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她是世間真正才貌雙全的中華奇女子!研製原子彈、親手將楊振寧、李政道送上諾貝爾獎獎台……

她是世間真正才貌雙全的中華奇女子!研製原子彈、親手將楊振寧、李政道送上諾貝爾獎獎台……

1945年8月6日和9日,

美國分別在日本的廣島,

和長崎投下了原子彈,

超過30萬日本人,

葬身於恐怖的核武器。

隨著蘇聯軍隊出兵我國東北,

日本天皇於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這兩顆原子彈的成功引爆,

要歸功於美國於1942年,

制定的代號為「曼哈頓」的絕密計劃,

即陸軍部研製原子彈計劃,

該工程彙集了一大批,

來自世界各國的頂尖科學家,

這其中,

就有唯一的華人女物理學家

——吳健雄。

吳健雄是誰?

許多人對她一無所知。

世人稱她為原子彈之母、

「世界物理女皇」,「東方居里夫人」。

她獲得過幾乎所有的物理大獎,

是諸多科學家所推崇的傳奇人物。

更是她親手將楊振寧、

李政道推向了諾貝爾獎的獎台!

她值得全世界所有人去懷念……

史鐵生曾說:

「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

少年時的吳健雄,

如果沒有遇上這兩束光,

物理學界便不會出現她的名字,

世界就少了她濃墨重彩的一筆。

第一束光,不是別人,

正是她的父親。

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5月31日,

吳健雄生於江蘇省蘇州太倉瀏河鎮,

她的父親曾參加過反袁(袁世凱)鬥爭,

二次革命敗北,才回歸故里,

開辦免費教學「明德學校」,消除鄉里的愚昧。

她的父親思想開明,提倡男女平等。

得益於父親的通情達理,

在那個封建的年代,她作為女孩,

從小就能和其他兄弟,一起讀書寫字。

第二束光,是胡適。

文理兩科,堡壘相隔。

就像兩條平行線,老死不相往來。

誰能想到,她最崇敬的恩師,

竟然是對物理一竅不通的胡適呢?

1923年,她考入蘇州市第二女子師範學校。

學校經常會邀請一些名師到校演講,

胡適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次,胡適又到校演講,

她向胡適提問:維新變革既然是好事,

為何又遭彈壓呢?

胡適很耐心地為她解答,

因為袁世凱告密,使維新變法被鎮壓。

聽到此處,

她心中不禁大罵了袁世凱幾句。

命運實在神奇,沒想到多年後,

她嫁的,竟是袁世凱的孫子!

胡適的風範,迷人的學識,

給她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她和胡適的淵源不止於此,

再後來,她像個追星族,

追隨著胡適的腳步,

一直跑到胡適當校長的學校,

成為了他的得意門生。

胡適在一封給吳健雄的回信中寫道:

「我一生到處撒花種子,

絕大多數都撒在石頭上了,

其中有一粒撒在膏腴的土地里,

長出了一個吳健雄,我也可以萬分欣慰了。」

她深深地愛慕著胡適,

他們既是師生情,

也有著一種超越師生的感情。

但是兩人誰都沒有越界。

1927年,

她畢業後,任小學教師。

對於當時的女孩子來說,

小學教師可是個夢寐以求的好歸宿。

但是,她的父親卻鼓勵她,

繼續到大學深造!

「如果沒有父親的鼓勵,

現在我可能在中國某地的小學教書。

父親教我做人要做『大我』,而非『小我』。」

吳健雄和其他的女子很不一樣,

她不僅精通科學,文學才能更是出眾。

只是她太過低調,

不理會是非,不沾染世俗,

雖有眾多追求者,

卻從不輕易把自己放任到愛戀之中。

因此,世人只知林徽因、陸小曼,

卻不知還有一位奇女子,

藏在人群中的某一處,

等待破繭成蝶的那一天。

她的摯友,著名畫家孫多慈,

這樣描述那時候的吳健雄:

「遠在民國20年即1931年,

我們同在南京中央大學讀書,

那時的健雄是一個嬌小玲瓏,

活潑矯健的女孩子,

一雙神采奕奕的眸子,

靈巧的嘴唇,短髮,平鞋,

樸素大方但剪裁合身的短旗袍。

在兩百左右的女同學中,

她是顯得那樣地突出,

當然她也是一般男孩子的追求目標,

不僅男孩子,

女孩子竟也有人為她神魂顛倒呢。」

但她卻從不仗著自己的魅力,

行方便之事,

或是處處留情獲萬千寵愛。

她看得再透徹不過,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是有道理的,

火可以在一天之內把森林燒成灰燼,

水和風卻需要一百年以上的時間來造林。

假如有一天美貌逝去,

所有的一切都將煙消雲散。

謙卑做人,認真做事,

才是走得更遠的不二法則。

1934年她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

後受聘到國立浙江大學任物理系助教,

後進入中央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

再後來,她得到叔叔的資助,

獲得了去往美國深造的機會。

對胡適,她是仰慕之情,

這段情,點到為止,

不能開花,更不能結果。

但是美國之行,她卻遇到了愛情。

1936年,

她進入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那天,她想找個熟人帶她參觀學校,

但是熟人不在。

後來學校管理人員給她介紹了,

中國學生會會長Victor楊,

這位Victor楊又安排,

讓前兩周剛來的一個中國留學生,

作為她的嚮導。

看來,月老在吳健雄腳上栓了紅繩呢!

冥冥之中,好像他倆註定得相遇。

這個中國留學生,

就是袁世凱的孫子,

她未來的丈夫——袁家騮。

他是袁世凱「二皇子」袁克文的公子,

後來,也成為了享有國際聲譽的物理學家,

在高能物理、高能加速器

和粒子探測系統研究上卓有成就。

因為袁世凱的出現,

他的家族曾登上頂峰,

成為民國第一政治家族。

但是袁世凱死後,

這個家族也一落千丈,在風中漂泊。

他來美國時搭船坐的是三等艙,

身上只有40美金,

連粥都捨不得買,

每天只能吃臭魚,

過得十分貧苦,

已經儼然沒有當初大家族的樣子。

他倆正好還是同班同學,

但是他們並沒有一見鍾情,

而是日久生情。

吳健雄外貌出眾,

在班上有一大批同學愛慕她,

其中一位,就是後來,

創立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的威爾森。

他回憶說,

那時的吳健雄是出色而迷人的,

她總是穿著中國式的高領旗袍,

十分正式。

在他們住的國際學舍中,

幾乎每一個人都被她吸引。

袁家騮也不例外。

在他的印象中,

她性格爽朗,毫不忸怩作態,

有時兩個人一起在圖書館,

看書看到很晚,她也並不在乎。

但健雄並不是一個言行高放的女孩,

在她沉潛慎言的行止之下,

有著一顆熱情熾熱的心;

對人生、對未來、對自己和愛情,

她都是充滿憧憬而且期許很高。

她將勤奮帶到了國外,

女性當時的社會地位不高,

加上她又是華人身份,

吳健雄最初頻頻迎接挑戰。

她在物理系最著名的教授,

歐內斯特勞倫斯實驗室門口蹲了三天,

才爭取到他,

做自己博士論文的指導老師。

為了在實驗中省出時間,

她一天三頓麵包就牛奶,

做實驗常常一站就是一整天,

中途好幾次暈過去,

但是她依然堅持把實驗做到完美。

令人讚嘆不已。

1940年,吳健雄獲得了博士學位。

畢業後的她,雖然能力強,

但卻再次因為女性的身份,

找不到大學教職的工作。

只好做些閑事。

此時她已經和袁家騮認識好多年了,

這個出生於軍閥世家男人,

卻從不靠這個博取世人眼球。

他聰明,卻又老實巴交,

他為人處事愛走正道,

絕不投機取巧,

他是她生活中最值得依賴的男人……

剛開始,

她只是把這個男人當作朋友,

異國他鄉,有同胞陪伴,

著實令人歡喜。

後來,袁家騮離開加州大學後,

她也和別人相處過,

這在袁家騮看來並非什麼事。

袁家騮只說:

「吳健雄在婚前多一點選擇,

多一點考慮是好的。

她在婚前做任何選擇都是正常的。」

這期間,他們始終保持書信聯絡,

沒有斷過。

吳健雄後來才發現,

最好的,其實早已在眼前。

只是當局者迷啊!

1942年,

他們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了,

上世紀華人中最知名的一對伉儷。

當時在加州理工學院求學,

擔任中國同學會會長的錢學森,

還替他們的婚禮拍了一部八厘米的電影。

1942年5月30日,吳健雄與袁家騮走入婚姻的殿堂

她是個聰明的女人,

從不輕易做選擇,

而一旦做出選擇,

便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

她和袁家騮婚後的日子,

過得簡單而又快樂,

他們在生活中,相濡以沫;

在工作中,相互扶持。

「在三個月共同生活中,

我對他(袁家騮)了解得更為透徹。

他在沉重工作中顯現的奉獻和愛,

贏得我的尊敬和仰慕。

我們狂熱地相愛著。」

她是個低調的人,卻常常和人誇耀:

「我有一個很體諒我的丈夫,

他也是物理學家。

我想如果可以讓他,

回到他的工作不受打擾,

他一定會比什麼都高興。」

許多人喜歡去追求遙遠的人和事,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卻全然不知,或許

上天早已把最好的帶到你的身邊,

偏偏你只夢想詩和遠方,

不想要眼前看得到的美好生活。

1937年2月,

納粹德國開始執行 「鈾計劃」。

1941年末,珍珠港事件後,

美國參加了二次大戰,

與納粹德國宣戰。

一些美國科學家提議,

要先於納粹德國製造出原子彈。

美國陸軍部於1942年6月開始,

實施利用核裂變反應來研製原子彈的計劃,

亦稱曼哈頓計劃。

該工程集中了當時西方國家(除納粹德國外)

最優秀的核科學家,

1944年,

吳健雄以一個外籍女科學家的身份,

受老師勞倫斯、奧本海默之邀,

參與到美國絕密的「曼哈頓計劃」。

成為參與該絕密計劃,

唯一華人女物理學家。

她負責最核心的工作

——「原子核的分裂反應」,

其實驗成功解決了,

鏈式反應無法延續的重大難題,

直接啟發了核心人物費米,

大大縮短原子彈試製的進程。

曼哈頓計劃的最終目標,

是趕在戰爭結束以前造出原子彈,

原子彈研製成功後,

最先製造的兩顆原子彈,

在日本廣島和長崎被引爆,

迫使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之後,吳健雄被稱為原子彈之母、

原子核物理的女王、中國居里夫人。

1956年,楊振寧、李政道,

懷疑「宇稱守恆定律」,

因實驗太困難,希望渺茫,

無人可以證實他們的理論。

他們找到吳健雄,

這時,吳健雄已與袁家騮,

買好返回大陸的船票,

想看看闊別20多年的故鄉,

但是這項極富挑戰的實驗吸引了她。

袁家騮也積極支持,

他退掉一張船票孤身一人回國。

吳健雄作為項目的領導者,

帶領實驗走向了成功,

雖然因為某些原因,

她未能獲得諾貝爾獎,

但她作為人梯,

卻把兩位年輕的中國科學家,

推上了諾貝爾獎領獎台。

許多科學家都為她抱不平,

她在這場實驗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人們都說她是被諾貝爾獎虧待的科學家,

但她本人從未作出任何回應。

只是在給1988年諾貝爾獎得主,

史坦伯格的祝賀信上寫道:

儘管我從來沒有為了得獎而去做研究工作,

但是,當我的工作,

因為某種原因而被人忽視,

依然是深深地傷害了我。

1958她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1975年任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任女性會長,

同年獲得美國最高科學榮譽—國家科學勳章。

她始終沒有忘本,

而是時刻惦記著祖國的科學發展工作。

1982年其受聘為南京大學、

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等校的名譽教授,

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學術委員會委員,

19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

晚年,吳健雄拿出25萬美元,

捐贈給了明德學校作為基建費。

她表示,她是華夏兒女,

作為一名科學家,

她拿不出更多的錢來,

但她可請海內外優秀的科學家,

來做學校的顧問,

推動祖國科技建設的發展。

1997年2月,吳健雄病逝,終年85歲。

遵照她本人生前的願望,

她的骨灰被安放在她的故鄉,

江蘇蘇州太倉瀏河鎮。

吳健雄堪稱進入世界一流物理學家,

行列的中國女性第一人,

1990年,國際編號為2752號的小行星,

被命名為「吳健雄星」。

誰能想到,

許多人都說袁世凱是賣國賊,

但他孫媳婦卻參與研製了原子彈,

打敗了日本呢?

我們應該感謝並記住,

這位偉大的華人科學家,

她的科學研究製造出的並不是武器,

而是和平。

至於日本被原子彈屠殺的那30萬人,

只能算血債血還。

國際上對她一致肯定,

就連行星都以她的名字命名,

而中國人卻對她一無所知。

這不可不說是一種悲哀。

作為一個女子,

她充滿榮光的一生,

正如她名字的含義,

不讓鬚眉,積健為雄。

她將自己的人生活成了水,

有人說水是露珠,

細小脆弱,一不小心就會被蒸發,

但是,如果你聽過水滴石穿的故事,

就會驚嘆水的以柔克剛,

驚嘆水的堅韌不拔,

驚嘆水執著雕刻世界的力量。

那個年代的女人,

都不被正眼看待。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根深蒂固。

就連莎士比亞都說:

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

而吳健雄完全顛覆了人們的常識,

誰說漂亮的女孩子不好學?

誰說女孩子就一定是弱者?

誰說女孩子就學不好理科?

這樣一位文理科都出類拔萃的美貌女子,

用自己的力量改變了世界,

拯救了國家!

2018年2月16日,

吳健雄逝世21周年。

她優雅的靈魂雖已遠去,

她不滅的精神化為永恆。

她值得我們所有人,

去追,去愛,去仰慕,

去懷念!

(本文來源於德國優才計劃,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物理 的精彩文章:

坐飛機不允許開啟飛行模式,那飛行模式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TAG:環球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