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在日本學建築,體會到了建築的「溫度感」

我在日本學建築,體會到了建築的「溫度感」

AF名師專訪【201809期】

格格老師

研究生畢業於日本神戶大學(工學部建築學專攻),該專業修士(碩士)以高難度的考試科目而聞名,需通過建築史·規劃史·建築計畫·建築法規·小論文及英日專業用語翻譯的考試。格格老師當年以專業第一的成績入學,且入學後獲得了日本文部省獎學金。修士期間參與了神戶雙年展、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直島建築ーNAOSHIMA BLUEPRINT」展等。由於神戶大學的地震防災都市安全等相關教育體系比較完整,格格老師持續參與東日本大地震災區的災後重建相關項目。

Q:格格老師,您好!能先向我們介紹下您研究生所就讀的大學和專業嗎?

神戶大學工學部建築學專攻其實是蠻偏重研究型的專業。在「計畫」?「構造」?「環境」為基礎的學科領域的融合比較強。所以進學之後,發現其實跨學科學習內容比較多,注重的是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各種空間領域的創出能力。不僅僅是學習建築設計,在都市空間、鄉土空間計劃、環境設計、都市安全和災害防護與災後重建方面都有課程涉及。跟著教授去災區、山區的田野調查也非常多,可以說學習內容非常實在、也比較全面,計畫·史論·構造·環境等等各個專業的老師都在努力共同培養學生,課程安排的非常多,學習時間也比較長,又有讀了3年本科的匆忙感(日本學制:1年研究生+2年修士),但也很充實。

Q:當時為什麼選擇日本作為留學國家?您覺得它具備哪些可圈可點的優勢?

我從小就喜歡日本文化和藝術風格。看了安藤忠雄的故事和作品,開始對建築設計很嚮往,然後逐漸看伊東豐雄和妹島和世的建築設計。最後決定去日本是看了五十嵐太郎的《關於現代建築的16章》,我大二就開始準備語言,畢業之前就去了日本(研究生4月開學)。

去日本學設計的優勢,我覺得首先是日本在全球設計界風格明顯,相比之下很難得,也是設計師生涯可遇不可求的。日本在東亞美學、文化和氛圍運用十分純熟,作為亞洲設計師,我希望在這方面深入學習,與歐美設計師產生區別,體現自己文化思維的獨特性。此外,日本大學的研究室文化對設計專業的學習也非常有利。

Q:對比中國與日本的藝術設計類的專業教育,有哪些區別和共性?

中日的藝術設計類教育而言,我個人覺得本質的區別其實就是深入程度吧。日本都是研究室形式的,本科四年級的學生、研究生、博士和教授都在一個研究室每天生活在一起,每周也有固定seminar,可以互相學習,學習強度和深度也不是國內淺嘗輒止的那種。教授會鼓勵學生向學長們討教,共同討論,因為每天都在一個空間里生活,大家能看到各自在做什麼,關係也比較好,更容易產生專業上的深入溝通。我在研究室呆了3年,自身受益匪淺。

中日在設計類專業教育上的共性,我覺得就是都比較注重實操

(研究室每年都會有主題cosplay,這張照片是大家cos高中生,哈哈哈。)

Q:您給我們詳細介紹下您最滿意或做過最有趣的1-2個設計項目嗎?

我經歷的印象最深的項目都是跟災後重建相關的。其中一個是災區的「心靈重建」項目,是一個大型的模型巡迴展。這個項目是以1:500的比例重建受災地區的模型,復原受災前的真實街景。模型由研究室的學生協力做好,然後運到災區當地,與當地居民一起workshop,按照原居民的記憶上色,種樹,做小裝飾,給每一棟小房子插上那是「誰的家」之類的小旗子。我作為參與者和旁觀者,這是一個開心又傷感的過程。因為看著一些爺爺奶奶年紀的人,很愉悅地回憶當時她們在哪兒吃過和菓子,以前什麼季節會有什麼集會時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但同時想到的是現在這些回憶的實體已經蕩然無存,有些本來就破敗的村子可能再也不會在原址上重建,在她們往房屋上插小旗子的時候,經常會感傷鄰裡間因為天災現已天人相隔。

這些模型在巡迴展的時候,我作為工作人員,經常能看到幾十年沒見的老街坊因為家鄉模型的展出遇到彼此,有些人會跟我感慨年輕的時候就去東京那些大城市打拚後就沒回過老家,再想回去家鄉已經蕩然無存。這個項目的目的就是讓倖存者以及後代記住逝去的城市,同時鼓勵大家堅強地面對未來。

還有一個項目是去給災區小學的孩子上城市規劃課。當地小學校長非常重視,邀請了都市計畫的專家、建築學的學生、地方團體共同參與。地方團體給小學校一塊空地,讓學生們自己設計一個小遊樂園。我們分組教小學生如何規劃小公園,怎麼設計游具,解釋一些簡單的設計規範和人體工程學,輔助他們設計出自己想要玩的遊樂園。在跟校長聊天的時候,問他為什麼這麼重視小學生在規劃方面的能力,他說這些災區的小孩子逐漸就會離開這裡,去更大的地方上中學、大學。現在讓他們參與家鄉的建設,是為了在學生的心裡種下一個念想,長大之後會願意回來看看,哪怕是因為自己小時候種的一棵樹也好,讓他們跟當地產生心理上的羈絆。我當時聽到這個項目背後意義的時候特別感動,同時也感嘆日本致力於加強民族凝聚力的長久規劃。

這些小孩子都有好奇心也特別友好,我是他們見過的第一個中國人,會突然過來讓我給她們畫一個畫像,問一些特別可愛的問題,比如我跟他們一起吃學校午餐的時候,會問我中國人都吃什麼之類的。這些經歷也同樣影響了我對教育的情懷!

Q:日本建築設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環境和就業前景如何?

之前看過一個很有趣的調查,是日本各大企業HR對職場上各個大學學生的image評價做的排名,神戶大學綜合排第二,在京都大學之後。可見如果你就職是想走大企業的話,神戶大學是個蠻好的綜合能力訓練場啦。但如果是想成為獨立建築師或者在建築領域有個人建樹,那建議去東大、早稻田之類的建築專業。就整個日本建築設計行業的就業環境來說是蠻好的;別的不說,就看日本居民基本都是獨立住宅獨立庭院,這個設計量就擺在那裡了,而且商業建築對設計感的要求都比較高,政府項目也十分重視規劃和設計。

Q:您覺得申請日本院校的作品集有哪些特點?建議學生該如何準備自己的作品集?

申請日本的建築作品集的特點,經驗之談是特別注重動手能力,比如手繪和模型。因為日本非常在意能體現溫度感的設計表達方式,項目內核也總是牽扯到人與人的「繋がり」(羈絆和聯繫),注重解決一些由於城市化導致的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問題,以及community建設問題,城市空間不足問題。

所以建議學生在準備申請日本院校的作品集時,多從人心理的各個方面出發,找一些特別關注的人群和社會問題,去做一些嘗試。多考慮創造出能解決這些問題的空間,或者提供一些新的都市生活方式的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F國際藝術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AF國際藝術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