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知恩報恩生命才不孤獨才有意義

知恩報恩生命才不孤獨才有意義

知恩報恩,生命才不孤獨,才有意義

網友:師父,我愛人每天回家都嘮叨我,他一到家,我感覺很壓抑,內心總是起嗔心。

學誠法師:他是否工作上比較失敗或辛苦?人的每一種煩惱,顯示出內心的某些缺失。如果我們只在表面現象上去應對,而不去尋找深層的、根源的原因,那就很難解決問題。反過來說,如果我們能夠看到更深層的原因,自己就不容易起煩惱。

網友:法師,我總是受到過去的困擾,我覺得簡直一點小事我就總是想到童年,我不想這樣,我想做個開朗的人,可是目前看來一點希望都沒有了,我知道不應該怨恨父母,應該體諒他們,可是我好痛苦,我走不出來,抄經那麼久也沒有改善,我好灰心,我覺得這樣我以後也不會幸福了。

學誠法師:不用強迫自己體諒父母,實際上做不到,如果接受和承認父母的過錯,心裡反而會輕鬆起來。父母不是佛,當然會犯錯;自己也不是佛,有煩惱也是正常的。先接受這一切,不逼迫自己,放鬆下來。然後多想想未來希望怎麼樣,來指導自己現在的行為。你是知道怎麼做的,並且是做得到的,不要活在過去。

網友:法師,請問如何去除自私自利呢?我從小到大非常自私,不愛親人朋友,對他人痛苦不能感同身受,很難真心投入善的生活,很難真心去關心他人,對他人的付出很少,我的存在很多時候是多餘的,找不到自己活著的意義。

學誠法師:每個人的生存、生活與其他人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要能夠感受到並回報這種聯繫,自己的生命才不孤獨,才有意義。如果把自己與他人割裂開來,那麼個人的生命也就沒有意義了。好比一個物品需要許多零件組成,每個零件都是整體的一部分,當這個零件處於它該處的位置時,它就非常有用、不可或缺,它的存在就很有價值;如果這個零件掉出來了,單獨存在,就彰顯不出它的價值了。所以,越是自私自利,越是在削弱自己的價值和快樂,這是真的對自己好嗎?

明白了這個道理,雖然還無法立刻改變這種心理,但已經開始朝新的方向出發了。多思維,越是想得透徹,行為上改變起來就越容易;同時行為上要去造作,種新的因,去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為他人付出,任何一個思維和行為都需要多練習、多熏陶,才能變成習慣,具足力量。

網友:師父,我特別在乎別人的看法,我該怎麼辦?

學誠法師:你對於身邊的人有多少關注?對他們的看法是什麼?你的看法對別人的生活有多少影響?其實都很少。大部分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對人事物都是圍繞自己的感受、利益、得失來看待的,很難看到其他人的真實一面,對別人或好或壞的印象,影響的也是自己的心情和判斷。所以,反過來想,自己在別人眼中並沒有那麼重要,別人也不是心心念念都在關注你,他人的看法對自己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影響,是自己過分的緊張和聯想,才讓他人的目光變成無比巨大和沉重的存在。

網友:師父,有時候會有奇怪的邪惡念頭產生,像是自我挑釁的意思。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裡狀態產生的,如何去應對並減少這樣的念頭,以致最終徹底熄滅?

學誠法師:人內心有無數的煩惱種子,不知道什麼時候哪一個就冒出來。修行就是煩惱和智慧此消彼長的過程,智慧多了,煩惱就少了。

網友:師父,佛教都是勸人與人為善。生活當中,好多人都是看人下菜,如果你好說話,他們就欺負你;你強勢,他們便順從你。我很困惑,那生活中應該如何行事呢?好多人對人都是雙重標準,同樣的事情,有身份地位的人就可以辦,好說話的普通人就不可以辦,不好說話的普通人也可以辦。這又如何解釋呢?

學誠法師:如何做事,取決於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而不在於別人怎麼做。佛法勸人為善,因為善業才是真正讓生活幸福的原因,佛法看的是長遠的利益,不是一時的好處。有智慧的人,抓住大根本,不在小處斤斤計較。

網友:師父,弟子未婚,於2016年有幸接觸佛法且於龍泉市皈依三寶,今一心聽經聞法欲了生死輪迴之苦,卻覺吾身仍有世間債未盡,想如到機緣必出家修行,奈何家人朋友催婚且介紹對象,使吾倍感焦慮,如拒絕是否不孝?亦聞佛法雲應惜緣惜福不可挑剔別人,一面怕拖累他人,另一面怕內心焦慮,故不知如何是好。

學誠法師:引導人生命方向的,不是願力,就是業力,自己的人生道路,自己決定。明白了佛法的究竟目的是什麼,才能夠很好地理解佛法中的每一句話,如果單獨拿某一句話出來,再用自己的想法去解讀,那就變味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心慧語平台 的精彩文章:

春節去寺院拜佛應該注意什麼?
鼻子的修行 星雲大師:辨別善惡嗅盡人生風味

TAG:佛心慧語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