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年難逢水澆春」,雨水節氣一定要這樣做

「百年難逢水澆春」,雨水節氣一定要這樣做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滿街瑞氣,喜氣洋洋;人們互訪拜年,處處都是節日氣氛,過了大年初一人們開始走親訪友或快樂出遊。不過,出門遊玩的小夥伴一定要留意2月19日,正月初四01:17 雨水節氣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春雨,是這世間的精靈。它在乍暖還寒的夜裡,趁著人們熟睡夢囈,淅淅瀝瀝隨風潛入了人間。枯木遇水得以逢春,乾裂的黃土地上的種子因水發芽。總之,春雨至,萬物生。雨水潤澤萬物,天地間一派開春氣象。

春主肝屬木,易克脾,雨水增多,寒濕之邪易困脾,故養生重點是養護脾胃。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強弱決定人之壽夭。「健脾和胃」是經典春季養生原則。飲食應以祛濕養脾為主。起居上則重在清心寡欲,勞逸結合,不過度娛樂、工作,以養元氣。

雖然陽氣在不斷復甦,可是往往因為化雪或者寒流的緣故,常有「倒春寒」出現。要注意保暖,預防受涼感冒。增加戶外運動,令氣血通暢。順生髮之氣,養怡然之情。

飲食上,內以養護脾氣,外以清利濕邪,從而達到養脾目的。同時少食生冷之物,以顧護脾胃陽氣。平時可多吃些鯽魚、胡蘿蔔、山藥、小米等食物,以達到健脾的目的。由於雨水為萬物生髮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油膩之物,可多食紅棗、淮山、蓮子、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以免助陽外泄,否則肝木生髮太過,則克傷脾土。

調理脾胃須單舉,這是《八段錦》的動作之一,功在強健脾胃,尤其適合過年過節飲食不節制的人常常練習。

直立,兩足分開,與肩同寬。右手翻掌上舉,五指並緊,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同時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拇指展開,仰頭看右指尖片刻。力在掌根。動作復原後,兩手交替反覆進行,反覆多遍。手掌起落動作要慢,不可急。

GIF

春應肝而養生,要想讓肝氣順暢生髮,除了要疏肝理氣外,還要使肝血充足。最好每天按揉血海穴3分鐘,這樣可以更好地鼓舞氣血的生長。每天上午9~11點刺激效果最好,這個時辰是脾經經氣的旺時,人體陽氣處於上升趨勢,直接按揉就可以了,力量以感到穴位處有酸脹感即可。

春天人體容易肝氣過旺,所以灸療的原則是「疏泄肝氣」,以免過旺之肝氣橫逆犯胃,造成胃痛胃脹腹瀉便秘等一系列肝脾不調的癥狀。同時,雨水節氣降雨增多,濕氣加重,濕邪易困擾脾胃,所以這一時期要加強對脾胃的養護,健脾祛濕。因此,雨水節氣艾灸可取章門、太沖等穴疏泄肝氣,艾灸天樞、三陰交、足三里、湧泉等穴以健脾祛濕,溫陽利水。

雨水節氣之後,隨著降雨有所增多,寒濕之邪最易困著脾臟。同時濕邪留戀,難以去除,故雨水前後應當著重養護脾臟。雨水節氣中,地濕之氣漸升,且早晨時有露、霜出現。所以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飲食調養應側重於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濕。又由於此時氣候較陰冷,可以適當地進補,如蜂蜜、大棗、山藥、銀耳等都是適合這一節氣的補品。

春捂不能停

雖然相比起立春,雨水的氣溫日趨暖和,但切不可放棄「春捂」,頓減身上衣物。因為這時陰寒未盡,氣溫變化較大,冷空氣活動依然頻繁,身上衣物的突然減少容易攝入寒邪。

易清心寡欲

此時天氣變化無常,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乃至心神不安,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對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為了消除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應當繼續進行春捂外,應採取積極的精神調攝養生鍛煉法。保持情緒穩定對身心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防寒又祛濕

「雨水前後,空氣中的水分大大增加,加上未退的春寒,便是寒中有濕。這種濕寒對抵抗力較低的老人和小孩的脾臟影響較大,除了春捂和清心之外,還應該注意做好自己及身邊老人小孩的保暖祛濕工作。再者,春風送暖,致病的細菌、病毒易隨風傳播,故春季傳染病常易暴發流行,每個人應該保護好自己,注意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

雨水艾灸 調暢肝臟

春季是陽長陰消的開始,所以應該養陽。春天萬物生髮,肝氣內應,養生之道在於以。由於春天人體容易肝氣過旺,所以灸療的原則是疏泄肝氣,以免過旺之肝橫逆犯胃,造成胃痛胃脹腹瀉便秘等一系列肝脾不調的癥狀。

雨水時節,可以艾灸大椎穴、腎俞穴、肝俞穴、關元穴、期門穴、神闕穴,以達益氣壯陽、培元固本,防治風寒,散發肝臟之熱,疏肝理氣之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匠 的精彩文章:

春節大魚大肉解了饞 虛不受補怎麼辦?

TAG:艾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