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翁思再:聯中趣味歲月長

翁思再:聯中趣味歲月長

周道南先生在書寫對聯

楹聯是對仗之學,它是一字一音之中華語言文字所獨有的藝術形式,也是古代文人的一種文字遊戲,然而降至晚近,這樣的玩家不很多了,有之,則周道南先生堪稱佼佼者。本人孤陋寡聞,直到前幾年到華東師大閔行校區兼課之後才曉得周道南之名。校園內有一塊豎式「大夏大學遷校紀念碑」,文為前人撰,其書法出自周道南手筆。此碑立在特建的方亭里,2013年春揭幕時貴賓紛至沓來,攝影留念,成一時之盛況。我暗自猜度書家究為何方神聖,卻在一個書畫愛好者的皮黃雅集上偶見一位謝頂長者,對我笑容可掬,遞來名片,一口揚州官話:「鄙人周道南,是您的粉絲。」這是戲劇性的奇遇,而周道南先生的謙和令我無地自容。從此訂交,魚雁往來,互贈著作。通過拜讀《周道南楹聯集》,終於了解到這位隱居在大楊浦某小區的書畫家周道南,還是一位對聯高手。

對聯的上下聯之間不僅要字數相等,還需詞性相對、平仄相拗、句法相同,非常考驗作者的文字功力。予觀道南先生筆下之聯,無不自然妥帖,彷彿信手拈來。《周道南楹聯集》中有許多是在主題要求之下的應命之作,只能在既有的規格中用筆,而周先生徜徉其間,左右逢源,遊刃有餘。如他贈星雲大師的嵌名聯:

星光大道,眾生樂土;

雲彩高峰,佛子靈台。

可謂對仗工整,景象闊達,禪意深邃,琅琅上口。再如寫文史館員、詩人周退密:

退避塵囂耽述作,

密藏大智看浮沉。

百歲名教授周退密先生,向來不求聞達,名如其人。然而「退」和「密」分別是動詞和副詞,為什麼到了道南先生筆下就能夠對得起來,不覺彆扭呢? 原來其上聯之「退避」是一個並列結構的動詞,但根據下聯以「密」(副詞)修飾「藏」(動詞)之偏正結構的語感,即可看作是以「退」修飾「避」,也是偏正結構了。好的聯作常見活用詞性之妙,道南先生可謂此中高手。

我把周道南先生所作的楹聯稱為「周聯」,無論何人何物,一旦進入「周聯」,特徵就被概括出來,栩栩如生。如揚州個園征聯,道南撰曰:

修竹弄千姿,賓主同書雙個字;

白天呈四季,楮毫難畫一園山。

原來「個」字在國畫里是竹的形狀,這副「周聯」描繪了一個畫家會聚畫竹的場面,以畫面上「個」字重疊紛披襯托個園的實體風景,與此同時還道出其得名緣由。個園另有一勝景名曰四季假山,也通過下聯概括進去了。

再如1994年豫園商城征聯,道南先生為南翔小籠饅頭店寫道:

皮薄、餡多、籠小,百吃不厭;

價廉、器潔、情深,下回還來。

南翔小籠之所以百年享譽,靠的就是食品本身和環境、服務態度方面的這些特色,他概括得很實在,恰是平頭百姓的聲口。

在這本楹聯集里,有許多精彩的作品妙在用典準確、遣詞獨到,其古書閱讀量由此可見一斑。茲舉受託為建築大師貝聿銘所擬嵌名聯為例:

大將聿皇添地景,

人間銘感構天堂。

其上聯「聿皇」見《古文苑·宋玉》:「體輕蚊翼,形微蚤鱗,聿遑浮踴,凌雲縱身。」 章樵註:「聿遑,迅疾也。」 漢代揚雄《羽獵賦》則曰:「及至罕車飛揚,武騎聿皇。」

「周聯」之趣味還在於藏有掌故軼事,聯外有話。如1995年南京閱江樓征聯,道南先生回應:

六百年,獅山沉睡,有記無樓,空留史話,每起遐思,笑問朱皇真與假;

廿世紀,象物有靈,沿江設景,飽覽雲檣,頓生吟興,歡歌今貌麗而庄。

原來朱元璋為慶賀自己得天下,欲在長江岸邊建一座「閱江樓」,傳旨群儒撰《閱江樓記》,他自己也帶頭寫了一篇,後來評出宋濂最佳。可是後來閱江樓忽然停建了,先前下聖旨是為考察諸臣是否敢於勸阻云云。朱元璋是否真有這個意圖,他自己沒有明說,於是留下一段「有記無樓」的史話。

再如贈張中行先生嵌名聯:

學貫中西,敏而好古;

德存行止,善者為人。

中行先生堪稱現代大儒。上世紀八十年代我採訪他時問及一些往事,他表達了對當年「時代病」的寬容,口中沒有一句怨言。行公之哲人大器,於此聯也有所顯示。

本書妙聯還有許多,如生肖聯《巳蛇》:「作畫休添足,舉杯認準弓」;張馳先生嵌名聯:「弓長能射日,馬也會行空」;馬未都先生嵌名聯:「未來文物齊天壽,都是先生此日功」,可謂琳琅滿目,不勝枚舉。

周道南先生出身於揚州書香門第,父親淹通文史、執業中醫,其《周子庚醫案》一書有中醫世家兼皮黃名票何時希、名教授陳從周等為序作跋,可見威望之高。道南年幼時在這樣的環境中耳濡目染,於古典文學有紮實的幼功。自嘉定縣婁塘中學退休之後,道南先生以書畫詩聯自娛,今雖九秩高齡而童心未泯,筆耕不止。這本《周道南楹聯集》播其情趣,載其學識和情懷,呈現了一位傳統士人之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和正直善良的思想品質。

(本文為《周道南楹聯集》序)

本文刊2018年2月4日《文匯報 筆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匯筆會 的精彩文章:

漸漸下沉的畫城
楮墨留芳——憶陳朗先生

TAG:文匯筆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