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父母應將教育投資控制在可承受的範圍

父母應將教育投資控制在可承受的範圍

當今時代,父母為了給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投入了大量的金錢、時間和精力,代價雖大,父母們還是心甘情願地付出。然而,有的父母沒有把教育投資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內,致使給家庭生活帶來負擔,最後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劉軒的兒子中考的時候發揮不佳,沒能如願進入重點高中。雖然兒子並未感到非常遺憾,但是劉軒卻一直耿耿於懷。兒子在普通中學快樂地讀完高一,而且成績還不錯。高一暑假的一天,劉軒對兒子說:「我想花點錢把你轉到重點高中的重點班,以你目前的成績,再加上重點高中重點班的學習氛圍和老師的授課方法,相信你考上理想的大學不成問題。」兒子聽到爸爸這麼一說,也覺得蠻有道理,於是就接受了爸爸的想法。

劉家並不富裕,父親和母親的健康狀況都不太好,妻子還失業了。但是為了孩子,他把多年的積蓄拿出來,托朋友幫忙、給學校領導送禮,最後總算把兒子弄到了重點高中的重點班。他為此付出了5萬元的代價,從此他們全家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影響。

兒子還算爭氣,在重點高中的重點班學習一段時間後,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劉軒一家的生活卻處於朝不保夕的境地。後來,劉軒心臟病突發被送往醫院,但是因為缺少治療的錢,他沒能得到很好的治療,結果去世了。隨之而來的安葬事宜因為缺錢難以及時進行,最後在幾個好心朋友的幫助下才得以妥善處理。

劉軒的兒子得知此事,感到非常內疚,很長一段時間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為此學習也受到了影響。在不久後的高考中,兒子沒有考好,只被一所普通的大學錄取。

給孩子的教育投資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嚴重影響了家庭的正常生活,無形中也讓孩子感到不安。所以,家長給孩子教育投資之前,應該考慮自己的經濟實力和孩子的實際情況。如果經濟能力不允許,就沒有必要打腫臉充胖子;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還行,父母也沒有必要盲目增加教育投資。

除了考慮經濟因素外,父母還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試想,如果父母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卻不考慮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忽視了孩子肩上背負的壓力,把孩子「逼」入書山題海,結果只能損害孩子的健康。

吳玉明的女兒是某校初三年級的學生,按她當前的成績考上重點高中有點難度,但是如果抓緊初三的學習時間,努力衝刺一把,考上重點高中的希望還是蠻大的。

正是看到了這點,吳玉明才對女兒充滿信心。女兒數學和物理成績不好,吳玉明就鼓勵女兒,並為她請了兩位家教老師,同時給女兒購買了好幾本同步輔導練習。女兒每天除了應付學校的課程,晚上九點半自習結束後還要回家接受家教老師的輔導,直到十一點半才能休息。第二天早上五點就要爬起來朗誦英語,然後吃早餐,趕到學校參加早自習。

經過三個月的輔導,女兒的數學成績和物理成績有了明顯提高。在為女兒感到高興的同時,吳玉明也對女兒有了擔憂。因為女兒的近視程度顯著加重,而且身體明顯消瘦,一日三餐沒有食慾。更嚴重的是,女兒還告訴吳玉明她晚上老是睡不著,白天上課打瞌睡。

針對女兒的健康狀況,吳玉明冷靜做出了分析。他知道孩子的健康最重要,不能以孩子的健康為代價,來換取學習成績的提高。於是他辭去了兩位家教老師,減少了女兒每天的作業量,給女兒創造了一個輕鬆的家庭氛圍,給女兒自由安排學習的權利。漸漸地,女兒走出了「萎靡不振」的精神狀態,變得快活起來。最終,女兒以高於分數線幾分的成績進入了重點高中。

人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然而,一些父母又在做著犧牲孩子健康換取孩子成績的事情,顯然這種投資是得不償失的,是沒有必要的。如果因為父母給孩子過多的教育投資,使孩子承擔過多的學習任務和壓力,最後使孩子的身體健康受到影響,也是父母難以承受的結局。

所以,父母在給孩子進行教育投資時,一定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條件,而不能一心為了好的學習環境影響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否則,只能給孩子增加更大的壓力,達不到相應的結果。正確作法是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感到輕鬆愉悅,讓孩子健康快樂地學習和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手父母說 的精彩文章:

父母恐嚇威脅孩子是愚蠢的做法
父母抱怨孩子成績差,不如多給一點鼓勵

TAG:新手父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