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義大利隨想:羅馬是一座滿地廢墟和故事的城市

義大利隨想:羅馬是一座滿地廢墟和故事的城市

(二)修復過程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學與歷史價值,並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確鑿文獻為依據

對一個城市歷史文化的保護,對歷史的敬畏,不僅要看他們對著名建築和文物遺址的保護,還要看他們如何「小處著眼」,對那些普通遊客眼裡完全無感的微型、袖珍「遺址的保護細節,哪怕只是幾塊大理石,一截斷牆、幾根羅馬柱。

在羅馬市中心散步,那些不規則的街角和斷頭路經常和這些「遺址」有關。歷史久遠,散落在四處,被後來的歷史建築疊壓下的那些箇舊址、廢墟、斷裂的羅馬柱、地基,也要把他們圈起來,保護起來,哪怕沒有任何商業價值、旅遊價值。經常能看到一個遺址不遠處,又是一些散落的古老的石頭和斷牆,也被細心地圈圍起來,哪怕道路就此變窄,路也不會加寬,規劃當局的判斷很清楚,路越寬車越多,老城區鼓勵大家走路,方圓幾公里行走比車快,到了人行道只要沒有紅綠燈指示,人可以大搖大擺,車必禮讓。

我住在維托伊曼紐二世廣場一側,那裡離開羅馬角斗場僅一公里遠。羅馬建城於公元前八世紀,距今有2800多年,羅馬人的生活方式「驕奢淫逸」,非常會享受,不僅羅馬角斗場能容納4-7萬人,還有能容20萬人的跑馬場、幾萬人的劇場,公共浴場就有千餘個。羅馬又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重鎮之一,哥特式建築、巴洛克建築,各種廣場、雕塑和噴泉池遍布大街小巷。六世紀開始這裡又是天主教的首都,梵蒂岡在羅馬城直接管轄的大教堂就有四座,包括我們住所附近的聖母大教堂。戰爭、地震、政權更替、宗教活動都使得這裡的文物建築隨著時空的流逝而犬牙交錯、疊床架屋。甚至後一時代的君主為修建它的房子而拆毀原來的建築,而中世紀的教堂經常建在古羅馬晚期的教堂上面。所以羅馬的建築保護變得糾結,拆新還舊,而這個「新」其實也是年代久遠的文物,不同歷史階段,當局者對不同歷史年代建築的推崇和態度,就會影響保護和發掘偏好。

義大利政府1892年首次頒布保護古建築的法律。1939年宣布了2000多個保護區。威尼斯廣場一側的威尼斯宮形狀如結婚蛋糕,那天看完莫奈的畫展,走到黃昏的大平台上,前方就是羅馬統一者—維托伊曼紐二世橫刀立馬的巨大雕塑。據說二次大戰時候墨索里尼沒有閑著,他為了在此發表演講、檢閱機械化部隊,為修一條大道,讓人把挖掘出來的古羅馬帝國廣場群有大都埋回地下,並拆毀了許多附近許多文藝復興時期中世紀的建築。

痛定思痛,義大利在60年代宣布,不僅要保護重要的歷史建築,還要保護一般的建築和城市和村落的歷史中心。他們認為,只有更好保護歷史環境,才能更好地還原歷史生活的真實狀態。保護法規甚至規定滿50年的普通建築也不能自行拆毀。

我住的公寓是房東太太從祖輩那裡繼承而來的,他們去年做了一次裝修。這棟樓建於1816年,按規定,普通人家這類祖宅裝修必須經政府批准,裝修方案需要被審核。裝修完之後,設施完善但裝修之後,舊的設施只要功能完好,會繼續使用。屋頂的房梁加上了鐵架加固,而門廳的地磚和地毯還是老房子原來的東西。義大利人經常為了生計和經濟遊行抗議,但少有人為了這些事情導致的不方便而不滿。義大利人對文物的熱愛和尊重,已經融入骨子裡了。

歐洲人對文化名人刻苦銘心的熱愛,也使得很多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到近代許多名人故居的保護。電影「羅馬假日」里公主在高高的台階上吃冰激凌的場景歷歷在目,但台階旁邊有一棟典雅的建築里卻有英國著名詩人濟慈曾居住過的小屋。我們推門拾階而上,除了接待和售賣紀念品的區域,也只有一個不大的樓層對外開放。1820年,患有嚴重肺病的濟慈在醫生的建議下來到羅馬養病,住在這裡—朋友賽維思的家中。遺憾的是,他的作品受到極大的批評,在情感上又失意,使得病情加重,隔年以25歲的年齡英年早逝。朋友雪萊聞訊寫了一首悼念詩。1822年雪萊死於船難,後來三人同葬在羅馬的新教公墓。1906年英美協會買下了這間屋子,作為圖書館和博物館紀念濟慈和雪萊。存放著濟慈的一縷頭髮及裝著雪萊骨灰的小盒子,以及濟慈臨終後有人為他拓下的面部雕塑。三三兩兩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慕名而來,靠5歐的門票,這個博物館已經運行了百年。

這就是義大利,1964年5月31日保護文物建築及歷史地段的國際原則—《威尼斯憲章》頒布,全稱《保護文物建築及歷史地段的國際憲章》。憲章肯定了歷史文物建築的重要價值和作用,將其視為人類的共同遺產和歷史的見證。歷史古迹的要領不僅包括單個建築物,也包括獨特的文明和歷史事件見證的城市或鄉村環境。這不僅適用於偉大的藝術作品,而且亦適用於隨時光逝去而獲得文化意義的過去一些較為樸實的藝術品。

在憲章里,我們現在流行的「修舊如舊」是不被容許的。「修復過程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學與歷史價值,並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確鑿文獻為依據。一旦出現臆測,必須立即予以停止。任何不可避免的添加都必須與該建築的構成有所區別,並且必須要有現代標記。」在羅馬角斗場里不同時代的修復,採用了不同的石料和紅磚,即是為了識別。

(文、攝影/老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客海外深度游 的精彩文章:

瑞士情懷:雨中的依韋爾東,靜美而妖嬈
威斯巴登,萊茵河畔的一座奢華之城,如同一位風姿綽約的公主,知書達禮且舉止得體

TAG:路客海外深度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