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溫庭筠的一首詩,抒發懷才不遇的悲憤心情,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溫庭筠的一首詩,抒發懷才不遇的悲憤心情,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這首詩的主旨和《過陳琳墓》比較接近,都是借詠古人遺迹自傷身世,抒發士子不遇的悲哀和憤懣,筆觸蒼勁,感慨深切。

蔡中郎墳

唐代:溫庭筠

古墳零落野花春,聞說中郎有後身。

今日愛才非昔日,莫拋心力作詞人。

首句正面描寫蔡邕古墳的景象,漢代著名文人的墳墓,如今湮沒在星星點點的夜花里,荒涼殘破的遺迹和眼前繁茂的野花交織在同一個畫面中,令人產生強烈的時間流逝感和歲月滄桑感。第二句描述一個傳說,:「張衡亡月,蔡邕母始懷孕。此二人才貌甚相似,時人云『邕是衡之後身也』。而」聞說中郎有後身「正是對這一個傳說的加工和推測,既然張衡是蔡邕的前身,那麼蔡邕死後,想必可以再一次輪迴轉世,由當世的某位才俊來做他的後身。這種設想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到作者所出的年代,為下面將要生髮的議論奠定基礎。

」今日愛才非昔日「直接表露對當下冷落賢才的不滿。蔡邕在靈帝時召拜郎中,校書於東觀,後因彈劾宦官被流放朔方。其後又為董卓強迫為左中郎將。董卓被誅後,蔡邕為王允說捕,死於獄中。客觀的說,蔡邕的人生境遇並不令人羨慕,甚至可以說比較悲慘。但作者認為,即使在政治黑暗的東漢,蔡邕還能有一席用武之地,董卓雖然是逆臣,優能任用賢才,而現在的文士只能滿腹經綸而終老泉下,即使求為蔡邕的境遇亦不可得,這就更加突出了作者的不平之氣。

末句用反語抒憤:既然文才在當下不受重視,那麼即使是蔡邕後身那樣賢才,也沒有必要去枉拋才力,博得一個詞人之名了。這是對自己的警語,也是對天下才子們的忠告,看似勸阻大家不要在文才上用心,實則蘊含著深刻的悲哀和激憤,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美詩畫 的精彩文章:

紅豆寄相思!含「紅豆」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杜牧的一首詩,直指項羽胸襟不夠寬廣是其失敗的根本原因

TAG:最美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