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軍用航空發動機性能到底如何?專家坦承差距讓人心酸

中國軍用航空發動機性能到底如何?專家坦承差距讓人心酸

眾所周知,長期以來中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一直比較薄弱。雖然近年來湧現出了很多高性能軍用航空發動機,比如太行系列發動機等,已經開始裝備在第五代戰機殲-20等上面。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技術方面仍和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人或許感到不理解,殲-20這樣的戰鬥機都研製出來了,為什麼研製發動機卻這麼難呢?這是因為能夠製造戰鬥機的國家可能有很多,但是能夠獨立製造航空發動機的國家卻屈指可數。

中國很早就開始了研製航空發動機,1954年仿製的M-11型活塞航空發動機,是新中國製造的第一台航空發動機。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研製新一代渦扇發動機,這就是崑崙發動機。該發動機的研製周期長達18年,試飛時間長達8年,一直到2002年才設計定型。崑崙發動機的的研製成功,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具有獨立研製戰機發動機能力的國家。在此之前,只有美俄英法能夠製造航空發動機。

之後中國軍用航空發動機研製進入快車道,殲-10戰機換裝國產WS-10A發動機,替換原來使用的俄羅斯進口的AL-31FN發動機。最新的殲-20戰機可搭載WS-15發動機和WS-10B發動機,殲-16戰機同樣可搭載WS-10B發動機,WS-20發動機則用在了運20大型運輸機上。已經首飛的C919大飛機,搭載的仍是進口的LEAP-X發動機,未來也將使用國產發動機。不過專家表示,要想全面換裝國產發動機,仍需一定時日。

那麼中國軍用航空發動機性能到底如何呢?發動機專家甘曉華院士坦承,整體而言,中國軍用航空發動機跟國外最先進水平相比仍落後一代,也就是存在20年以上的差距。他表示,在航空領域,飛機的設計製造一般需要15到20年時間,發動機要20到25年的時間。全世界能做飛機的企業有20到30家,能做發動機的卻只有3到5家。由此可見,軍用航空發動機,確實難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

為了改變國產發動機的落後面貌,中國在這方面進行了很大投入。據估計直接投入就高達1000億美元,加上其他方面的考量,總金額約3000億元。之所以重金投入發動機的研製,主要是因為航空發動機不僅是核心裝備,而且在未來需求會很大。中國未來將換裝大量先進的戰鬥機、轟炸機和運輸機等軍用飛機,再加上民用大飛機等,對發動機的需求會持續增加。一味的只靠進口,顯然無法滿足。

發動機專家甘曉華表示,國產發動機之所以落後主要是基礎不牢。以前對發動機的需求很急迫,又缺少資金投入,只能是測繪仿製,然後儘快裝備。對於發動機的原理和技術細節,並沒有完全弄明白。「以前搞測繪仿製,我們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現在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國外新型發動機從設計到完成,只需要3年左右時間,而國產發動機需要10年,原因就在於做了太多的物理試驗。

而且除了發動機本身的技術外,還牽扯到材料和鑄造技術。專家表示,以前生產國產發動機,鑄造技術也不過關。「做的幾個里沒有一個是合格的,最後只能是不合格的裡面挑一個。」這是因為鑄造不僅要技術,還需要豐富的經驗,中國在這方面也是存在很大差距的。發動機的研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下子就趕上來,雖然現在仍落後於美俄,只要肯努力、肯投入,遲早會趕上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豆說軍武 的精彩文章:

B-2轟炸機有多燒錢?一個機棚上千萬,清洗一次10萬美元
印度空軍號稱世界第四,網友稱先進口幾架轟炸機再說吧

TAG:老豆說軍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