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人轉的民俗文化論文

二人轉的民俗文化論文

一、二人轉的起源

1、二人轉產生的地域文化條件薩滿文化是東北古老而獨特的一種文化,在北方各民族中的影響根深蒂固,它是東北地方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民族的記憶。二人轉是薩滿文化的完美繼承和延續,它的演唱形式與薩滿祭祀歌舞形式幾乎同出一轍,它的音樂唱腔來自薩滿神歌,它的舞蹈動作來源於薩滿的激素舞蹈,二人轉的很多曲目也是由薩滿神歌發展而來。人是由東北各民族先民和關內移民組成,前者自古以來大都過著漁獵、游牧的生活,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之中與豺狼為伍,形成了粗獷、彪悍、豪放、樸實的性格。後者是清初統治者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向東北地區大量遷入漢人,而這些漢人大多都來自我國北方地區,本身豪放的北方漢人進入民風樸實彪悍的東北,遇到更為粗獷、豪放的東北人民,變得更加勇武、豪爽。這些人所帶來的先進的漢族文化與東北少數民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多姿多彩而又不拘一格的東北文化。二人轉正是在本土文化與漢文化融合過程中形成的。

2、二人轉產生的社會條件二人轉成熟於在清末民初,這一時期正是中華民族最為孱弱的時期,西方列強的入侵,使中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火炕之中。東北山川大澤地廣人稀,物資豐富,但也絕非唾手可得,不僅要面對風霜雪雨、豺狼虎豹,還要面對官府的壓迫和土匪的盤剝,生活的艱辛不難想像。特別是東北的流人們,他們撇家舍業、孤身漂泊,在精神上的折磨遠遠超過了生活中的疾苦。所以只有苦中作樂,才能期盼熬過漫長的艱苦歲月。近代中國混亂的社會秩序,是二人轉產生的社會基礎和客觀因素。民歌和二人轉的唱詞中很大一部分是藉助歷史故事來表現東北人民對官府壓榨、封建禮教壓榨的不滿,但多是「悲劇喜唱」,可見東北人在這樣艱難和痛苦之下,更多的是一種「苦中作樂」的精神。

二、二人轉狂歡文化的特點與表現形式

1、二人轉狂歡文化的特點現在的東北二人轉是在大部分保留傳統二人轉精華的基礎上,添加了很多時尚綜藝性的內容,有現代的歌舞融合其中,有時像小品,有時像相聲,這都讓東北二人轉穿上了七彩的外衣。「片段化、綜藝化、說口化、戲謔化特別是狂歡化已經成為新型二人轉的突出特點。」[2]現在的東北二人轉是一種群眾性的娛樂活動,它具有極其狂歡的特點。東北二人轉的演員大都來自民間,這就更加增強了這種藝術形式的狂歡效果,而這種狂歡也極大地增強了東北二人轉的喜劇藝術效果。「狂歡化是二人轉藝術的一種情感方式、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表演方式、一種笑謔方式、一種遊藝方式。」[2]這些看起來比較俗的東西可能更會引起普通群眾的觀看興趣,更能調動觀眾思想中的敏感神經,從而使二人轉深入群眾內心,引發觀眾強烈的心靈與情感體驗,使觀眾在帶有色情的挑逗性的語言中獲得一種愉悅。二人轉的演員通過類似誇張的狂歡式的表演,盡情地把在日常生活中被長期壓抑的情感釋放出來。社會生活中的主流文化常常因為這種「葷段子」把二人轉定義為低俗、色情。筆者認為,有些人說二人轉屬於色情演出實在有些欠妥。因為二人轉僅僅是一種民間的群眾性的娛樂活動,它的主要目的是將人們的思想帶到一種超乎現實的近似狂歡的精神狀態中,因此東北二人轉並不是色情演出。

2、二人轉狂歡文化的表現形式在二人轉之中,「髒話」幾乎是作為一種台詞出現。為何被大眾文化所排斥的「髒話」可以在二人轉之中蓬勃發展呢?因為二人轉是一種具有狂歡精神的表演形式。二人轉中的「髒話」是具有感情功能、無實際意義所致的髒話,主要是為了感情的宣洩。在二人轉的演出中,「髒話」往往具有特殊的交際功能,在演出中,「髒話」在變成口頭禪以後,它原本侮辱人的功能在不斷消退,逐漸成為一種娛樂性的交際性語言,例如,「王八蛋、山炮、兔崽子」等,都會給二人轉的演出帶來狂歡效果。在使用這類似交際性的「髒話」中,對話雙方沒有世俗的阻礙,也沒有了世俗道德的嚴格束縛,表演雙方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感進行交流,從而在表演中獲得一種「暢所欲言的活潑形式」,通過它破除規則、消除等級,進而達到一種狂歡的效果。在二人轉演出之中,狂歡精神還體現在對社會本質的揭露、對權力的不屑,以及對狂歡大眾的吹捧。在表演中,很大一部分時間都需要演員與觀眾進行交流,這是二人轉很重要的一個表演形式。「演員需要把觀眾拉入到狂歡的氣氛中,解除心頭的種種規則、戒律的束縛,而成為擺脫現實世界進入到二人轉狂歡世界中」。在二人轉的世界中,所有的社會等級、貧富關係都被看淡,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在二人轉這裡,他們都是狂歡世界中的一份子。在二人轉表演里,通常來說,地位低的受尊重,地位較高的相反會遭到對方的嘲諷。二人轉用這樣的表演形式,使兩者地位趨於平等,進而共同形成狂歡的氣氛。在二人轉演出中,演員常常通過抬高觀眾或者貶低自己的「自虐」方式來讓觀眾體會到自己的優越感、自己的存在,使觀眾感覺到自己的價值、力量,從而主動加入到演出的氛圍之中。在「狂歡性的活動中,……低賤不再那麼讓人避之惟恐不及,……人們處於一種主體性極度擴張、惟我獨尊、鄙夷和超越常規,進而重建自我世界的心理狀態中。」東北二人轉的狂歡精神是強烈性愛慾望的宣洩、蓬勃生命的張揚、被社會所壓抑感情的釋放。東北二人轉的狂歡本質來自於它的起源,我們在這裡不能否定東北遠古女神祭祀儀式和東北民間口頭文學對其的影響。東北人因特殊地理環境和歷史而形成的粗獷、直率的性格,使得東北話往往是一語道破,從不遮遮掩掩。東北話不是經過文人墨客的悉心雕琢的作品,而是由東北勞動人民在田間地頭之間創造出來的,所以在東北人的話語間形成了那種以物喻物的表述方式。東北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東北的漢人大多都是從關內遷徙而來的,有來自山東、山西、河南等地區的人,眾多地方的語言在東北這塊土地上相互融合,匯聚成為了極具豐富性的東北話。走在東北的大街小巷,時時刻刻都能聽到東北人之間特有的戲謔方式,東北二人轉中的說口正是東北民間地方話的進一步升華與提煉,二人轉中的說口是言語上的一種狂歡,表達出人類情感上的遊戲和狂歡。

三、二人轉的民俗文化

1、雅文化與俗文化首先,何為雅?何為俗?世界上本來沒有雅俗之分。在周朝,「雅」是一種宮廷的樂器,這種樂器是由專門的樂官掌管著,並配有專門的人員進行演奏,這種音樂被稱為「雅樂」,是經常在貴族之間的禮儀活動中演奏。因此,所謂的「雅」,自古以來就是被上層階級貴族化、權威化的一種文藝形式。可見,雅與俗這兩方面本身並不是對立的,而是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由統治階級規定出來的。「雅」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秩序出現,體現的是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喜好。「雅」很多的內容都是從「俗」中汲取或直接拿來,從而保證自身的發展和生存。但是「俗」一旦翻身變為了「雅」便忘記了出身,又主觀性的創造或指定一個新的「俗」來代替自己。所以,雅與俗的定義在各個階段都是不同的。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戲曲、小說是低俗的,而詩文是高雅的。詞在唐代剛出現的時候是低俗的,但是到了宋代就成為高雅的文化了。

2、東北二人轉的民間文化本質社會的文化主要是由主流意識形態文化、精英知識分子文化和民間文化構成。這三種文化有各自所代表的群體,服務著不同層次的群體,各有各的價值。但是,現在人們往往習慣於用主流意識形態或是精英知識分子的眼光去評論、看待、要求民間文化,這不僅限制了民間文化的發展,而且使得民間文化與主流意識形態文化和精英知識分子站在了對立面。東北二人轉具有很強的民間色彩、娛樂性和狂歡性,觀眾大多是東北地區的普通民眾,雖然現在觀看二人轉的人群職業、地位、文化構成都比較複雜,但是二人轉最基本的觀眾還是以普通民眾為主。現在隨著網路、電視的發展,百姓的娛樂生活非常豐富,但為什麼很多觀眾還是喜歡走進二人轉劇場呢?當你走進二人轉劇場時聽到全場放肆的笑聲、歡呼、吶喊、哨聲、掌聲就會明白,觀眾在二人轉劇場不是來看演出,而是用全身心的參與、發泄、狂歡。他們喜愛二人轉因為他們需要宣洩和娛樂,他們要放鬆和歡笑,這是他們的生活需要和生活態度。所以,對於二人轉我們就應該用民間大眾文化的立場進行欣賞與評價。民間藝術的最主要目的和內容是以快樂為基本原則表現真我、表現人的慾望、宣洩情緒。二人轉中的粗俗恰恰是民間文化本質的反映。東北二人轉實質是一種地方民俗文化,也是一種邊緣文化,在社會的底層以一種幾乎與高雅文化或藝術無關的形式存在,但是它卻代表了民生,代表了廣大民眾的樸素情感和意識,是人們生活的真實反映,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沒有過多地被精英知識分子和統治階層的意志所左右,是民眾意願和情感的最真實的表達。東北「二人轉是東北民眾的一種最重要的情感表現方式,它表現著東北民眾的獨特藝術創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18年就用這些,打造明媚雙眸就這麼簡單!
直男情人節求生指南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