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年:一場兵荒馬亂下的遐想

新年:一場兵荒馬亂下的遐想

許多的規約是違背人的本性的,它限制人對自我的探尋,限制人的可能性,並且拒絕可能性。對於適應這種規約的人來說,生活是美妙的,對於不適應的人來說,這是野獸叢林。問題在於,環境多樣性的根基是建立在什麼樣的土地上?廣袤的黑土,還是溫室。

和楚門一樣,我也很難相信當下的日常便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我常常覺得生活是搖搖欲墜的。曾經有一篇科幻小說,講一群人建造巴別塔,塔升入雲層之中,望不見頂端,有一個人在塔上攀爬,一直一直不停地爬,最後落到了地球的另一端。這是個詭計。

本雅明寫過一篇文章,叫《譯者的任務》。這篇文章講的是譯文和原文的關係。他用了一個比喻。原文是一個花瓶,譯文是在花瓶打碎之後,一塊塊把碎片拼好的樣子。譯文可以把所有的碎片嚴絲合縫地拼上,但無法改變碎片和碎片之間分子無法再匯合的現實。生活在我看來便是那個贗品,布滿碎紋,只是我們轉過頭去,假裝沒有看見。

一個人轉過頭去時,是個人生活的一次投降,所有人轉過頭去時,便是一個社會的倒退。有點文化的人喜歡清談,但容易被鄙夷,因為清談的基礎是不真實的日常,人人都知道,當一個人在宏篇大論時,生活和其他人一樣有不堪。

這個現象十分諷刺,因為多元環境需要鏈接,需要有爆破節點,才有可能推動進步,但人們以個人生活為由拒絕公共探討,這無疑是逼迫更多人轉過臉去,不真實會加劇不真實。

我一直在考慮的第二個問題是故鄉。故鄉這個詞具有迷惑力。奧德修斯十年航海心心念念回到故鄉,每一年一月末,地球上要發生一次大規模遷徙,數千萬人從地圖的一個點移到另一個點,一個星期之後再發生一次同樣大規模的遷徙,這叫春運。但是,故鄉究竟是什麼?

這是一個地理概念、家庭概念、時間概念、歷史概念,還是政治概念?故鄉,原來的地方。「原來」這個詞要追溯到什麼時候才算完成?地方是否需要復原?

「故鄉」是一個靜態名詞,而靜態不是這個時代的主流。這個時代的主流是盲人,一群盲人走在傳送帶上,是主流。盲人的聽覺和觸覺被喧囂的轟鳴干擾,眼睛也早已看不見。只能憑藉印象來尋回珍視的東西,這樣的東西也許伴隨著一定的可控感。但記憶是會騙人的。

春節在某種程度上是儀式,為了慶祝一年的豐收,大家坐在一起曆數一年的成就。但是在社會對個人規約相當嚴格單調的環境下,這種曆數失去了交流、鏈接的作用,是個具有欺騙性的東西。過年和回鄉以及找到故鄉之間有著巨大的斷裂。

但人是需要故鄉的。我深深為敦煌遺書中的一個故事著迷。有一個年輕人,叫索進君,他在很小的時候因為戰亂被突厥人抱走,多年後回到敦煌,牽回三匹馬,但是沒多久就離開了敦煌,馬也不見了。這個故事有著巨大的想像空間,兵荒馬亂的回鄉之路,個體在陌陌黃沙中尋找未來,是傳奇、是現實,還是臆測,不知道。現代人的精神故鄉究竟是什麼?

這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沒有人真的知道歸途。有點像明朝後期。明朝是商品經濟大發展的年代,很多平民也能得到曾經只有文人貴族才能得到的物質,當時的文化人深深為這種混亂而痛苦,因為他們沒辦法從外在判斷一個人的身份。他們自己的地位受到挑戰,畏懼這種挑戰。不過這種恐懼並沒有導致革命性的變化。上層始終是上層。現在似乎比明朝還要倒退,因為許多人對日常的混亂視而不見。

我總是在想這樣的事情,做旁觀者也做親歷者,從孔穴後面出來時,渴望交談,卻發現多數人拒絕交談,人們談論規約和規約的表象,卻拒絕規約的真實。

市民No.75 胡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找城市 的精彩文章:

《妖貓傳》:一檔大型春節聯歡晚會
如果有一種愛讓你不舒服,你可以說不

TAG:尋找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