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仁清法師:不聽悔謝會怎麼樣

仁清法師:不聽悔謝會怎麼樣

仁清法師:不聽悔謝會怎麼樣

菩薩十八重戒之三瞋怨不舍(不聽悔謝)

《梵網經》:「若佛子,自瞋,教人瞋,瞋因、瞋緣、瞋法、瞋業……以惡口罵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優不息」。「前人求悔,善言懺謝,優瞋不解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集頌》:「長養瞋種忿所纏,發起粗言加刀杖。

捶打傷害做損惱,內懷猛利持恨爭。

他來諫謝不受忍,不舍怨結他勝成。」

「不聽」的「聽」,是同意,接受的意思;「悔謝」是道歉,懺悔之意。「長養」是增益、加劇之意。

大乘菩薩道的行人,是以「自度度他」的菩提行願為己任的,進入大乘之門後,是要受持「三聚(類)凈戒」的。其中「別解脫戒(攝律儀戒)」重在自度,「饒益有情戒」重在度人,而「攝善法戒」則自度、度人二者兼能。

從經文看,此戒條內涵為:

1、己對人:「若佛子」,因「瞋」故,「以惡口罵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優不息」,就犯此條重戒。此戒重點在「因瞋故」和「意優不息」。佛教的修持是讓人解脫和成佛的,要解脫,就得解開六道纏縛的癥結,而「瞋」是三毒

之一,是造業的因緣,而由「意優不息」,會使瞋恨和惡業增長,流轉繼續。

2、人對己:「前人求悔,善言懺謝,瞋優不解者」。若對你有過傷害的人前來「求悔」,道歉,而且是真意「善言」的,而自己「瞋優不解」,「不舍怨結」,不接受對方的懺悔,繼續瞋恨對方者,也犯此條重戒。

對方若來懺悔,自己如果接受了,那麼就解開了積怨,解開了纏縛。同時,對方的罪業也會因懺悔得到一定程度的清凈。與己與人都有功德。

所以,「瞋怨不舍」和「不聽悔謝」皆為犯重戒!

但如果是為了調服對方、護持僧戒、維護僧團的利益和佛教的名聲而顯現的「瞋怨不舍」和「不聽悔謝」,則不但不為犯戒,而且還有功德。比如:護法為護持佛教正法而顯現的憤怒!

傳統的佛教僧團中,當一個僧人的行為極度不如法(如犯四根本戒隨一)時,僧團會通過羯磨(像開會一樣的一定儀式)把犯戒僧「滅擯」,即把他趕出僧團,使其不在僧數,不再接受信眾供養,不再與大眾僧一起修行,而且是永遠的。這實際上是佛教對「這種人」的真正「慈悲」!

當僧人犯了「四根本大戒」的隨便一種時:

1、他已失去「戒體」同時失去了接受信眾供養的資格,如果再混在僧團裡面接受供養,那他真得「披毛帶角」還了。

2、他的惡言惡行,會給佛教的聲譽帶來負面影響,可能會讓很多人對佛教失去信心。罪過極大!

3、會像「惡瘡腐蝕肌肉」一樣,影響其他修行人!佛教戒律對「這種人」的處理是「不聽悔謝」的,即使懺悔,僧團也不再接受他,而且是永遠的,這是為了維護佛教戒律,是為了慈悲他,慈悲僧團,慈悲眾生!

——摘自仁清法師《佛教大乘正覺道之戒律、戒相疏義》之 菩薩戒十八重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是蓮花開 的精彩文章:

仁清法師:魔障就是干擾你的清凈心
仁清法師:?人往生之後,歸依證怎麼處理?

TAG:心是蓮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