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扣扣除夕夜連殺人,僅僅是為母復仇嗎?

張扣扣除夕夜連殺人,僅僅是為母復仇嗎?

原標題:張扣扣除夕夜連殺人,僅僅是為母復仇嗎?


來源| 庄天宇 (ID:zhuangtianyu1234)


作者| 庄叫獸


編輯| 價值線 小精


四天前、大年三十12時許,南鄭區新集鎮王坪村14組發生一起殺人案,致2人當場死亡、1人重傷搶救無效死亡。


這事是張扣扣乾的,大年三十當天,張扣扣忍了22年,終於忍不住了,不知什麼點燃了。


多年的委屈、不甘、瞬間爆發,吃過午飯、 單槍匹馬提刀赴王家連殺三人。


殺人不對,可是不殺人怎麼辦


去告有用嗎?


面對仇人,張扣扣忍了了22年,打過兵、打過工、然而最終選擇手刃仇人、然後選擇同歸於盡。我想他也許想過別的方式來報仇,比如說法律


可問題是法律太複雜了,法律條文加上各種相關司法解釋得幾百上千業。訴訟程序太複雜了、一審、二審、再審,老百姓都蒙了。


律師的費用太貴了,對於窮苦老百姓來說這套精妙的法律系統,過程搞不清,結果不可測。


回到22年前,也許那一刻一切已註定。


1996年夏天,張扣扣的母親汪氏與王自新發生矛盾糾紛,王自新的兒子王正軍(當年17歲)用木棒打傷汪氏的頭部,後經搶救無效死亡,

王正軍因涉嫌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被判刑8年。不知道減刑了幾年,估計也就實際在裡面五、六年。


我想22年前、張扣扣這個13歲面對這個結果,絕對會崩潰的、心裡是會流血的。復仇的種子在那一刻開始滋生,


22年間、沒有母親的關愛、所有的生活的重負、一切生活的不幸、也許都被歸結於當年母親的被害。仇恨的種子在慢慢發芽。


殘酷的底層物語


改革開放四十年了,單位解體了,組織收縮了、階層分化了。以前村裡有大隊,城裡有單位,有啥糾紛組織調解,


人們都生活在小圈子


熟人社會大家又有個顧忌,不講究什麼證據和刑事責任年齡這些法律術語,而是「理」、「說法」、這些道德約束。村規民約、也能起到定紛止爭的作用。


現在這些都沒有了,只有司法機關了。


司法機關講證據講法律不講感情。


沒有人情,那拼的就是赤裸裸的力量了。

在城裡人看來王家和張扣扣家都是底層,屌絲、沒什麼錢,


可是越是社會底層、鬥爭就越殘酷,分層就越明顯


可是在小地方三個兒子的家庭對一個兒子的家庭就是壓倒性的力量對比。


兒子多並且年齡大,打架有優勢、


兒子大朋友多,就算是有錢有勢的家大業大。


窮人沒錢沒勢的處處受辱,唯有一命可拼。


鏈接一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文/六神磊磊讀金庸 (ID:dujinyong6)


世上主要有過兩種公平。第一種,是比較理想的,法治的公平。


國人追求這種公平很多年了。


一百多年前,在一盞昏黃的燈下,有個留著小鬍子的中國近視男子,正翻譯著一本厚厚的外文書,努力把它變成中國的文言文。這本書叫做《論法的精神》。


翻譯的時候,他讀著書中的字句,再聯想到自己祖國當時的現實,不時痛哭失聲:


「吾譯是書,至於此章,未嘗不流涕也!」


這個感性的中國人叫做嚴復。他努力地譯書、寫作,就是為了尋找這「第一種公平」。


哭過之後,他又擦乾眼淚,繼續埋頭工作。


他在自己翻譯的書中熱情洋溢地憧憬了這種公平:在民法慈母般的眼中,每個人就是每個國家。


被侵犯的人不必尋求報復,因為他對法的公正永懷信任。對犯罪的最強有力的震懾不在於刑法的殘酷,而在於被處罰的必然。


這個所謂法治的公平要實現,關鍵在什麼呢?在於有權有勢的人守不守法。這個是關鍵。


換個主流的詞兒,叫做治權。


依法治了屌絲張三李四王二麻子,好是好,不能說沒卵用,但卻不是關鍵。關鍵是有權的趙七守不守法。


如果治不了趙七,法治的公平是建立不起來的。


你可能說我一個講金庸的,在這裡跨專業胡說八道。不是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國,關鍵在於黨能不能堅持依法執政,各級政府能不能堅持依法行政。


這個講得真好,就是這個意思,關鍵是權力要守法。


張扣扣的案件里,如果那些傳言是真的,對方有權有勢,所以當年就給輕判了,那說明當時治權不成功。在張扣扣的心裡,法治的公平就建立不起來。


他就會追求所謂的第二種「公平」——武俠的公平。


鏈接二


張扣扣和施劍翹

來源:老唐有態度(ID:tss394444810)


關於張扣扣殺人的前後經過,網上已經有太多描述,這裡不再贅述。


我倒是想起了另外一個人:民國期間為父復仇的奇女子施劍翹。


施劍翹(1905-1979) 原名施谷蘭,安徽桐城人。父親施從濱是一名具有相當級別的軍人。


施劍翹從小讀私塾,對古文詩詞頗感興趣。13歲時當家管事,18歲時畢業於天津師範學校。


1925年,奉系軍閥張宗昌和直系軍閥孫傳芳為爭奪安徽、江蘇的地盤大打出手,時任奉系第二軍軍長、前敵總指揮的施從濱奉山東督辦張宗昌之命迎頭截擊。施從濱率軍南下時,孫傳芳曾連發三封電報要施同他合作,但施不予理睬,反而孤軍深入。在皖北固鎮的交鋒中兵敗受俘,被孫傳芳梟首於蚌埠車站,示眾三日。


很快,消息傳到施谷蘭(施劍翹)家裡,施谷蘭得知父親竟然被孫傳芳如此羞辱,她在悲痛之餘,寫下了四句詩,表達了要為父報仇的決心:


被俘犧牲無公理,


暴屍懸首滅人情。


痛親誰識兒心苦,

誓報父仇不顧身。


作為一個裹足女子,要殺掉當時的大軍閥孫傳芳,談何容易?甚至她的堂兄,時任煙台警備司令的施中誠也勸她打消這個念頭,過自己的小日子。



《一代宗師》章子怡飾演的宮二原型,就是民國奇女子施劍翹。


一心要為父報仇的施谷蘭為此和施中誠絕交。三年之後,施谷蘭嫁給了山西軍閥閻錫山部的諜報股長施靖公,他和施谷蘭是同鄉,答應替她報仇。


不料在施谷蘭生下兩個兒子後,施靖公改變了主意。施谷蘭毅然和丈夫分手,帶著兩個兒子回到娘家。


施谷蘭決心靠自己的力量復仇,她寫了兩句詩:翹首望明月,拔劍望青天。並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施劍翹。


1935年,施劍翹通過手術,放開了裹足的雙腳,並開始苦練槍法。


之後,施劍翹通過各種關係,打聽到孫傳芳因為兵敗已經在天津定居,她前往天津,準備實施自己的復仇計劃。


到了天津,施劍翹進一步了解到孫傳芳身材相貌、活動規律、說話口音,知道他每周三、六必到居士林聽經。就把1935年11月13日(星期三)定為替父報仇的日子。

由於計劃周密,復仇計劃很順利。當天施劍翹藉機來到孫傳芳身後,對他的後腦勺、太陽穴、腰部各射一槍。



施劍翹和孫傳芳


槍聲響後,現場一片混亂,施劍翹大喊:「我是施劍翹,為父報仇,絕不傷及無辜!」並將提前準備好的《告國人書》和身穿將校服的施從濱照片拋向人群,並撥通了警察局的電話,決意自首。


此事轟動全國,在法庭上,施劍翹詳細陳述了自己艱難的復仇歷程,最後說道:「父親如果戰死在兩軍陣前,我不能拿孫傳芳做仇人。他殘殺俘虜,死後懸頭,我才與他不共戴天。」


施劍翹的復仇經歷引起了無數人的同情,再次引起極大轟動,報章、雜誌爭相報導,稱讚她為「女中豪傑」「巾幗英雄」,要求政府特赦。


1936年10月14日,在施劍翹入獄11個月的時候,時任中華民國政府主席林森向全國發表公告,決定赦免施劍翹。此後,由中華民國最高法院下達特赦令,將施劍翹特赦釋放。


1979年,施劍翹去世。四年後,張扣扣出生。當時大概誰也沒有想到,他的復仇之舉同樣酣暢淋漓,驚天動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價值線 的精彩文章:

TAG:價值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