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追獵者」的故事

「追獵者」的故事

在二戰爆發前的1939年3月,德軍依靠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將這個國家頗具規模的軍工業迅速併入自己的戰爭機器,其中,由捷克斯柯達公司生產的LT-38輕型坦克引起了德國人的極大興趣:這種兼具高速(42km/h)和一定火力(一門37毫米炮,2挺7.92毫米機槍)的輕型坦克,綜合性能要比德國自己生產的I號和II號坦克高上一截(畢竟I號坦克只有2挺機槍,而II號坦克也只是多了一門20毫米機炮)。

德軍很快把斯柯達公司生產線上的150輛LT-38全數接收,並重新命名為PzKpfw 38(t) A型。德軍裝甲兵對38t坦克的性能相當滿意,其中像後來著名的虎式王牌奧托·卡里烏斯,最初就是在38t坦克上度過了自己的早期服役生涯。

LT-38/PzKpfw 38(t)輕型坦克

二戰爆發後,38t坦克很快成為了德軍閃電戰攻勢中的重要裝備,憑藉優異的機動性,德軍裝甲部隊往往能在一天內前進數百里的戰鬥縱深,在敵人還沒有形成新的防線時就將他們分割包圍,在空軍和步兵的密切配合下最終將敵軍擊潰。初期的輝煌也成為了38t坦克服役生涯中的頂峰。然而,蘇德戰爭爆發後,面對蘇軍的T-34和KV重型坦克,37毫米炮沒有了用武之地,德軍只能物盡其用,利用38t的底盤改造成坦克殲擊車(「黃鼠狼」)或者自行火炮(「蟋蟀」)繼續服役。

用38t坦克底盤改造而來的「黃鼠狼III」坦克殲擊車

但「追獵者」真正誕生的契機,還得「感謝」一下皇家空軍:1943年下旬,英國空軍對德國本土展開了新一輪的大規模空襲,英國人投下的重磅炸彈炸中了位於柏林市郊的阿爾凱特公司屬下的生產廠房,在這裡生產的III號突擊炮被迫停產一段時間。三突子沒辦法及時補充,對於前線部隊來說簡直是災難。為此,德國陸軍最高司令部決定,讓已經被德國吞併的捷克BMM公司生產13噸級左右的輕型坦克殲擊車。

以往不少資料都認為,追獵者是直接利用38t坦克的底盤改造而成。然而,追獵者真正的底盤的技術來源來自於與II號L型「山貓」裝甲偵察車競爭失敗的38(t)n.A輕型坦克。其中n.A= neuer Art,即德語:新型號。考慮到追獵者作為TD,在一線戰鬥中往往要面對泥濘的路面,BMM公司的設計師們在38 nA的底盤基礎上,加大了負重輪和誘導輪的直徑、加寬履帶。由於趕時間,剩下80%的底盤部件基本都沿用了38t的,大量成熟技術的應用,使得捷克工程師們僅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追獵者的全部設計工作。

追獵者的主武器,是一門48倍徑的Pak39型75毫米炮(備彈41發),使用Pzgr.39型穿甲彈射擊時,能在500米距離上擊穿水平放置的91毫米厚60度傾角裝甲,1000米距離上擊穿82毫米厚的60度傾角裝甲,完全有能力對付當時盟軍的大部分主力裝甲車輛。

被T-34搞的頭痛不已的德軍,已經意識到了傾斜裝甲對坦克防護帶來的巨大提升,並且開始在黑豹坦克等本國裝甲車輛的設計上應用傾斜裝甲。捷克的設計師們自然也注意到了這一時尚潮流,設計之初就為追獵者的首上弄了一個厚60毫米、傾斜角度達到60度的大型傾斜裝甲,側後也有20毫米的傾斜裝甲。

傾斜裝甲固然有助於提升防護水平,然而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戰鬥室內變得狹窄了不少,車組在裡面呆久了,又熱又悶,那是渾身難受;塞了一門75炮進去(75炮全重就有1.2噸),加上炮彈,坦克自重也有不小的增加,原有的160馬力引擎也有點力不從心,機動性下降;傾斜裝甲和75炮的存在讓車體右側成為了車組觀察的死角,為敵軍步兵靠近側面用反坦克手雷或者燃燒瓶攻擊提供了機會。由於75炮的存在,追獵者的車組乘員只能盡量擠在左側,具體布局為:炮長在駕駛員之後,裝填手在炮長之後,車長在主炮的右後方(少戰中小桃桃兼任了炮手和裝填手)

「追獵者」坦克殲擊車三視圖,由於其底盤是前置變速箱,而且考慮到車組乘坐布局,設計時將75炮置於右側,導致火炮射角受限(向左射界5度,向右射界11度),右側行走部分損耗得也相當快

雖然性能有所受限,但畢竟是夠用了,而且一輛追獵者的價格僅僅是54000帝國馬克,是當時IV號坦克的一半左右,簡練的外形讓車體製造變得簡單了不少,易生產性很高。BMM公司於1944年初得到了德軍1000輛追獵者的訂單,與此同時希特勒也注意到了這種輕型TD的價值,1944年4月20日,在為慶祝希特勒的55歲生日而舉行的兵器展覽會上,BMM公司讓追獵者和元首見了一面,追獵者較為新奇的外形和優秀的防護性能給希特勒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馬上指示軍備部門繼續大規模量產「追獵者」,讓其他工廠也加入生產行列,力爭達到月產1000輛的目標。但由於盟軍的持續轟炸,最終也只生產出了2800多輛追獵者。

1944年6月,在捷克布拉格BMM公司生產車間內組裝的「追獵者」,在遊戲《坦克世界》的地圖「布拉格」中,廠房的外圍堆著的便是大量未完工的「追獵者」車體(下)

德軍迅速將這些追獵者提供給國防軍的坦克殲擊營,以及黨衛軍的裝甲擲彈兵團,同時還給作為僕從國的匈牙利送去75輛作為增援。1944年7月,裝備45輛追獵者的國防軍第743坦克殲擊營被送往東線戰場,在蘇軍發起的「巴格拉季昂」行動中充當中央集團軍群在各個要地的「救火隊」。

「追獵者」低矮的外形十分適合這種打防禦戰的場合,德軍往往將兩輛追獵者一左一右布置在交通要道的兩側,形成交叉火力,伏擊蘇軍車隊,給進攻的蘇軍裝甲部隊帶來了不小的損失。德軍在1944年10月的防禦戰戰果報告中稱,第743營的追獵者確認摧毀57輛蘇軍坦克,擊退了防線上滲透過來的敵軍一個坦克旅,其中有一個連在短短一天之內便擊毀了近20輛蘇聯坦克,其中包括兩輛IS-2。在此期間,743營沒有一輛「追獵者」被敵軍炮火擊穿。而為了能趕到集團軍司令部指定的作戰位置,在連續激戰之後又在一天之內在沒有一輛追獵者發生機械故障的情況下推進了160公里。

在東線作戰的「追獵者」,德軍將這些戰場「救火隊」稱為「機動防禦」戰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面對蘇軍如潮般的兇猛攻勢,負責掩護的步兵也損失殆盡,再加上蘇軍強擊機提供的空中支援,這些追獵者也只能成為蘇軍前進道路上的一些擋路的雜兵,最終變成路邊燃燒的殘骸。

在西線戰場,美英盟軍於1944年9月在荷蘭的安恆地區進行了代號為「市場花園行動」的大規模空降作戰,其中駐守在該地的就有第741坦克殲擊營和他們的追獵者,在這些追獵者的頑抗下,原本計劃增援阿納姆大橋的盟軍裝甲部隊損失慘重,難以前進,間接或直接地導致在那座「遙遠的橋」上堅守了一個星期的英軍第一空降師損失過半,整場行動以失敗告終。

被美軍的「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擊毀的「追獵者」

在1944年8月爆發的華沙起義中,追獵者也成為了鎮壓起義軍的一員,開進華沙城區與起義軍作戰。然而,前面提到的視野不佳的問題讓這些追獵者們遭受了不小的損失,起義軍士兵往往能輕易從側面接近追獵者,或者在大樓里居高臨下地扔燃燒瓶。在巷戰中損失嚴重的德軍只能依靠卡爾這樣的重炮轟擊市區,才逐步鎮壓了起義。

華沙起義期間被波蘭抵抗軍繳獲的「追獵者」

追獵者的參戰無力改變整體戰局,第三帝國最終依然結束了它的壽命,然而「追獵者」的故事在戰後依然被續寫著:1946年,對追獵者十分感興趣的瑞士國防軍採購了158輛追獵者,換裝三突子裝備的StuK40型75毫米主炮,以G-13的新型號開始在瑞士軍隊中服役,直到70年代才最終退役。

改頭換面的「追獵者」--瑞士軍隊的G-13坦克殲擊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艦載機的整備間 的精彩文章:

馬漢級驅逐艦的二三事—無頭騎士肖
大西洋沒有水雷屋(1):間戰期的英國驅逐艦

TAG:艦載機的整備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