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我抽離,只為回歸

自我抽離,只為回歸

我在學成品舞的時候,我們老師每節課都會要求拍視頻。對於有舞台恐懼症的我而言,拍視頻真是不小的折磨,偶然一個跳錯的動作就會令我精神倍加緊張,認為肯定拍得一塌糊塗,非常丟人。沒想到拿到視頻的時候,雖然沒有那麼好,也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

我忽然想到,其實很多時候的失敗感覺都只是自己的內心戲而已,真相是:你的錯誤原本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大,只是對錯誤的憂慮感會在緊張的情況下無形的放大,導致了失誤反而變大。其實就是:越怕犯錯越犯錯,而並不是你一開始就已經犯錯。

因此我想,如果能時刻保持清醒,哪怕是不拍視頻,不藉以觀看視頻的辦法來觀察自我,也能以第三視角來觀察自己,似乎是更為客觀和理性的角度。這種方式,會令自卑的人不再恐慌,自負的人收斂張狂,能以更為從容的態度去生活。

年紀漸長,有時候真的能感到有種脫離主觀情緒的能力,以第三視角看待自己的生活。

比如突然走神的時候,就彷彿一個離開主體的飄蕩靈魂般,浮在半空中審視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人,而朝夕相處的人,也好像陌生人,有一種莫名的疏離感。

這種感覺很奇妙,令我想起李白曾經寫過一首詩:「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像李白那樣才氣縱橫、有大氣魄的詩人,縱使有仕途不得意的打擊,也算的上是少年成名、躊躇滿志的。可是,為什麼他的詩里常有這麼強烈的孤獨之感呢?

陶淵明也寫過:」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我猜想原因是,在浩瀚的宇宙面前,這些大時代的寵兒們應該也有過那種感受,就是從個體生命里抽離出來,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感受到了人生的虛無和無力。

但是他們的偉大在於,始終堅守著對生命的執著和熱情,這不僅需要飽讀詩書的才氣,更重要的是擁有一種品格,也許是無論環境如何變化,永遠努力綻放自我的一派天真吧。

我相信即使不是詩書文章,這種品格也會以任意一種藝術形式為載體呈現出來。令千年後的我們總有那麼一瞬間,感同身受,「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而世俗中的我們,卻常常做不到這一點。

常常沉浸在自我誇大的個人感受之中,得意之時,或貪婪,或患得患失,忘形忘性。失意之時,又自怨自艾,無可自拔。

其實,如果從現實抽離開來,總有一個人生如夢的結局在等待著我們,又何必在意計較眼前的微弱得失呢?努力做好自己即可啊。

然而,思索這些的緣故,或許因為已經年近中年,感受到了歲月的無情。因為,普通人身處此情此景之中的時候,往往會忘記了去反思,開始反思和追憶的時候,早已物是人非,終是惘然。

每個人的領悟力有早有晚,但越早擁有自己意識的覺醒,越是能無悔於每一段珍貴的時光吧。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過人生的三種境界:一種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種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我想無論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情形,身處其中都是深受折磨的。如果能以第三種境界的淡定和平靜去愛一個人或者追求一種事物,是不是更為理性,或者說,少走些彎路,少受一些心靈上的摧殘和痛苦呢?

因為這樣的心境,常常令自己的心變得更加柔軟。

我家樓下有一棵桃樹,每天我都會從它身邊走過,所以親見它從春天的繁花滿枝直到秋天的蕭索衰敗。

現在是冬天,我心裡就想,馬上就到春天了,又可以看到滿枝簇密絢爛的桃花,可是人生的春天又有幾回呢?也許桃花會再開,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青春如花的面龐卻再也找不回來了。

我們院子養狗的人非常多,當他們在一起遛狗的時候,一些好鬥的狗為了維護自己的等級地位就開始兇狠的爭鬥起來,頓時狗吠聲此起彼伏,一陣混戰,過往行人無不側目。

我有時候想,雖然這些狗在人類的眼裡顯得這麼可笑。但是,如果站在更高的角度看人類,有時候人類為了蠅頭小利而互不相讓,亂叫亂嚷。那麼,在他們的眼裡,是不是也很可笑呢?

於是,開始珍惜,開始憐憫,開始包容。

珍惜每一朵花開的樣子,因為知道它會凋落。珍惜偶然看到的秋天平靜的湖面,落日的餘暉,珍惜每一片漂浮的白雲和燦爛的星空。

憐憫污濁的水塘里開出的最純凈的荷花,雪地里頑強生長的幾棵小草。

包容他人,更學會了包容自己,包容自己的不完美和懦弱,包容自己人生不斷的犯錯和修正……

自我抽離,終究又回歸自我,從而獲得一種平靜、天真的心情。我想,這便是王國維說的第三種境界的意義所在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人慢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文人慢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