,對那些置人民生死於不顧的貪官污吏,進行無情的撻伐。借狗喻人,寓意深刻。

據《天津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文摘 的精彩文章:

一碗暖暖的臘八粥
以狗自喻傳佳話

TAG:北京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