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文與資本(三)中華文化之根

人文與資本(三)中華文化之根

上文講了,要研究人類歷史的規律,一定要研究人類歷史上存續最久的兩個民族:華夏民族和猶太民族。

猶太民族的文化創造

猶太民族在人類歷史上有兩個偉大的文化創造:

一個是猶太教,它是當代流行的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伊斯蘭教等諸多教派的源頭。

另一個就是金融,它是構成當代資本主義和社會經濟活動的主要技術支撐。

之所以到現在發展得如此昌盛,是因為這兩類文化都創造出教堂、神像、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實體,讓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得到很好的融合。

無論是國家領導人,還是社會精英,直至百姓,都能看得見、摸得到。

因此能被歷代的民眾廣泛接受,延續幾千年,而且越來越興旺。

老子的一句話

這種現象用中國的話語來描述,叫做: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

這句話恐怕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主要原因就是說這句話的人沒有按照這句話很好地做。

反之再看,猶太民族的猶太教和金融的衍生品,按照這句話,做得都很好。

佛教也是如此照做,因此能迅速進入中國,與華夏本土的儒家、道家香爭並能三分天下還強。

這句話是老子講的,因為他發現這是自然存在的規律,因此是道生之的;

而且他是個有德行的人,因此他能德蓄之。如果品德不好的人,內容再好,說了也沒人聽;

但在物形之方面,老子除了寫出一部《道德經》,得以在部分後世的精英群體中傳播外,相對做得很一般;

勢成之方面更是體現不足,因為他感覺周朝衰敗,生不逢時,失落得騎牛走了。

因此《道德經》當前在社會的影響力遠遠不如《聖經》與金融,甚至都不如《論語》。

馬克思主義

我們現在的國家,首先是提倡堅持馬克思主義。

01

道生之

有人能夠論述馬克思主義這是符合自然之道、人類發展之道嗎?

雖然理論上是說封建主義後是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後是社會主義,最終是要實現共產主義。

但在現實中,中國在秦朝就消滅的封建主義建立了郡縣制的國家,而不像歐洲在一戰前還是在哈布斯堡這樣的貴族體系下的領主、國王封建制。

而且新中國是在工人階級人數非常少、資本主義幾乎談不上的歷史環境下成立的國家,雖然最初叫做社會主義國家,但最後不斷改成社會主義初期階段、實現小康社會來確定國家的社會現狀和發展目標。

對於歷史,主要是強調近代史,主要是大談滿清政府的腐朽,袁世凱的復辟和蔣介石的反動,以證明我們現在所走的道路是歷史上唯一正確的選擇。

致使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新生的,而不是道生的。

02

德蓄之

想當初,過去那些義無反顧投身革命,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推翻反動政府的革命先驅們,他們是有德有行的人。

可是現在我們建國將近七十周年了,還能看見幾位這樣為實現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而奮鬥不息的榜樣呢?

在媒體上我們看到的多是一些喪失了信仰的貪官;社會上個人的教育、養老、醫療逐漸從社會化、國家化開始退變成個人出錢的商業保險;政治老師和學者的宣傳與影響力,甚至不如那些在美國佔領華爾街的演說家們。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日益嚴重。

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那裡去找?而承載佛教、基督教的上師、活佛、信徒,很容接觸到。

03

物形之

現在是教堂、廟宇林立,銀行、證券、保險等機構越來越多,各個省市鄉鎮都有了私人蔘股的商業銀行,滿大街都能看到純私營的貴金屬期貨公司和小貸公司。

但要像如拜佛、拜觀音一樣祭拜一下馬克思?

至少對中國人,可是一件難度非常大的事情。

幾十年前在普通百姓家中還能找到馬克思的畫像、雕像,現在不是沒有就是換成佛堂和其他宗教的擺設了。

在中國,很容易找到銀行和教堂,但要是找到代表馬克思和社會主義物化的形體、形式,感覺很難。

04

勢成之

記得改革開放後,耶穌的聖誕可是年年過。

佛教中各個佛、菩薩的誕辰日也是年年在信徒中舉辦。

而馬克思的誕辰年月日,在社會上很少有人知道,也很少舉辦隆重的紀念活動,更很少造勢,在年輕一代中的影響力甚至都不如網紅。

現在發生的國內國際各種大事,越來越感覺我們生活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教育、醫療、退休保障、養老越來越金融化,也就是讓大家繳納各種保障資金以獲得未來金融的保障而淡化國家的社會保障。

而房價的高漲,典型是國家貨幣超發以及和金融機構、地方政府聯合起來搞資本運作的結果。王健林、馬雲、馬化騰這些首富們,無一不是將本是國家主導的金融體系進行私有化的高手,而雷軍、劉強東這類的以實幹為主的企業家,永遠是位列第一梯隊之外,估計很快也要被逼得學習賈躍亭,走上資本至上的道路。

具體到老百姓,表面看不出金融的危害和社會的變化。

但看看瑞典、加拿大等高社會福利的國家,已經步入社會主義國家標準的國民生活及其保障體系下。

現在工作越來越難找,創業越來越難,員工工資越來越高但勤奮奉獻能力越來越差等種種表現是我們每個人面臨的問題。

特別是年輕人不怎麼找對象結婚,典型就是資本主義盛行的直接結果,錢鬧的。

倘若國家不再警惕資本主義對國家和民眾的侵害,大家也要去學美國人上華爾街一樣去金融街了,甚至是學列寧和毛澤東一樣去對抗資本主義。

還好,從十九大以來,在短時間內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開始限制私有金融的發展了,也就是開始向資本主義做鬥爭了。

未來的新聞熱點,符合馬克思主義的會越來越多了。

開始起勢了。

今年的5月5日,看馬克思的這個誕辰日,辦成什麼樣?

2018年,不僅是土星過冬至點的起始變革年,還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重大日子。

我們拭目以待。這裡輸入標題

中華文化的傳承

今年,在觀頤書院的教學中,是這樣體現這四個方面的。

道生之

教學內容是秉承華夏民族傳承下來的天地自然之道,而不是傳播某個神人、老師、專家編寫出的個人觀點。

改革開放後,中華文化自倡導以來,只聽到呼喊,沒見到什麼成效,其主要原因就是那些研究中華文化的學者、文人,都是以為中華文化是以孔子的儒學為核心的,甚至加上了釋迦摩尼的佛學,致使這些古文化與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很難找到共通的地方。

而我們提倡的,是源自於三皇五帝三王的文化。

這種文化自然不會去與諸子百家和各大宗教爭論對錯、是非、高下,更不會與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不會產生任何理念上、實踐上的衝突,反而能很好地對其進行詮釋。

德蓄之

以幾千年在人類歷史中推動社會發展的傑出人物為榜樣,用他們的言行來印證華夏文化之的普性,影響當代人去深入學習、實踐。

文人最大的毛病是愛裝,缺少對文化、認識、觀點的踐行。故有「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說法。

我們的教學通過實踐與學習,改掉這個陋習,而將文化轉化為德行,也就是現代人經常講的知識變成力量。使每名學員不僅是學生,還是踐行者,更要培養成為有德有行的文化傳播者。

有人經常問:老師,報什麼班能學您的《易經》或天象知識?

提出這種問題,這典型是傳統教學導致的扭曲認識。

真正的學習是為了實踐,不是去了解什麼新奇的知識。上幾天或幾年課,只能學習知識。真正要求學的人,務必懂得要學習加實踐,這是一生的修行。

因此,來觀頤書院學習的,一定記得不是來單純學知識的,而是來修德行來的,是一輩子的事情。

物形之

我們的教學不是滿堂灌、講大道理,而是有物、有形的教學。

《易經沙盤教學》和《易經人生手冊》就是物化的文化形式之一。

今後的天象圖、天象圍巾以及遍布全國的教學道場,都是有形的,讓大家看到見、摸得著、用得上。

勢成之

小勢自然要緊緊抓住,今後有很多,我們這裡只說說大勢。

2018,土星剛過冬至點,預示著未來三十年又是一輪社會大變革。

當前中國開始強盛,走入新時代,大搞社會主義,弘揚中華文化;而美國等大牌資本主義在金融危機中越陷越深,國內危機日益嚴重,各個小國也進入了變革調整時代。

簡單扼要說就是新一輪社會變革又開始了,基本還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派勢力的爭鬥,也就是基於猶太的歐美文化和基於中國的東方文化的對決。

全球數百個城市舉行遊行示威,聲援美國「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圖為在位於英國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前,「維基揭秘」網站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左)向示威者們講話。

這方面,我們蓄勢已久。

繼續談中華文化的特點

這一不留神,話題就扯遠了。

我們再回到主題,講中華民族的延續之道,順便對比和猶太民族的不同。

無論是猶太文化還是中華文化,其實都是世界的文化。

為說明二者的不同,我們就用當代歷史最傑出的人物為榜樣,分析一下。

以改變世界為衡量標準,當代最傑出的人物非喬布斯莫屬了。

其中世界上每個人親身感受的,莫過於手機了。

很多人說我的手機是安卓的,不是蘋果手機。

其實安卓手機有如孔子後期的孟子,根源還是孔子,還是蘋果。

在一次採訪中,喬布斯談到:

他的動力,來自興趣,為了自己能得到更好的東西去勞動創造,而不是為了金錢。

對那些創業是為了金錢的人,喬布斯歷來不看好,預測出他們十有八九不成功。

是在為興趣而勞動創造?還是為了金錢而勞動創造?

就是中華文化和猶太文化的區別。

延伸一點講,就是我們之前所說的勤勞奉獻和對應的貪婪自私

正如喬布斯最初為了給自己拼裝一台個人電腦,後來開始給朋友做。

再後來喜歡的人越來越多,喬布斯他們為了省事就做出一百台推向市場,這樣才邁向企業之路。

這應該是每個成功人士的初心,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與傳承的重點。

追隨規則

人類社會有個基本規則:追隨規則

也就是大眾喜歡善良地跟隨著傑出人物,被傑出的人物引領。

就像銀行,大家喜歡把錢放到銀行求安全,求利息,不會去想銀行家居然利用大眾存錢而不會同時取錢的心理,造出幾倍於銀行儲備金的欠條,拿給大家當錢使。銀行家基本不付出勞動,就榨取了幾倍的社會財富。

證券,是因為大家有長期持有股票的心態,因此莊家和大股東聯手,只要在股市,把很少的一部分股票炒高,就可導致整體股票增值。

就如某位收藏家手上有20件社會稀缺的古董,他拿出一件到拍賣市場上自買自賣,搞出個幾千萬的價格。這樣他手上的20件古董就各個都變成值幾千萬了。之後他或賣給別人,或用做抵押借錢、貸款,迅速就可以從社會上獲得幾個億的財富。

至於通過用少量股票砸盤,導致股價大跌,逼散戶低價賣出股票伺機低價購進的手法,也是類似利用民眾跟隨少數精英操作的方法,做到無論股價漲還是跌都賺錢。

還是不用付出真正勞動生產的錢生錢的獲利手段。

保險,和中彩票一樣,已經算好有多少人出事、多少人沒事,之後算好賠率和賠償條件。他們印保單,和印彩票、證券公司發行股票、債券、銀行發行貨幣式欠條,是一個道理。

都是用百姓的群體依賴、追隨心態,用少數精英的引導性操作,獲取財富的一套方法。

以上這些金融範疇的引領大眾的方式,是猶太民族擅長的,因為他們長期沒有國家和土地,玩這種虛幻而又廣泛吸引人的套路,獲利很快,是最佳的生存、謀生手段。

天地人和

而中華民族,由於是有土地的民族,長期形成了精英人士藉助天道、地道、人道的方式來引領大眾。

學習這套文化的精英,必須要善於把握天機、天道,也就是時機,大到春夏秋冬的寒暑規律,小到做事的最近時機和節奏。

因此,節奏是中國文化的特點之一。

對於地道,不僅僅是利用地形地貌,更重要的是人對自己領地的佔有,佔有後他的生產、勞動、分享、交換、保障、安全等諸多要求的掌握與應用。

一語貫之,就是對物質財富的駕馭能力。

猶太民族的物質財富是基於金融方面的,而中華民族是基於土地的物質財富。

對於人道,除了各民族都有基於百姓日常生活的規律以外,中華文化對於社會傑出人物和領袖人物方面的人性分析,可以說是世界獨有。

這類內容往往被成為帝王之術

具體內容,大家可通過觀頤書院的各種學習方式慢慢學。就是學習的時候,不要小看自己,而要有遠大的志向。

聖人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而其他民族的文化,甚至是我們當代的大部分人,一但當了管理者或者是領導人,用的方式無非就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對聽話的賞,對違逆的責罰或者是殺頭。

或者是引入一個不存在的神佛,對聽話的,就承諾許願能上天堂或極樂世界;而對不遵守規則的,則威脅詛咒其死後會下地域或者受輪迴之苦。

無論怎樣,就是兩個極端的結果。

而中國文化,是把握住左右兩個極端,在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原則指導下,從中間找到最恰當的方法。

用古語描述就是「聖人執其兩端而用其中於民。」

正是由於這套文化,中華民族培養出一代又一代傑出的精英人物,率領著廣大人民群眾,歷經千難險阻,在一直保有廣闊疆域的前提下,延續了下來。

這是一種天地人合一的文化,簡稱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或人道合一。

猶太民族,以及那些斷代的民族,由於缺乏了國土,經常去世界各地流浪,經常與天地、親人分離,因此形成的文化是對整體的割裂。

其優勢是對某一部分特內容別專業。

例如西醫的分科要比中醫清晰,科學的研究對物質世界非常深入了解,對金錢慾望的滿足抓住人類的弱點等。

但這種割裂的專項文化對人類的長遠發展的有害的,缺乏整體觀自然也培養不出有大局觀的精英人士。

如工業發展導致環境污染,科學技術的發展,如汽車、電視、手機導致人體健康受到各種損害,民主、法制導致了宗族歧視、民族矛盾加大,百姓和政府越來越對立,等等。

若不加以有效控制,會更加導致國土的分裂和社會的危機。

因此,人類未來要延續,必須要學習中國文化這種天地人的合一文化。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中華文化被扭曲原因

當然中國文化在傳承過程中,也是容易產生扭曲的。

這種扭曲,自然就是一種不合一,把中華文化給分科了,就像猶太民族的文化一樣。

還有就是將文化中的帝王之術淡化甚至貧民化了,喪失了培養社會精英的要點。

並導致社會對帝王之術的厭惡情緒。

這種分科和降檔是產生在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時候周朝對下屬的諸侯失去了控制,長期處於分裂的狀態,也就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時期。

這個時期,統一的文化、貴族文化流落在民間,形成了諸子百家。

此時,中華文化產生了第一次分裂,也導致了對中華文化的誤讀和曲解,甚至到了後來,分支越來越多,直到明朝,出了個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才在一定程度幫助很多人糾正了這方面的錯誤。

政府一直再提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沒一直什麼顯著的成效?

其主要原因就是領導身邊的專家、學者們都是分科的文化人,他們專註於在民間普及中華文化。

而社會上的精英人士,沒有聖人輔佐,沒得到合一的指導。

在國家信仰層面,對於社會主義這個概念,不僅要和馬克思主義結合,更要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相結合。

這種結合不是要把什麼東西樹立成人類歷史上首創的什麼東西,而是要將其和人類發展相結合,將其看成,看成樸素的自然規律,而不是什麼歷史上的一種創新思想。

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更多的國家所接受,順應自然去把握、去追求、去實現。

最終,使社會主義這個概念成為人類遵守的自然之道,符合道生之的原則。

而馬克思、列寧、毛澤東,他們都應是這個道的實踐者、傳承者,他們開創的是他們的時代,而不是某個觀點、想法的創始者。

未來,我們在觀頤書院講的,就是這種基於中華民族、基於自然之道的合一文化,是能夠帶動廣大人民群眾追隨的精英文化

能夠不再被資本主義倡導的貨幣及金融手段吸引、控制,變得貪婪、自私的文化,而是能激發人類勞動積極性和奉獻精神的文化。

我們提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與建設社會主義新時代,這其實是一件事情。

因為社會主義的初心,就是向資本主義做鬥爭。

而向資本主義做鬥爭的武器,就是中國傳統文化。

這件事情,國家也會很快做到合一併回歸正道的。

美好的未來,在向你招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頤易經與人生 的精彩文章:

推背圖的第四十四象解(上)

TAG:觀頤易經與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