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裡裝著父母的詩和我的遠方

家裡裝著父母的詩和我的遠方

GIF

二月的南國風

算是帶了點春天的氣息

紅色的磚瓦牆

被陽光曬得有溫度

孩子們的嬉戲

有著吵鬧與好聽的矛盾

我在家

總歸心有定所

新年倒也平常,只是給了我們與在乎的人更多連接的契機與意義。

前幾天看了一個紀錄片叫《飲血的部落》,講述的是生活在東非的圖爾卡納人。他們茹毛飲血作為部落獨有的儀式,生活方式都還極為原始。他們會在身上刻刀痕代表自己與他們的不同,女性會佩戴艷麗的項鏈作為階層差異。

聽過一個說法:人演變到如今,創造和傳承得以如此之悠久,是因為逐漸擺脫了獸性建立起自己的獨立思想。

會思考現代社會與原始時期的人哪個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更為熱烈純粹,興許他們沒有像如今這麼繁瑣的表達方式,但我們總是會對簡單且真誠的物質而感動。

而簡單且真誠則代表了父母的愛。

在十八歲之後,我對父母的期待是希望他們自私一點,不要對我那麼好。

總覺得春節是家庭關係的一次重新審視和鞏固。可能很多人從小到大很多事都是由父母一手包辦的,從上什麼學校到現在該和什麼人結婚,彷彿他們不想錯過孩子生命里的每一次選擇。我的爸媽則給了我更多的空間與寬容,也可能是由於我從小比較叛逆,但這也使我對他們有著更深的愧疚,中國式的家庭關係多少有著那麼點病態,很多方面甚至以一種「感情債」的形式維持著,但畢竟文化的不同,好處是我們對家的概念更加深刻,對於血緣聯繫也更加緊密。但我始終認為不論什麼關係,我們彼此是作為獨立個體而存在的。

一個獨立的人也許是偏向於自私的

隨著我們慢慢長大,他們由完全參與我們的的生活變成了階段性,而事實是他們的腳步已經難於步入我們的生活,但他們的心卻一直在我們身上。小時候害怕自己的日記被爸媽看到要藏來藏去,現在只需要一個按鈕就可以將他們屏蔽在朋友圈外,其實當我們去追尋自己生活的同時多希望他們也能擁有自己的生活呀。

後來當我離開了他們的身邊,來到新的城市讀書,面對新的環境新的人,應接不暇的同時卻無法與他們分享,我甚至能想像到他們在家看到我放在家裡的東西時些許無奈的心情,就像龍應台《目送》里說的: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漸行漸遠。你站在路的這一端,看著他漸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然後,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回來在家,更多時間也是在外面和朋友各種相聚,忘記了還沒放假前他們就在電話里忙著問要吃什麼東西,忙著準備……正如我剛剛說的,當我發現自己越來越獨立時,反而換成我會擔心他們的生活會不會無聊,擔心他們的身體。也許每一個在小路轉彎的孩子都會回頭眺望而我們的父母卻一直站在原地目送著我們離開。

如今在某件事上跟他們發生爭執後,其實仍是會按自己的意願行事,回頭想想

也許是他們學會放手了吧

其實真正害怕的是有一天回頭看不到他們的身影,換他們先轉身走了,而我們連送行的機會都沒有。相處的日子每一天都在做減法,在還有機會的時候不要光顧著自己的感受吐槽他們對我們的禁錮,能進行合理的溝通也許同樣是一種報答吧。

對啊,只有家人才會無條件對你好。心底里念的人誰該放在哪個位置也應該要有那麼一桿秤在。

Best wishes!

看你很不爽誒,快關注我

歡迎留言討論觀點和分享心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呼喚童年—記憶里的「大河」
清明上河圖郵票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