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國王拜僧,誰上誰下、誰大誰小……

國王拜僧,誰上誰下、誰大誰小……




【妙祥法師開示】



?下車拜僧,是上

是下




《舊雜譬喻經》雲,昔有國王出遊,每見沙門他就下車。道人,也就是出家人說:「大王止,不得下車。」




王言:「我上不下,所以言上不下者,今我為道人作禮,壽終以後生天上,是故言上不下也。」




這個國王出遊啊,看到出家人他就下車去禮拜。出家人說:「大王你止住吧,你是一國國王啊,雖有恭敬心,但你不要下車了。」



他說:「我上不下,你別看我下車,我下車並不是下來,我是上去。」




他是什麼意思呢?我今天為出家人頂禮,我命終之後當生天上,故言上不下。你看到我下,實際是上。




他用這個意思來比喻,我禮拜僧人獲得無量的福報——生天。這是《舊雜譬喻經》說的。




?屏見沙彌,誰大誰小




《阿育王傳》中記載,阿育王信佛以後很虔誠,看見出家人就要禮拜。一次看到一個七歲的沙彌,見他太小,自己身為國王,又這麼大年齡,給他頂禮有些不好意思。



但他是僧人,又不得不頂禮。可能他有過那個願,見到沙門就得頂禮。一看七歲小孩,你說要給他頂禮,大臣都看著,是不是得笑話他?他不好意思。




但是他有那個願望,發過願不得不頂禮。於是把沙彌請到屏處,什麼是屏處?就是沒人的地方。在沒有人的地方給這個沙彌頂禮,因為他怕別人笑話。




「你過來。」把那個小和尚就領到沒人的地方,周圍瞅一瞅。我估計那時候像做賊似的,看看確實沒人了,他趕緊趴下頂三個禮。頂三個禮了還不放心,他就跟那個小沙彌說了,他說:「你千萬別告訴別人我給你頂過禮。」




這阿育王好面子。因為阿育王統治了整個印度,所以說他在印度是個大國王。過去他殺了很多人,後來學佛了,又非常虔誠地學佛。




他不知道那個沙彌已經證到羅漢果了。這七歲沙彌已經證羅漢果了,有神通變化,他為了教化阿育王,便進入旁邊的一個澡瓶中。



什麼叫澡瓶呢?就是印度天熱,用瓶子裝水,儲水瓶,儲水瓶幹嗎呢?一個是洗澡用,從頭往腳上一澆,就把身子沖涼了,叫澡瓶,專門儲水的瓶子。




正好跟前有個澡瓶子,他用神通進這個瓶子里去了。瓶子再怎麼大也不大,人裝不進去呀。




他用神通就進一個裝水的瓶子里去了,進瓶里他又現種種的變化,有時候身上出火,底下出水,有時候底下出火,上面出水,在瓶子里就現了一個世界出來,做種種的變化。




當時就把這個阿育王看傻眼了。沙彌出來以後悄悄告訴阿育王說:「此事大王也不要向別人說。」他說這個事你也不要告訴別人。




阿育王就不好意思了,立刻上前懺悔說:「我禮拜的事不再隱瞞了,我知道錯了,不用你說,我自己就去向別人說。」所以說這個故事就流傳下來了。



?法不外得,從恭敬中來




佛法皆從恭敬中得,自己的恭敬心到位,就可以得到大的利益。即使是小沙彌,如果說法,當虔誠聽受。因為法不從外得,從自心生起。




就是說你別管他是小沙彌也好,或是誰也好,當你虔誠聽受的時候,就會得法。為什麼這樣呢?因為法不從外得。法不從外得——這句話很重要,是從自心生起來的。




有時候我也常說,你想找個好師父,你有恭敬心,你就遇到個石頭,石頭也會給你講法的。為什麼呢?法不從外得,從心生,就是這個道理。

(摘自溯源佛教網·《吉祥經講記》)







了解「我要供養,師父你需要啥……」,請點藍字標題。更多資訊請回復「目錄」,或點擊閱讀原文。







【溯本歸源,續佛慧命。遼寧海城大悲寺—溯源佛教網官方微信公眾平台:suyuanfojia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溯源佛教網 的精彩文章:

信佛不燒紙,怎麼利益亡者……

TAG:溯源佛教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