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雨水養生秘訣早知道:防寒養脾正當時

雨水養生秘訣早知道:防寒養脾正當時

雨 水

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個節氣

雨水釋義

地氣升為雲,天氣降為雨,故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它表示冬天最寒冷的時節已經過去,天不會再下雪。自此之後,天上漂下來的,可能是雨水,而不是雪花。

雨水三侯

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此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

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雨水時節宜調養脾胃

肝屬木,木性可曲可直,條順暢達,有生髮的特性,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有疏泄的功能。脾(胃)屬土,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運送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為氣血生化之源。

五臟在生理上相互聯繫,在病理上相互影響。春季肝氣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所以,春季養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陽氣生髮的特點,扶助陽氣,又要避免傷及脾胃,從而導致脾胃功能的下降。

在雨水節氣之後,隨著降雨的增多,寒濕之邪最易困著脾臟。同時濕邪留戀,難以去除,故雨水前後應當著重養護脾臟。

春季養脾的重點首先在於調暢肝臟,保持肝氣調和順暢。在飲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也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還要保持五味不偏,盡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等。

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濕。內以養護脾氣,外以清利濕邪,平時可多吃些諸如鯽魚、胡蘿蔔、山藥、小米等食物,以達到健脾的目的。

雨水時節需預防"倒春寒"

春寒料峭,濕氣一般夾"寒"而來,雨水之後空氣中水分增加,導致氣溫不僅偏低,而且寒中有濕。這種濕寒的氣候對人體內臟和關節有一定的影響。

初春的降雨會引起氣溫的驟然下降,對老年人和小孩的身體健康威脅較大,特別是溫度驟然下降的時候,老年人的血壓會明顯升高,容易誘發心臟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則容易因氣溫的改變而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導致感冒和發燒。因此,雨水時節,還要預防"倒春寒",注意保暖,切勿受涼。

初春時節宜「春捂」

所以這裡還要再次提醒大家,春季要注意保暖,不要過早減少衣物。應多捂一段時間,以緩慢調整身體的陰陽平衡,適應新的氣候條件。

對於「春捂」,需注意「捂」兩頭,即重點照顧好「首足」兩頭,重點「捂」頭頸與雙腳,可以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寒多自下而起,傳統養生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

注意事項:在雨水時節,年老體弱者如果用冷水洗臉、洗手,濕寒很容易侵入關節。加之沒有充足的陽氣驅寒於外,濕寒滯留在手上,就容易酸痛,重則變形,濕寒滯留在頭上就容易出現疼痛等癥狀。

此外,洗頭後應該及時用風筒吹乾。否則,水濕留於髮際再變涼,很容易使濕寒聚於頭,由表及裡深入顱內,導致頭痛。

飲食以平性為宜

雨水節氣,氣候轉暖,早晚較冷,風邪漸增,常見口舌乾燥現象,人們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飲食調節、藥物調養和起居勞逸調攝。

所以,我們宜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應少食油膩之物,可多食紅棗、淮山、蓮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北方人食療多以粥為好,可做成蓮子粥、山藥粥、紅棗粥等。

飲食要吃熱飯熱菜,但要不吃或少吃辣椒、不喝或少喝白酒等性溫、性熱之物。

藥物調養則要考慮脾胃功能的特點,用生髮陽氣之法調補脾胃。可選用沙參、西洋參、決明子、白菊花等。精神上還應注意清心寡欲,不妄勞作,以養元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中華 的精彩文章:

人生的苦與樂,全在自己
有福德的人

TAG:夢中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