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們擁有這麼多財富,公平嗎?比爾·蓋茨夫婦這樣回答…

你們擁有這麼多財富,公平嗎?比爾·蓋茨夫婦這樣回答…

新年伊始,是人們反省過去和憧憬未來的時候。自2009年全職擔任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以下簡稱「蓋茨基金會」)主席以來,比爾·蓋茨每年都會在年初發布親筆年信,講述其在慈善領域的工作和思考,到目前為止,這個習慣已經延續了10年。過去十年間,蓋茨的年度公開信都會回答一些問題,或提出一些耳目一新的觀點。

圖片來源:蓋茨基金會

今年2月13日,為了紀念年信的第十度發布,蓋茨基金會發布了題為「我們常被問到的10個難題」的2018年度公開信。

「你們的影響力這麼大,這公平嗎?」

蓋茨夫婦:不公平

Q1:為什麼你們不在美國本土投入更多?

梅琳達:我們不會比較不同人所遭受的苦難孰輕孰重,因為所有苦難都是慘痛的悲劇。但是,我們會斟酌自己阻止不同苦難發生的能力。在研究全球健康情況時,我們意識到自己現有的資源對於不同領域的影響力有所差別。以疫苗為例,過去18年間,我們在疫苗上共投入了153億美元,大大降低了兒童死亡人數。

Q2:你們在美國教育上投入的幾十億美元有什麼成效?

比爾·蓋茨:成效很大,但離我們的期望還有差距。我們將教育作為在美國本土工作的重點。為幫助提高高中生畢業率,我們給數百所新建中學提供支持。我們也與全國各地的學區合作,幫助其提高教學水平。但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自己所期望的大規模成效。

Q3:你們為何沒有捐款對抗氣候變化?

比爾·蓋茨:我們有這方面的努力!有些來自基金會的投入,有些來自我們個人的投資。我的個人投資方向是尋找新的可靠和可負擔的清潔能源——這是可以依靠市場來解決的問題。基金會的工作專註於利用農業的創新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的貧困人群應對氣候變化已經和即將帶來的種種挑戰,幫助他們擺脫貧困和飢餓。

Q4:你們是否在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其他文化?

比爾·蓋茨: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但這個問題促使我們更多的思考,不是我們做了什麼,而是怎樣去做。我們是否真正了解他人的需求?

梅琳達:多年以來我們認識到,從他人角度聽取並了解人們的需求不僅更能表達尊重,也更有效。在說到「我們」致力於解決某一問題時,不是我們親自上陣,而是說我們給在相關領域擁有幾年甚至幾十年經驗的機構提供資金。

Q5:拯救兒童生命是否會造成人口過剩?

比爾·蓋茨:歷史數據告訴我們,兒童死亡率增高時,出生率也會增高。而當更多孩子能夠生存,父母就會傾向於少生孩子,而這會帶來一波經濟增長——即經濟學家所說的「人口紅利」。

梅琳達:拯救兒童生命本身就是最正當的理由,藉此也有可能改善全人類的生活質量。

過去一百年,世界人口快速增長,但是增速正在放緩,世界人口規模也許永遠不會達到120億

Q6:特朗普的政策對基金會工作有何影響?

比爾·蓋茨:政策對基金會在很多領域的工作都有影響。最具體的案例就是特朗普總統提出大幅削減對外援助。美國優先的世界觀使我擔心,我們會持續與本屆政府溝通。如果美國縮減其在海外的投入,其他國家的人民就將面臨死亡威脅,美國人的境遇也會惡化。

Q7:你們為何與大企業合作?

比爾·蓋茨:健康和農業領域的創新使世界上富裕地區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但企業的投資需要回報,這意味著他們為全球最貧困人群解決問題的動力很小。我們試圖改變這個局面,鼓勵企業投入一點專業資源在貧困人口所面臨的問題上,同時不讓它們因此而虧錢。如果我們有限的合作能夠激發企業看到新市場的潛力,我們將視其為巨大的成功。

Q8:你們的影響力這麼大,這公平嗎?

梅琳達:不公平!我們如此富有,但世上卻有幾十億人幾乎一無所有,這不公平。我們財富之門大開,而多數人的財富之門卻緊閉,這也不公平。但我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影響力,儘可能幫助更多人。

比爾·蓋茨:這個提問核心還包含另一個議題。既然我們認為自己擁有大量財富是不公平的,為何不把資產全都捐給政府呢?答案是,我們認為基金會永遠發揮著獨特作用:它能著眼全球,找出最大需求所在,能立足長遠來解決問題,並管理政府無法承擔、企業不願承擔的高風險項目。

Q9:你們倆遇到分歧時怎麼辦?

梅琳達:我們沒有過分歧,開玩笑的!比爾和我有兩個優勢。首先,我們的基本價值觀相同。第二,比爾思想開明,當我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時,他能夠用心感受。在基金會的工作中,我們是平等的夥伴,這點對我們一直很重要。

比爾·蓋茨:共同的價值觀是我們的優勢。我們在大事上能達成共識,如今偶爾的分歧都是策略上的。有些人就以為重大決策都是由我來做。其實情況從來不是這樣。有些人認為梅琳達是基金會的感性面,是情感核心。但是她了解的我比大家所想的更為感性,我了解的她也比大家所想的更善於分析。

Q10:你們到底為什麼捐款?這樣做對你們有何好處?

比爾·蓋茨:捐款不是因為我們想被人銘記。首先我們相信,這是富人的基本責任。另外,這份工作也帶給我們很多樂趣。既能創造巨大影響,又能帶來大量樂趣的工作少之又少,而我過去在微軟,如今在基金會的工作都是如此。我想不到還有什麼比這樣度過人生的大半光陰更加美妙。

蓋茨:建議年輕人在學校「乖乖學習四年」

除了發布年信,蓋茨近日在出席多個討論會時,也回答了一些當下熱門的問題,其中包括目前科技巨頭所面對的政府監管,以及人工智慧與人類社會的關係,還談到了自己從哈佛輟學的經歷。

比爾蓋茨夫婦(圖片來源:蓋茨基金會)

在發布年信的當天,蓋茨在接受Axios採訪時談到了目前大型科技公司如蘋果和谷歌等對政府的監管拒不合作的話題。他表示,如果這些科技巨頭執意這麼做,可能會像以前的微軟一樣面臨政府的強制干預。在談到蘋果公司拒絕解鎖作為作案證物的iPhone時,他直言「這不是有沒有能力的問題,是有沒有意願的問題。」蓋茨認為:「科技公司必須非常小心,不能覺得自己所提倡的觀點比政府的立場更重要,更不能與政府背道而馳,在有合理監管的前提下仍妨礙政府在關鍵領域進行正常的運作。」

在上周二,蓋茨在紐約亨特學院被問及對AI的看法,他說:「人工智慧可以成為人類的朋友。」蓋茨表示,人工智慧的崛起意味著整個社會能夠以更少的資源去做更多的事情。不過他也提出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即勞動市場無法跟上人工智慧發展的節奏,因此不得不找到在新經濟環境中對工人進行再培訓、福利再分配的方法。

同時,在一個關於年信的研討會上,比爾蓋茨還談到了自己從哈佛退學的經歷。他表示自己當時選擇退學是害怕錯過個人電腦革命,雖然他不後悔退學,但仍然建議年輕人在學校「乖乖學習四年」。

編譯 胡曉蕊

每經編輯 王嘉琦

本文為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經濟新聞 的精彩文章:

決戰後兩百萬輛時代 合資三巨頭尋找新藍海
沃森生物2017年業績「變臉」

TAG: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