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干支紀年法告訴了我們怎樣的觀念?

干支紀年法告訴了我們怎樣的觀念?

今天開始進入《黃帝內經》新的一篇,叫做《六節臟象論篇》,這是《黃帝內經》的第九篇。我們古中醫的根可以說絕大部分都在《黃帝內經》里,也就是說古中醫的觀念都是本於《黃帝內經》。先說說六節指的是什麼?六節指的就是中國古代的甲子紀年法,據考古所知,干支起碼從殷商開始就用來紀日,而干支紀年法的發現與應用體現了中國古天文學的發達,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下面給大家提供一點關於干支紀年法的資料:

我們知道周天二十八星宿是由恆星組成的,天文學上恆星十分穩定,相對位置幾千幾萬年甚至更長時間內都保持不變,對地的影響也是相對穩定的,而我們地球及其他太陽系的行星不斷的圍繞太陽公轉,而整個太陽系則是相對於北極星(即紫微星)位置不變的在銀河系中做螺旋運轉,這就形成了因日月五星運行而造成天星之間位置關係的改變,進而改變了特定星宿對地球及地上萬事萬物的影響。

地球和其餘五星都是在圍繞太陽公轉,由於軌道和運轉速度的不同,造成了行星運行之間相對位置的靠近和遠離,在中國古代陰陽理論的指導下,根據五星相對於地球位置靠近和遠離的這兩種形式,把五星所代表的能量分為陰和陽,又根據五星影響地球的能量大小依次排序形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天干。

古代把黃道十二宮以地支命名,十二宮又與二十八宿相對應,即子宮有女、虛、危三宿;丑宮有斗、牛二宿;寅宮有尾、箕二宿;卯宮有氐、房、心三宿;辰宮有角、亢二宿;巳宮有翼、軫二宿;午宮有柳、星、張三宿;未宮有井、鬼二宿;申宮有觜、參二宿;酉宮有胃、昴、畢三宿;戌宮有奎、婁二宿;亥宮有室、壁二宿。所以,二十八宿的天文象意是我們干支學中地支取象的象意來源,十二地支中有藏有二十八星宿。

日月五星的運行攪動了原本相對靜止的能量場,日月五星在十二宮的位置分布,就代表了當前時間內各星對各宮的影響力大小,即當前時間空間內天體能量的分布狀態,其表達形式就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

天干與地支相配,多出兩個地支無天干相配,形成了旬空,也叫空亡。這是由於日月五星和地球都在不停的自轉和公轉,攪動了原本相對靜止的黃道十二宮的能量場,這就造成了地球周圍能量分布的不均勻,這就相當於河流中的河水在石塊下游,石塊背後的地方形成的漩渦,這個漩渦的位置就是空亡。隨著時間推移,日月五星位置發生了改變,漩渦的位置也隨之發生改變,原來的漩渦消失,相鄰的地方變成了漩渦,周而復始,循環一周,從而產生六十甲子的往複循環。

干支紀年法告訴了我們怎樣的觀念呢?

首先告訴我們,宇宙充滿了能量,特別是那些大的星球具有高能量,距離我們地球近的星球的能量對地球萬物影響很大。而干支紀年法恰恰表達了重要星球對地球萬物的影響關係,這就為人類了解和掌握這種影響關係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以利於人類順應自然規律,利用自然規律,把控人類的命運。

其次告訴我們,人類不能無法無天,人類只是宇宙造化的一個產物,當人類違背自然規律後必然會受到自然能量規律的懲罰,因此尊重自然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前提。

什麼是臟象呢?先說一下什麼是臟,臟就是指臟腑而言,在西方醫學中臟腑是指身體軀幹中那些肉體的器官,而我們古中醫中的臟腑雖然也包含那些肉體的器官,但古中醫的臟腑是指帶有獨特信息性的能量單元,也就是說臟腑只是這些能量單元的宅舍而已,就好比說一個家一樣,房屋只是這個家的宅舍,但這家裡的人是這個家的根本所在,雖然通過宅舍能夠了解一些這個家的狀態,但終歸不是決定性的、而是片面性的,更不具長遠性的。

古中醫清晰認識到臟腑的能量狀態是臟腑的決定因素,臟腑的合作狀態是臟腑的決定因素,因此古中醫並不會將主要關注點放在肉體上,也為了顯現中醫臟腑觀念與西醫臟腑觀念的區別,因此中醫五臟命名為肝、心、脾、肺、腎,這是西醫流入中國佔用中醫詞語後,不得已而為之。

古中醫臟腑與西醫臟腑第二方面觀念的區別為:古中醫的臟腑並不僅限於西醫的肉體本身的範疇,而古中醫的臟腑範疇儘管是有層級區別的,但就人體而言,是形成以五臟為核心的外延體系,比如肺-大腸-皮膚、毛髮-鼻-涕-悲,等等肺功用單元,而這功用單元也並不是獨立的,一定與其他功用單元進行生克關聯,因此說古中醫的臟腑觀念與西方的臟腑觀念有著本質的不同。

既然古中醫主要關注的並不是肉體,而且古中醫的臟腑範疇也與西醫臟腑範疇不同,那麼醫者如何了解別人身體臟腑功用的狀態呢?那就是通過象,也就是說軀體內臟腑的功用狀態會在我們體表或者行為以象的形式展現出來。

比如我們的面部就完整呈現五臟單元功用的區間,以神、色、態的不同象展現出來,醫者據此來了解五臟功用狀態,以便針對性地用醫療方式幫助五臟調整到健康狀態,這就是象對於古中醫的意義所在。

因此古中醫並不會如西醫一樣主要關注肉體的變化,而更主要關注五臟功用的狀態,而五臟功用狀態會以象的形式充分展現出來,成為醫者的主要依據。

而當代西醫或者中醫並不懂古中醫這種觀念,西醫反而指責古中醫的「無知」,現代中醫頭腦錯亂,將西醫對於肉體的診斷數據,大量應用於自己臨床,反而不懂古中醫的臟象觀念。

精講《黃帝內經》六節臟腑論篇第九 77

本文系東方郎中原創,轉載需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郎中 的精彩文章:

《黃帝內經》: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

TAG:東方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