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人皆知「既生瑜,何生亮」,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只有5%的人才知道

世人皆知「既生瑜,何生亮」,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只有5%的人才知道

受到《三國演義》以及其他小說的影響,人們對周瑜的評價褒貶不一,很多人將他評價為一個嫉賢妒能的陰暗小人,時刻想著置諸葛亮於死地,最終被一句「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三氣而死,死前還因沒有除掉諸葛亮而嘆息到「既生瑜,何生亮」。其實這一句話還有下半句,只有5%的國人才知道,這一句才是經典,是哪一句呢?

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為了襯托出諸葛亮的忠義,徹底顛覆了周瑜的形象,史料記載的周瑜完全是另外一個「周郎」,就連「既生瑜,何生亮」,也是存在下半句的,這下半句恰恰說明了周瑜的真正形象。周瑜字公瑾,出生於東漢的世家大族,堂叔、堂祖父都位居太尉之職,他的父親曾擔任洛陽令。而他本人也文武雙全,精通兵法,在江東一帶很有名氣。周瑜自幼就與孫策交好,在他21歲的時候就曾隨孫策平定江東。公元208年,曹操率幾十萬大軍南下,想要一舉拿下江東,此時江東人心惶惶,主戰派與主和派爭論不休,周瑜與魯肅等人堅決主張抵抗,並向孫權陳述利弊,堅定了孫權抗曹的信心,加上劉備的聯合,最終在赤壁一把火將曹操大軍燒的大敗,周瑜一戰成名,升為東吳的兵馬大都督。

根據史料《三國志》記載,當時的三國群雄對周瑜的評價很高,孫權說:「江東人物,無人能繼」;曹操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劉備說:「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這樣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將軍,一個東吳的二號實權人物,完全用不著暗害諸葛亮,反而應該是惺惺相惜。

周瑜也讚歎諸葛亮的才華,所以才一而三再而三挽留諸葛亮,希望他能為東吳效力,為此他說了「既生瑜何生亮,君未歸孤何安」,這鮮有人知的後半句,將周瑜的氣量廣大表現的淋漓盡致,這樣的周瑜才是正史中的周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怪咖 的精彩文章:

真正成就諸葛亮的並不是劉備、司馬懿,而是被世人嘲笑千年了的他!
梁山上唯一的神仙,看不慣宋江的小人作風,離開梁山得以善終

TAG:歷史怪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