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凡是濃縮的,都是精品

凡是濃縮的,都是精品

文 | Zazie

「凡是濃縮的,都是精品。」

1996年,當這句話在春晚舞台上從潘長江口中流出的時候,我們還身處一個心靈美重於外表美(至少口頭上)的時代。

二十年後,「顏值即正義」才是新新人類擁護的至高信條,吐槽成了最新時尚。於是,2013年,蔡明吐槽潘長江那句「七個白雪公主和一個小矮人」成了新名言。

自潘長江1992年第一次走上春晚舞台,直到去年,這25年間的作品既展現了我們社會對於「顏值」認知的變遷,還反映了女性地位與擇偶觀的變化。

小品界的優秀喜劇丑角並不少,如果說陳佩斯塑造了鮮活的城市混混形象,趙本山走農民路線,那麼潘長江則塑造了另一類人物——其貌不揚但熱心腸的好人。

這種形象大部分塑造於婚戀故事裡,扮演情人/女婿/丈夫/老伴的角色,還有少部分是扮演盡責的公務人員或積極善良的路人。

《一張郵票》

當然,早年間他也出演過不少其他類型的角色,比如唯利是圖的商人。這種形象在1992年的《草台班子》和1998年的《一張郵票》中出現過。在前者中他飾演一位見投資眼開的導演,諷刺了一把市場經濟中導演和廣告商的關係;後者中,他飾演一名弔兒郎當的郵票販子。

但除此之外,他「其貌不揚的好人」形象基本很固定。對於人物的欲揚先抑幾乎存在於潘長江的每一部作品中。

這跟他標誌性的外形有很大關係——個頭矮,尖劉海,微胖,動作滑稽,臉上總是掛著憨厚的笑容。尤其是身高,潘長江小品中的笑料大部分集中在對他身高的調侃上。也是因為身高,他成為了婚戀小品中最常見到的笑星。

喜劇的笑料總是出自對現實標準價值觀的反說。在傳統的婚戀觀看來,女性找個長相不濟的人沒什麼,但身高不夠卻是大忌。所以雖然丑星各有各的丑,但唯有身高才是婚戀喜劇中最具反諷性的因素,這也是為何小品中總是潘長江在談戀愛,而不是趙本山和黃宏。

從1993年的《橋》到2017年的《老伴兒》,潘長江完成了一個50後從青年到老年的愛情圖譜。

《橋》講述了一對青梅竹馬的故事。女主角由身高171的黃小娟飾演,年輕時因潘長江沒有勇氣對她表白,她便聽信了父母之勸,跟一個不靠譜的人結婚了。多年之後終於擺脫一段不幸福的婚姻,這時候才有機會跟潘再續前緣。

《橋》

《橋》的故事核心就是女主角一直等著潘對她說愛。在這則故事裡,潘扮演了一位老實的女婿——不好看,也不夠自信,但夠踏實靠譜。

在那個年代,我們還能看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子,女性在感情里還屬於羞澀被動的一方,愛情也流露著傳統的田園牧歌式的青澀感。

《橋》同時也開啟了潘長江的音樂小品生涯。作為一個通戲曲的喜劇演員,他在2006年春晚舞台上還嘗試了一個夾帶小品的戲曲節目,唱了一首《屠夫狀元》。但戲曲畢竟還是太小眾,所以他常利用演唱天賦唱流行歌,隨著歌曲的流傳,小品也跟著流傳開來。

他最膾炙人口的歌曲還是在1996年的《過河》里,這又是一個婚戀故事,但跟三年前的《橋》相比,細節上發生了很多變化。

《過河》

《過河》的女主角由扮相比黃小娟年輕不少的劉春梅飾演。這是一位春心未泯的少女,前來渡口迎接農科院的有為青年高峰。在她想像中,高峰應該是一位英俊的青年,怎麼也不相信是潘長江這樣的小矮個。對潘長江外形的赤裸調侃便是從這裡開始的。

在《橋》里,婚戀重視的仍然是「穩定」這一家庭價值,因此對潘長江的「抑「也主要集中在「沒自信」、「太老實」上。到了《過河》,則正式轉向了年輕男女的情情愛愛,外表和心靈的衝突成為核心,對顏值的討論也成為主題。

這跟90年代港台偶像文化在內地的風靡不無關係。早在1993年,趙麗蓉的《追星族》就講述了關於追星的代溝問題。

《追星族》

顏值背後的指標必然跟市場經濟和消費社會有關,好看幾乎等同於包裝得好,這個包裝既包括外形,也包括文化素養,還有大量的明星宣發和超高的媒體出鏡率在塑造一個值得追求的美的形象,以及各路美容產品也在不斷地生產身體的消費慾望,進行廣告轟炸。

而《過河》中的高峰,無疑是個身上依然帶著社會主義氣息的勞模青年——勤勞,專業,沒架子。一開始,以貌取人的女主角怎麼也看不上他,到最後仍然被他的優秀品質打動。這幾乎是在勢不可擋的潮流面前進行的一波官方正名——外表美,仍然不如心靈美。

「凡是濃縮的,都是精品。」也是出於這部作品。

但,如果說在《橋》里女性是被動的,那麼在《過河》里,女性是不存在的。《過河》僅僅是借女主角進行一次對勞動和專業精神的官宣,她的內心活動和變化都顯得非常突兀。

《同桌的她》

到了2000年,情況又發生了變化。這次,潘長江和鞏漢林、王思懿一同演繹了一個「屌絲追女神」的故事——《同桌的她》。

一上來就是兩位男演員互相嘲諷彼此外形——潘長江自然是矮,鞏漢林則是瘦。他倆過去是同學,喜歡學生時代坐在他倆中間的一位女主角,後來女主出國了。哪知,期待多年後見面才得知,她已結婚生子。

女主角非常感激他們過去對她的照顧,男女私情化作更博愛的同窗友情。在這個故事裡,女性呈現出獨立優秀的面貌,而平平無奇、空有一顆好心的男主們也並沒有實現「逆襲」。

但我們不光能看到女性地位的提升,還能隱隱看出階層固化、門當戶對的婚戀觀正在重新回歸主流。擇偶,空有好的品質不行,還得在各方面都登對。

《將愛情進行到底》

2007年,各種相親節目盛行,網戀也不再是小報上的奇聞,潘長江和金玉婷合作了《將愛情進行到底》,講一對離婚夫婦的故事。這是潘長江婚戀小品的一個轉折點。他再也不是求愛的青年,而轉向了成年人對相處的探討。

在2010年左右的幾年裡,春晚小品一直在走下坡路。老百姓接觸的是爆炸多元的網路文化,而春晚的老幹部形象卻遠遠脫離了群眾,人們不再能重拾早年小品中的亮點,都開始覺得,看小品不如看段子。

直到2013年,潘長江和蔡明的《想跳就跳》的毒舌彈幕風讓無數人發出感嘆:「春晚你變了!」這部小品從頭到尾就是蔡明變著花樣調侃潘長江,各種段子齊飛,吐槽得極有想像力。

《想跳就跳》

兩人在接下來的2015年和2017年都進行了合作,成為了新一代的黃金搭檔——你吐槽,我擔著。潘長江飾演性格溫和、樂觀積極的老好人,蔡明則飾演伶牙俐齒的吐槽女王。

在這幾個故事裡,年過半百的潘長江開始關注老年人的生活。《想跳就跳》是廣場舞,《車站奇遇》是空巢老人,《老伴兒》則關注老年痴呆和老伴之間的溫情。

《老伴兒》

有意思的是,在潘長江早期的小品中,對其外貌的貶低是有特殊涵義的,往往都是為了「欲揚先抑」,為了表示還有比外貌更重要的東西。

但到了中期,這種貶低開始逐漸變成一個單純的笑點,不再承擔特殊的作用。直到最近跟蔡明合作的這幾年,小品中幾乎所有的笑點都集中在「花式吐槽」上,而潘長江的角色也一直抱持著無所謂的自黑態度。

從潘長江二十幾年的春晚小品史來看,我們的確步入了一個可以大膽供奉顏值、不再強調心靈美,可以隨意調侃吐槽、不再嚴肅認真的扁平時代。

同時,他大量出演的婚戀小品也像歷史標本一樣展示了女性思想的變遷,以及兩性地位及相處方式的劇變。

從二十年前在少女面前自信地表示自己是「濃縮的精華」,到二十年後被毒舌女王吐槽「小矮人」而內心平靜如水,開始淡定自黑,這裡面仔細一看,蘊藏著豐富的時代信息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影向標:剛送走中國版,又迎來日本版
當世最偉大的男演員,從此之後就息影了

TAG:虹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