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愈之迷失情緒

自愈之迷失情緒

我們了解了焦慮等情緒的溯源,前面從進化論,醫學,心理學三方面了解了。我們應正面接受一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東西。迷失心態出現了,先不要否定它;先冷靜,觀望它。正面的面對迷失心態,讓我們有機會跳出來反省,這其實是個打破慣性的機會,尋找自己更新的出口。迷失讓我們尋找新我,是自我提升的自然生命機制。

迷失的反面不是安定、找著了,而是自我更新,接受不可知的無常人生,迎接未來。面對迷失不安的心態,我們要向上看,即提升自己,不在留戀過往。因為迷失我們還有追求向上的餘地。

更重要的是,在處理不如意的事和克服迷亂的過程中,我們有機會自我修行,在自我更新的過程中製造新智慧,體驗對生命更深入的愛。這就是迷失給我們最大的意義。

那我們該如何療養自己,讓生命不再受過去記憶的折磨,不再迷失放不下呢?

試著真誠的問自己一個問題:想想你是如何度過以往的歲月的,你希望未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或是更長的日子怎麼過?還想繼續目前的絕路嗎?

第一步是穩定情緒,安定心神。心要保持輕鬆,在定心之前,一切都只不過是大道理,卻不會給你成熟和智慧,你還沒有能力知道你應該做什麼,不應做什麼。

當你的心還未穩定,還未強大時,你不要說什麼「只有我才能愛你,照顧你」。

懂得穩定情緒,我們才能處變不驚,冷靜應變。這不容易做到,所以我們要修養自己,這就是自療的意義。每個人都有脆弱時候,但我們必須盡量減少脆弱,讓自己強壯開朗。覺知讓人擁有尊嚴和自由,讓心不受干擾,我們才有更大的空間和能量去包容人生的種種變化。

我們要定心,更重要是通過定心來搞清楚自己的情緒狀態,從而真正了解自己是否有能力去愛,和被愛。或者,知道自己可以愛到什麼程度,能付出什麼,不要勉強,量力而愛。我們無需抗拒感情,拒絕喜怒哀樂,但最終必須返回一個心定的位置,才能包容不同時代、世態和際遇上的變數。

人有所謂七情:喜、怒、憂、思、悲、驚。七種情志變化,是人對外界事物不同的情緒反應。根據中醫的理解,一般情況下,七情是正常的精神活動,若遇到過度的精神刺激,便會傷及內臟,導致疾病,故七情是病因,稱為「內傷七情」。中醫認為不同的情志變化,可以損傷不同的內臟,例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情緒高低狀態只是暫時性,為快樂而放縱,為悲傷而自虐,最終都是極端的情緒,容易失控,亂心喪志。

能自處,便能自療。那麼該如何自療呢?自療的關鍵在於愛,你必須先有信念才能改善自己,自療身心,有了信念便有了希望。其次是了解自己的內心:我們必須懂得如何協調認知腦和情感腦,別讓認知腦認同雜亂的情緒,學習抽離與思緒,把視線轉移到心臟,或者心輪、心胸的位置,在那裡開始學習,返回愛的母體——心。最後我們要改變的是我們的心胸,而不是別人的思想;快樂不是人家賜予的,而是由自己的心開始孕育。

心靈成長 認知迭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瀚林系統 的精彩文章:

迷失溯源之心理學

TAG:瀚林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