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賡續傳統文化中葆有深厚自信

在賡續傳統文化中葆有深厚自信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深刻闡明,「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多年來,無論在國內考察還是國外出訪,習總書記多次強調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影響和重要意義,每一次演講中都飽含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稍微留心即可發現,這些年每到春節,我們就能在海外看到精彩紛呈的中國元素,從毛筆字到春聯,從迎春窗花到舞獅子……無不與中國元素有關,也無不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連。在異國他鄉,中國元素走俏,正是文化魅力之所在。而這,正彰顯了沛然不可御的文化自信。

早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要「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後,強調文化自信,絕非偶然。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並不抽象,而是嵌入在我們的精神生活之中,體現在舉手投足之間。當中國元素在世界舞台上被認同,我們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當春節等傳統佳節在國外越來越有人氣,我們更感受到了自豪,充滿著底氣。

文化自信,從何而來?來自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自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種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比如,一說到傳統文化,我們很容易想到唐詩宋詞。不難發現,在每一個歷史時期,中華民族都留下了無數不朽作品。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共同鑄就了燦爛的中國文藝歷史星河。這正是我們葆有文化自信的重要原因。

面對中華民族如此強大的文藝創造力、如此輝煌的創造成就,每一個中華兒女與有榮焉,自信心油然而生。

今天,我們該如何更好地展現文化自信?

其一,發自內心地熱愛中華民族文化。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熱衷於「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絕對是沒有前途的。如果忘記歷史,顯然就失去自信的根基;如果崇洋媚外,就會得了軟骨病。向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致敬,這是展現文化自信的前提。

其二,力所能及地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傳承不是照單全收,而是取其精華去除糟粕;傳承也不是流於表面,走形式主義,而是真正踐行其中的思想內涵。諸如「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捨生取義」的犧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創新思想,「扶危濟困」的公德意識,「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價值理念等,一直是中華民族奮發進取的精神動力,我們今天應該弘揚這些理念。

其三,充滿自信地推廣中華民族文化。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無需贅言,「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如何提高軟實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我們要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我們有理由走好自己的路,更有理由一往直前,在傳承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秦川 系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編輯部評論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北方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帶動世界經濟高質量發展 緣起當年「先手棋」
神舟「航母」,超級遊戲本戰神gx10 cp7 pro開箱

TAG:正北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