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勵志偶像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勵志偶像

不管你承認還是不承認,在中國應試教育體系成長起來的學生,都經歷過一段特別勵志的時光。

「朝展青簡對日誦,夜銜硃筆枕月眠」,那時的我們,課文會一遍又一遍地讀,作業堆積如山也能被我們拿下,恨不得找盡一切辦法把每個知識盲點攻破。那時的我們,儘管心裏面有各種緊張和害怕,但依然拚命學習,拚命練習。

是的,不管最後我們去了什麼地方,每個人都曾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不竭努力著。

我的問題是,如果曾經我們努力,那麼堅定,為什麼之後上了大學,或者工作了之後,我們不再有曾經那種單純的奮鬥狀態了?

是不需要奮鬥了嗎?肯定不是的。技能的精進,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的承擔,個人幸福的獲得,都需要我們以奮鬥為前提。有人會說,高中時那麼累,大學就該放鬆自己了。但我覺得,越是到了自由的環境,我們越應該保持自律,自律不是虐待自己,自律是對於所渴望的目標日復一日的堅持,是不在意環境的好壞,不在意他人的冷嘲熱諷,只是專註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就像,我們高中時,為了高考的目標,日復一日的的堅持。那時的困難少嗎?也不少。但是我們還是堅持下來了,不是嗎?

當然,有人會說,我也想繼續保持以往單純的奮鬥狀態,但是周圍的人都不這樣,我這樣做,會面臨很大的群體壓力。不會的,親愛的。關鍵要想清楚兩個問題,我們是誰?我們渴望獲得實現什麼目標?把這兩個問題想清楚了,環境好和壞都只是客觀存在,這種清晰的思考有助於我們把時間和注意力放在目標實現上。

相信我,真得是這樣的。不是環境塑造人,而是人能克服環境,讓環境為我所用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為什麼我們沒有保持以往那種奮鬥狀態,那就是我們沒有明確的目標了。我們不怕努力,但是不知道該往何處努力。確實是這樣的。中國學生向來不怕吃苦,身上有飽滿的熱情,但是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確實讓人有手握寶劍但不知該往何處使的無奈。我的建議是,多閱讀。尤其是哲學和國學的書籍。開卷有益。每一次讀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關於人生,關於立志,關於與人相處,關於求學等等,先哲們都有非常精彩的分析和思考。而且在閱讀時,一定要注意培養一個習慣。一書不讀完,堅決不讀另一書。還有,經典書籍一定要多讀,反覆琢磨裡面的經典距離。我一直堅信,對一個概念,一個句子思考地越深、越久,越系統,這些字詞句子越有可能成為我們的認知,為我們所用。

如果我們真地讀進去了,自然會找到目標,自然會產生動力,自然會明白我們是誰,將要往哪裡去。

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環境變得複雜和多元。高中是單一的奮鬥環境,學習幾乎是唯一的指標。但是到了大學,到了職場,我們要面臨更多的誘惑和壓力,比如實習、比如戀愛、比如社團工作、比如賺錢等,注意力被分散,我們很難找到力往一處使的專註感和駕馭感。甚至,當我們努力嘗試一些事情,失敗後,會產生「習得性無助」的痛苦。但這並不是奮鬥出了問題,而是我們對成功的思考不夠深刻所致。任何美好事情的獲得,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成績的獲得,需要苦讀。人脈的獲得,需要苦心經營。愛情的獲得,需要能力與付出。技能的卓越,需要日復一日的刻意練習。沒有一項事情,可以輕易被獲得。親愛的,不是奮鬥出了錯,而是我們的認知出了錯。我們太低估獲得一件美好事情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了。

但不管怎樣,我們永遠不要忘記,我們曾經為了一個目標,那麼努力,那麼拚命地學習過,堅持過,死磕過。那時的我們一無所有,卻一往無前,即使害怕,也從不退縮。親愛的,我希望我們都能記住我們曾經那麼閃亮過,那麼勇敢過。

而且,永遠是這樣的,如果我們曾經可以,那我們現在也一定可以。如果別人可以,那我們也一定可以。不要忘記曾經自己的堅持,不要抱怨今天無助時的狼狽。

不要總是覺得別人多厲害。回頭一看,你會看到,曾經的自己多麼閃亮,多麼堅定。找回這種狀態,堅守它,我們一定會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柏士雄 的精彩文章:

一杯濁酒喜相逢

TAG:柏士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