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陽很大古美術:《佛造像手形錄》

太陽很大古美術:《佛造像手形錄》

原標題:太陽很大古美術:《佛造像手形錄》



作者陽新 古造像藝術研究與收藏者,專註於佛像藝術鑒定與辨偽


手形錄


太陽很大

梁思成先生曾經在佛光寺後山撿到一件唐代小胖腳丫,愛不釋手,經常拿出來曬,還在後面寫上「莫待臨時抱」,可見在佛造像中,佛的手與腳這些殘件都是包含著非常大的藝術性與信息量。


瑞典學者喜龍仁有一段關於中國雕塑與西方雕塑的點評非常精彩,拿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和某些中國佛像、羅漢像作比較,例如試把龍門大佛放在摩西的旁邊,一邊是變化複雜的坐姿,突起的肌肉,強調動態和奮力的戲劇性的衣褶;一邊是全然的休憩,純粹的正向,兩腿交叉,兩臂貼身下垂。這是「自我觀照」的姿態,這樣的作品使我們意識到文藝復興的雕刻雖然把個性的刻畫推得那麼遠,其實那隻不過是生命淵澤之上一些浮面的漪瀾。



喜龍仁先生對中國佛造像或許有所偏愛,但是卻道出了一個共知的特點,既中國佛造像已經超越了形體和傳統造型語言所追求的簡單觀感,升華到了形而上的層面。


對於佛手而言,中國畫的造型方法和意境營造完美的融進入其中,這使得手的形體之美獨具一格,超脫而空靈。佛家所追求的圓滿,覺悟的境界正是通過這些獨特的表現方法展現得絲絲入扣。




佛手在佛造像中的意義可與佛頭像並重,其相當於佛教的手語,繁複的組合與手勢的變化表達諸多不同的意義,經過歷朝歷代的演變慢慢形成了一種佛教文化的標誌性符號,統稱為手印,以下是筆者簡單繪製的幾種常見手印圖,供參考。



不同的時代佛手的風格會有所變化,這也是與當時的審美息息相關,比如北魏早期的佛手扁,拙,東魏稍圓潤,南北朝到隋唐時期的佛手圓潤飽滿到極致,了解這些特徵之後,單憑手形特徵就能判斷出一尊造像的大概年份。

北魏:扁而拙,類似於呆板,比例不協調。


東魏:從呆板向圓潤過渡期。


北齊:圓潤而富有彈性,比例協調勻稱。


隋唐:比例勻稱形體飽滿,特別是盛唐氣勢外放,線條靈動。



總結起來佛手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下。


一:不完全按自然規律的主觀塑造。


由於古人沒有科學的解剖人體結構,所以在造像上不可能達到西方雕塑的寫實程度,這是先天決定的。佛手的所有結構都經過提煉了,比如手指的彎曲與舒張,手背的弧形線條,沒有明顯的指關節突起,沒有血管,沒有明顯的肌肉(力士手除外)等,這些改造都違背了生理結構,而恰巧由於這樣的原因使得中國雕塑處處處充滿著繪畫性,充滿主觀的線條輕鬆而舒暢。


二:喜歡採用概括性的曲線。


整體採用弧線構造,手形的線條一波三折,節奏感十分強烈,充滿韻律。

三:充滿舒緩,放鬆的情緒


由於採用曲線形的線條,整個動勢都顯得放鬆而寧靜,可以感受到氣息在裡面流通,甚至體會到與世界的呼吸融合,這也是佛教所提出的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明心見性是也。





關於佛手所持之物一般分為三類


一:植物,蓮花,楊枝等,蓮花最為常見,由於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特徵,一直以來被佛家比喻成佛法或者佛的化身,蓮台在佛教中還具有化生的作用,比如童子,天人等從其中化生而來,稱為蓮華化生。


二:寶瓶,凈瓶,法輪等這些佛教法器,分別具有不同的意義,提凈瓶者多為觀世音,瓶中貯水用以凈手也有潔凈之意。持法輪寓意法輪常轉,佛法永恆之意。


三:匣類,方形或圓形的盒子。古印度的佛經是抄在一種叫貝多羅樹的葉子上然後用絲織物串連起來裝在匣子里,故匣子就是佛經的代表。


還有一類刀,劍等兵器的暫不敘述。


(下面這些佛手年份介於隋唐至南北朝,都是筆者舊藏,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























當我們欣賞一尊古希臘,羅馬時代中那些完美的手部刻畫時,可以感受到血液在裡面流動,甚至覺得它是有溫度的生命體,而當你靜觀一隻中國的佛手時,你將能獲得一種圓滿的心境,以及超脫與安寧,這正是佛家的法喜之情,特別是經歷了千多年的時光洗禮後她們身上散發著一種蒼茫和空寂的氣質。佛手雖只是佛造像中一個很小的部分,但從這個角度來看,也包含了佛家的思想,無聲的傳達了佛法之宏大與凈土之美好。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藝會 的精彩文章:

模擬五官的西周幎目綴玉:早期中國葬儀中的玉核心
孟和套格套:社會民俗與生態環境變遷的個案研究—以額勒蘇台嘎查為例

TAG:樂藝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