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戰國時韓國派「間諜」去秦國想拖垮秦國,結果秦國七年就滅了韓國

戰國時韓國派「間諜」去秦國想拖垮秦國,結果秦國七年就滅了韓國

戰國時期有一個著名的「鄭國渠」的故事,說的是戰國後期,秦國強大,六國岌岌可危,韓國首當其衝,韓王不免憂心忡忡。一位大臣獻計說,秦王好大喜功,經常興建各種大工程,我們可以藉此拖垮秦國,使其不能東進伐韓。韓王聽後,喜出望外,立即下令物色一個合適的人選去實施這個「疲秦之計」。後來水工鄭國被舉薦承擔這一艱巨而又十分危險的任務,受命赴秦。

秦國人也真的被說動了,開始實施鄭國提出的計劃,從關中的涇水引水向西,大致與下邊的渭水平行,修一條長長的水渠,直通洛水。具體而言,這水渠分兩部分:西邊的部分,是「自中山西邸瓠口為渠」,「邸」就是抵達,所以這裡的意思,是從位於涇、洛二水之間的中山,向西開人工渠,一直通到涇水下游的瓠口;東邊的部分,則「並北山東注洛三百餘里」,「並」這裡讀作bàng,通「傍」,是「沿著」的意思,沿著位於中山東邊的北山的東側,為什麼能三百多里地一路注水進洛河呢?原來這裡有條通洛水的沮水,接上水渠的中山一頭就可以現成利用了。

計劃很周到,目標也鼓舞人心,因為可以灌溉農田。但渠修到一半,韓國的真實用意還是被秦人發現了。鄭國被發現是間諜,秦始皇暴怒,決意殺掉鄭國並驅逐外國人。後李斯做《諫逐客書》打動秦始皇,收回王命。鄭國倒也坦然,承認當初自己乾的,是間諜的勾當,但轉而又說,渠修成了對秦國也是件好事。另一種文本的說法,鄭國當時的辯解,是「臣為韓延數歲之命,為秦建萬代之功」,口氣更大,理由也更冠冕堂皇。不論如何,秦人這回又被他說動了,渠也就這樣修成了。

鄭國渠對於秦的直接效用,是渠中引來的帶有淤泥的濁水,可以灌溉四萬多頃鹽鹼地,使當地每畝可有一鐘的收成。「鍾」是古代計量單位之一,起於春秋時的齊國。同一系統中,在鍾之下,還有釜、區、豆、升以及斗、斛等計量名稱。

鄭國渠對於秦的間接卻也是更大的效用,是隨著關中的富庶,秦國不僅沒有被削弱,反而更加強大,最終吞併了六國。而鄭國赴秦勸修水渠僅過了七年,秦就滅了韓國。不知是為了紀念,還是諷刺,秦國特意把這條由韓國人鄭國設計,原本是用來拖累秦國的水渠,取名為鄭國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雅國學與生活 的精彩文章:

你認為中國歷史上千古一帝是誰?真正的千古一帝被嚴重忽視了!
中國古代傳國玉璽的故事,真正的傳國玉璽到底在哪裡?

TAG:博雅國學與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