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聽!「中國詩詞大會」嘉賓酈波送上的新春祝福!

聽!「中國詩詞大會」嘉賓酈波送上的新春祝福!

我選擇站在命運的身後,

思考、嘆息、微笑

——盧照鄰《元日述懷》

「初唐四傑」——王、楊、盧、駱,楊炯說他「愧在盧前,恥居王后」。我們已經講了王勃和楊炯,接下來就來談一談盧照鄰吧。

談到盧照鄰,究竟應當選擇哪一首詩呢?想來想去,我還是選擇了五言律詩《元日述懷》。詩云:

筮仕無中秩,歸耕有外臣。

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徑,風光動四鄰。

願得長如此,年年物候新。

這首詩的後三聯都寫得清新可人。「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對仗非常工穩、漂亮。「草色迷三徑,風光動四鄰」,也同樣如此,包括最後一句「願得長如此,年年物候新」,都給人充滿希望的感覺。唯獨第一聯「筮仕無中秩,歸耕有外臣」,毫無出奇之處,其表達的意思或意境彷彿也並無新意。不過,解讀這首詩的關鍵全在第一聯。而要明白這其中的深意,還是繞不過他的名作《長安古意》。

李思訓、李昭道父子《明皇幸蜀圖》

《長安古意》上來寫長安的奢華氣象:「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百尺遊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寫得何等繁花似錦,何等喧囂榮華!誰讀這首《長安古意》,會不喜歡盧照鄰「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的情景?那簡直就是萬丈紅塵里最美的不期而遇。當然,盧照鄰自己並不嚮往這種紅塵中的「得成比目」和「願作鴛鴦」。他寫盡長安城裡的痴男怨女,寫盡陷落天下繁華中的貴族、豪俠與娼家姿態,其實都是為了證明黑夜給了他一雙黑色的眼睛。只有這雙黑色的眼睛,才能把黑暗與光明看得分明。

盧照鄰筆下那些自以為是的豪門子弟,他們都過著怎樣的生活?「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御史府中烏夜啼,廷尉門前雀欲棲。隱隱朱城臨玉道,遙遙翠幰沒金堤。挾彈飛鷹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橋西。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羅裙,清歌一囀口氛氳。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雲。」而且,在他們的身後還有一群當權者:「別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專權意氣本豪雄,青虯紫燕坐春風。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凌五公。」那些不可一世的權貴們過著天堂般花天酒地的生活。

周昉《簪花仕女圖》

這篇《長安古意》除了在詩歌體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內容也具有深刻的思考與批判性。

盧照鄰,字升之,他前半生的命運真像他的字一樣,如初日之升,如光照降臨。他出身於范陽盧氏,是唐代望族「五姓七家」之一。唐代是一個非常講究貴族出身和貴族精神的時代,李世民平定天下之後,即組織人力編訂《氏族志》為世家大族張目。范陽盧氏地位顯赫。我們知道柳宗元之所以少年自負,就是因為不僅他的父親是河東柳氏一族,而他的母親更是出身於范陽盧氏。

盧照鄰

盧照鄰既出身名門,又自幼聰穎,讀書尤其刻苦。少年治學起步,曾經師從名儒研習小學與經史之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詩詞並不像今天這樣被看重,而小學與經學、史學才是古人認為的治學正途。小學就是文字學、音韻學與訓詁學;寫下千古第一家訓的曾國藩就曾為子孫留言說,「訓詁乃治學根本」,又說「經史乃國學根底」。

盧照鄰年輕的時候,即被徵辟為鄧王李元裕府的典簽,才學備受推崇。鄧王李元裕曾經四處誇耀說:「此吾之相如也。」就是把盧照鄰視為西漢天下第一才子司馬相如。典簽之職掌書冊帛書,就是負責典籍與檔案,盧照鄰因此更是學問精進,其前半程的人生真是如日照臨,如日之升。

可是盧照鄰後來又號「幽憂子」,固然因為他出生於幽燕之地,但幽與憂兩字,也深刻的預示並揭示了他後來多舛的命運。盧照鄰雖然才學滿腹,出身名門望族,被世人所推崇,但是他卻終身遭受疾病的折磨。通過史料可以看出,他後來為之終生困擾的應該是一種肌肉萎縮症,臨終之前雙足與一手因肌肉萎縮而盡廢,也就是說近乎四肢殘疾。或許是病痛給了他別樣的深刻,於是他用命運賜予他的黑色之眼,寫下了充滿批判與諷刺的《長安古意》。據說那一句「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因得罪了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盧照鄰因此入獄。後經友人營救,方得出獄。

出獄之後,盧照鄰的疾病迅速發作,病況越來越重,無奈之下只得隱入秦嶺太白山中。又因治病心切,反而服丹藥中毒,使得病況加重,手足俱殘。後來,盧照鄰還曾拜著名的醫家國手孫思邈為師,然而就連「藥王」孫思邈對盧照鄰的病情亦無可奈何。於是在他的老師「藥王」孫思邈辭世之後,盧照鄰終於不知是為了追隨他的老師,還是不堪忍受疾病的痛苦與命運的嘲笑,在與家人訣別之後,投潁水自殺而死。

了解了盧照鄰這樣當初如日照臨、如日之升的前半生,後來卻幽居山中、憂憤孤悶的命運,我們就可以回頭來看他的這首《元日述懷》了。這首詩是他晚年僻居太白山中,病況愈重時所作。

這首詩的題目叫作《元日述懷》,「元日」就是大年初一,這是多麼獨特的一天啊!即使身染沉痾、手足俱廢的盧照鄰也勉強打起精神,寫下這樣一首「元日」詩。

「筮仕無中秩,歸耕有外臣。」「筮」就是卜筮,古時用甲骨占卜叫作「卜」,用筮草占卜叫作「筮」。盧照鄰既然精於小學與經史,想來對易學一定深有研究。他之所以能在裘馬輕狂的青春歲月里,寫下那樣深刻的《長安古意》,大概也是基於對命運的探知與認識。「筮仕無中秩」,盧照鄰是說通過占卜,早就知道自己的人生、命運不可能飛黃騰達,只能做那歸耕隴畝、隱居藩外之臣,這其實早就是命定了的事。所以我們看,首聯寫的不是一般的仕途無望,不是一般的歸隱田居,而是對自己命運的清醒與悲嘆:既然命運早就安排下比悲傷更悲傷的情節,那就讓它一幕幕上演吧。盧照鄰說,我雖然離開繁華的長安,來此寂寞的山中,我的命運雖然悲哀,但這世界依然要迎來春天。

「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小歲」就是臘日的第二天,從「小歲」這一天起,人們就開始準備著慶賀新年,他們的歡樂一直延續到今天。在這種歡樂的氛圍下,連花都開始盛開了。「花舞大唐春」,花迎來的不是小山村的春天,而是整個大唐的春天,這是何等的胸襟與氣魄!一朵花能舞動大唐的春天,那麼一首歌即將唱來盛唐的歲月。

司馬漢《長安早春》

想到這樣的未來,在即便是多病的詩人眼中,即將到來的春天也是「草色迷三徑,風光動四鄰」。門前的那些小路,大概就是他的人生知己、他的老師「藥王」孫思邈來為他治病時走過的小路吧。此時綠草已開始萌芽,嫩綠的草色掩映著小路,而美好的風光已驚動了四鄰,這是一種多麼美好的春意,這也是一種多麼美好的開始啊!

自身命運多舛的詩人,最終忘記了自己的悲傷,因為四鄰、因為小路、因為草色、因為喝酒的人們、因為舞動大唐春天的花兒。這時,他說出了美好的祝願——「願得長如此,年年物候新」,願人生永遠像這一天這樣歡樂啊!願年年歲歲風物常新、生命常新!這是一個生命即將枯萎的詩人的美好願望。

盧照鄰寫下這首詩的時候,生命即將枯萎,而靈魂卻永遠新鮮。這新鮮又充滿了生命力的靈魂,其實就是即將在歷史的天空中展露異樣風采的大唐的靈魂!

以上內容摘自《唐詩簡史》

【轉自學林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學林出版社

上海遠東出版社

上海書店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上海《理財周刊》社

以專業學術打造品牌

以社會責任引領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人民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TAG:上海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