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技術現狀研究和未來預測

區塊鏈技術現狀研究和未來預測

區塊鏈的概念很火,然而大部分人對「區塊鏈」好奇,甚至眼饞,大都處於不求甚解的懵逼階段。在關於區塊鏈的討論上,下面這幅漫畫或許可以反映當下最常見的尷尬局面:所有人都認為區塊鏈有前景,但所有人都說不明白它是什麼。

2018年開年之初,區塊鏈以一種讓人摸不清頭腦的姿態迅速大熱,「二十年之後,人們會像今天談論互聯網一樣談論比特幣,100%的交易都會在區塊鏈上完成。」類似的樂觀預測像病毒一樣在投資界傳播、流行,造就出一場始料未及的狂歡。甚至有人評價:「區塊鏈是世界第九大奇蹟」。目前沒有任何一種技術像區塊鏈那樣,會給未來社會的變革帶來如此浩瀚的可能性。

資本市場顯然不甘寂寞,美股市場上,沉寂多年的膠捲製造商柯達,日前宣布發布柯達幣,2018年以來股價上漲245.16%;中概股迅雷、第九城市、人人網、中網在線等也因為涉及區塊鏈業務而大漲。而港股市場甚至出現了一則讓人哭笑不得的消息:一家名叫「坪山茶葉」的公司宣布改名為區塊鏈集團,在A股區塊鏈概念大炒作的背景下,竟然也上漲了23%。不過,這場狂飆突進的資本盛宴,並非空穴來風。根據麥肯錫發布的區塊鏈效用路線圖,2017-2020年將會是區塊鏈技術基礎設施的成型階段。當前世界各大投行、科技公司紛紛加快其在區塊鏈的布局。主流觀點認為,區塊鏈經濟的核心不在技術,而在於商業邏輯的重構。因此,這不僅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場認知革命。

區塊鏈(Blockchain)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末,化名為「中本聰」的神秘人士在論壇中發表了一篇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首次提出了區塊鏈的概念。2009年1月3日,區塊鏈的第一個區塊就已經誕生,這個區塊被稱之為「創始區塊」。幾乎是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誕生,比特幣成為其發揮作用的第一個事物,此後幾年,比特幣逐漸風靡全球,在2017年其瘋狂的行情讓區塊鏈技術為眾人所知。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分散式的公共賬本,將各個區塊連成一個鏈條。我們可以將其定義為一個系統,它讓一組互聯的電腦安全地共同維護一份帳本,每台計算機就是一個資料庫(伺服器),中間無需第三方伺服器。所以,區塊鏈不是一種特定的軟體,就像「資料庫」這個三個字表現的意思一樣,它是一種特定技術的設計思想,就像TCP/IP協議和普通人之間的關係,普通人完全不需要知道什麼是互聯網底層的TCP/IP協議,只要享受互聯網提供的服務就行。普通人和區塊鏈基本上沒什麼關係,除非是準備從事這方面的創業。

相比於傳統的中心化方案,區塊鏈技術主要有以下三個特徵:

第一、區塊鏈的核心思想是去中心化,在區塊鏈系統中,任意節點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所有的節點都有能力去用計算能力投票,從而保證了得到承認的結果是過半數節點公認的結果。即使遭受嚴重的黑客攻擊,只要黑客控制的節點數不超過全球節點總數的一半,系統就依然能正常運行,數據也不會被篡改。

第二、區塊鏈最大的顛覆性在於信用的建立,理論上說,區塊鏈技術可以讓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不再有存在價值。《經濟學人》對區塊鏈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簡單地說,它是「一台創造信任的機器」。區塊鏈讓人們在互不信任並沒有中立中央機構的情況下,能夠做到互相協作。打擊假幣和金融詐騙未來都不需要了。

第三、區塊鏈的集體維護可以降低成本,在中心化網路體系下,系統的維護和經營依賴於數據中心等平台的運維和經營,成本不可省略。區塊鏈的節點是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的,每一個節點在參與記錄的同時也來驗證其他節點記錄結果的正確性,維護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一句話概括,區塊鏈觸動的是錢、信任和權力,這些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性基礎。

區塊鏈的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

一、醞釀期:2009-2012年,經濟形態以比特幣及其產業生態為主。

二、萌芽期:時期為2012-2015年,區塊鏈隨著比特幣進入公眾視野,新生的錢包支付和匯款公司出現,區塊鏈經濟擴散到金融領域。區塊鏈底層技術創新不斷。區塊鏈技術從比特幣系統中剝離出來。

三、發展期:2016年開始探索行業應用,出現了大量區塊鏈創業公司。2017年ICO的火熱讓區塊鏈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應用服務層是區塊鏈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所在,分為1.0、2.0、3.0三個階段的應用。

目前區塊鏈應用已經開始超越比特幣(區塊鏈1.0),進入到區塊鏈1.5時代,並且向金融領域(區塊鏈2.0)過渡。未來3-5年,區塊鏈或許會超越金融領域,進入社會公證、智能化領域(區塊鏈3.0),包括了身份認證、公證、仲裁、審計、域名、物流、醫療、郵件、簽證、投票等領域,應用範圍擴大到了整個社會,區塊鏈技術有可能成為"萬物互聯"的一種最底層的協議。

區塊鏈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價值固然存在,但也顯現出了一些劣勢。

2017年,數字加密貨幣大火,造就了不少暴富傳奇,很多人都很浮躁,剛畢業一年就賺了一個億,覺得自己是神,太年輕的時候賺到很多錢,會把自己毀了的,賺了快錢就沒法做一般的工作了。但如今,只用了51天,比特幣從20000美元跌到6000美元,約2300億美元(約合1.44萬元人民幣)市值灰飛煙滅。曾準確預測到次貸危機的紐約大學斯特恩學院經濟學教授——魯里埃爾·羅比尼(Nouriel Roubini)直呼:比特幣是人類史上的最大泡沫,它正在破滅。

如同全球股票市場,今天數字虛擬貨幣市場上,也是哀鴻遍野,很多炒幣者在享受了一次暴漲帶來的甜頭後,對這個味道念念不忘,於是前仆後繼,他們以為這是信仰,其實不過是迷戀,在國外的社交媒體上,「堅持就是勝利」的呼聲高漲:

比特幣跌破6000美元。下一個目標就是5000美元。明天,美國國會將舉行數字加密貨幣聽證會。大鱷們都在跑,那些頑固的傻瓜將眼看著自己的比特幣變得一文不值……

虛擬數字加密貨幣的泡沫有多大,看看它們的漲幅就知道了。對於風險,中國的監管部門是先知先覺的。早在去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公告,緊急叫停ICO(首次幣發行)活動。同時採取措施,要求虛擬貨幣交易所於2017年9月30日前徹底關停其在中國的所有交易活動。清理整治後,以人民幣計價的虛擬貨幣交易量從一度佔全球交易量的90%以上,下降到不足1%,風險程度極大降低。除了中國和歐洲外,近期,韓國、美國、印度、俄羅斯這四個大國,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態度也變得日益嚴峻,開始著手限制比特幣交易。上周,擁有全球兩成比特幣交易量的韓國,終結了交易匿名制。而韓國司法部,則正準備立法為徹底關閉國內交易所鋪平道路。美國期貨交易委員會向加密貨幣交易所Bitfinex和泰達公司發出了傳票。

印度財政部長強調:加密貨幣不是合法貨幣,政府不會考慮令加密貨幣合法化,並將阻止在其司法管轄範圍內使用比特幣和其它加密貨幣。

俄羅斯央行周四再度發表聲明稱:允許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存在看起來有風險。

而最近,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勞埃德銀行等英美兩國多家銀行宣布,將禁止其客戶使用信用卡借款購買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理由是擔心客戶或因價格下跌而蒙受巨額損失,銀行無法收回款項。更重要的是,北京時間今晚(2月6日)時候,美國國會將召開加密貨幣聽證會。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主席和美國證監會副主席將出席參議院聽證會,談論與加密貨幣相關的議題。可以預見,加密貨幣將迎來一波全球性的監管。面對監管部門、銀行業、專家們苦口婆心地提醒單邊上漲背後的危險,那些挺過了此前幾波崩盤的比特幣「信徒們」,卻抱以鄙視的態度。

比特幣作為賭具和洗錢工具的這種特徵,沒有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央行能夠長期容忍的。畢竟,沒有一個國家會允許不受監管的金融遊戲,更沒有一個國家會聽任一個龐氏騙局披著高科技的面紗在自己土地上肆虐!各國央行聯手剿滅比特幣,原本就是早晚的問題。該來的,遲早要來!

這些年,無論是股市、債市、匯市、房市等,世界上一切資產的增值,都在比特幣面前黯然失色。某資深玩家說:「比特幣的暴利,已經完全超過了某些犯罪收入。」

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故事,8年前,一個程序員用一萬個比特幣買了兩個披薩餅,一枚價值約為0.003美分。8年過去了,全球2100萬枚比特幣的總價值,已漲到一萬億元人民幣。太瘋狂了!然而,瘋狂是有代價的!樹不可能長到天上去。只要是泡沫,遲早會有破滅的一天。報應不是不來,只是遲到了!

第一、貨幣的本質是信用,法定貨幣的本質是國家信用,貨幣的背後必須要有財富對應,有法律保障。而比特幣並沒有國家信用背書,沒有法律保障,只是無政府主義的狂歡和財富幻覺。正因如此,被稱為「末日博士」的紐約大學經濟學家魯比尼認為,比特幣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是「所有泡沫之母」。

第二、貨幣作為常用支付工具,要求幣值穩定。而像比特幣這樣幣值上躥下跳的,根本無法成為信用貨幣!比特幣更多的是一種擊鼓傳花的博傻遊戲,它要求不斷有信徒進入市場推升價格,而這建立在未來會有更多信徒加入的承諾上。所有的人都只能寄希望後面的人高位接盤,而比特幣的價值,與所有金字塔騙局的結局一樣:零。

第三、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幣秘密支付的特性,讓它成了非法交易繞過監管流動的一個「黑色通道」,成為了洗錢與套利的一個工具。目前,世界上數以億美元計的洗錢、外匯出逃,利用都是比特幣特點:不可追蹤、匿名性。

事實上,對於比特幣這些特徵,很多人早就看得真切。投資巴菲特早就告誡投資者:遠離比特幣,它就是一個笑話!最近,巴菲特再次警告:加密貨幣幾乎肯定會「走到一個糟糕的結局」。

在區塊鏈投資路上,你會遇到五個大陷阱,踩到一個都有可能讓你血本無歸,我們鼓勵新事物,但也需要能夠理性對待。

第一個陷阱:亂投ICO,牛市後期,各種牛鬼蛇神你方唱罷我登場。大家都心知肚明,發起ICO的人看到的是絕妙的融資方法。於是,項目進展如何不重要,有沒有實際應用價值不重要,營銷炒作最重要,只要代幣上線交易之後有接盤俠就行了。怎麼辦?

第二個陷阱:什麼幣都買

只要哪個幣漲,我就買哪個,這是區塊鏈投資市場絕大多數參與者的心態。於是,哪個幣開始漲了,一窩蜂趕緊買進,哪個幣跌了,趕緊拋了找另外一個在漲的幣,這些幣到底有什麼用,誰在意呢?怎麼辦?

第三個陷阱:踏入山寨期貨交易所

對於投資者而言,交易所的風險主要在三個方面:交易所被盜幣(或監守自盜);交易所卷錢跑路;交易所自己控盤。這裡不是在指責哪個期貨交易所作弊,只是在陳述一個事實:他們目前沒辦法自證公平,現在的期貨交易所機制,存在著那麼一個漏洞,即,他們有機會無成本、無痕迹地作弊。中心化的交易所不管做得再好,都是無法自證清白的。對於投資者而言,現階段只能選擇靠譜的一線交易所,去中心化的交易所雖然已有(比特股BTS),但感覺用起來有點複雜,期待未來有更靠譜易用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第四個陷阱:盲目聽信「磚家」建議

大多數人是沒有自學能力的,總有一大群等著被指點的小綿羊,牛市總是盛產各種磚家,原因就在於此。剛入場的投資者被收智商稅無可避免,損失幾百塊圈費是小事,跟著磚家亂操作,被灌輸有毒的理念那才真正誤了大事。怎麼辦?

第五個陷阱:投資交易受情緒控制

追漲殺跌,投資是低買高賣,而現實中絕大多數人只會追漲殺跌。時刻盯盤,你將時刻被市場操控情緒,一旦情緒被操控,你會更加忍不住盯盤,一盯盤就容易頻繁交易,一交易可能就遇到踏空或暴跌。然後天天抱怨,很多人相信這是個賭場,但卻不想願賭服輸。漲就歡呼雀躍,跌就抱怨罵人。面對市場波動,很多人淪為情緒奴隸。怎麼辦?

區塊鏈既不神秘,也不玄妙,只是現在還處於初級的初級發展階段,重要的底層技術沒有完全突破,仍然有非常多的應用局限性。不可否認的是,現階段區塊鏈的問題比優勢還要多,整體而言,目前區塊鏈技術尚處於萌芽期,很多項目尚未落地,就像襁褓中的嬰兒,經不起不切實際地追捧或棒殺,也經不起各種未經證實的炒作和貼標籤,只有在尊重成長規律的前提下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培育才能使其逐漸成熟。技術是中性的,但決定技術的方向和結局的還是人性,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未來會如何發展,取決於操控者的價值觀和文明程度。

當然了,長遠來看,區塊鏈是未來最有前途的新技術之一,提供了一種記錄並傳達數據的新方式,透明、安全、便於審計,並且防故障,使用了區塊鏈技術的機構能夠變得更加透明、民主、去中心化、高效和安全。區塊鏈技術將很可能在接下來的5到10年內顛覆現有的許多產業,下面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十大可能因區塊鏈技術而徹底顛覆的行業。

第一、銀行業和支付業,有人說,區塊鏈對銀行業的影響就好比互聯網對媒體的影響。區塊鏈技術能夠把各種金融服務帶給全世界數十億人,包括一些無法使用傳統銀行業服務業的第三世界人民。類似比特幣技術,能讓人們用極低的手續費就可以將錢匯到不同的國家。Abra就是一個新興的主打比特幣匯款服務的企業,而且很多銀行,例如巴克萊也在嘗試採用區塊鏈技術,從而讓他們的經營方式更為健康高效和安全。銀行業也對區塊鏈相關創業和初創業企業加大了投資力度。

第二、網路安全,雖然區塊鏈賬本是公開的,但其中數據的驗證和加密都採用先進的密碼學,這麼一來,數據就更不容易被攻擊或隨意篡改,有了區塊鏈就不需要中間人了。因此比許多老舊系統和網路安全系統要更高效。

第三、供應鏈管理,運用了區塊鏈技術後,交易將被備份在一個永久的分散式記錄中,能完全透明和安全地被監控。這一舉措能明顯減少時間延誤和人為失誤。還能在供應鏈的每一點上監測成本,勞動力甚至廢物和排放,這一點對於理解和管控產品對環境的影響有著深遠的意義。區塊鏈同樣可以從產品的源頭檢驗產品的真偽以為是否公平貿易。

第四、網路與物聯網,三星和IBM正在利用區塊鏈技術來建造名為ADEPT的概念系統,這個系統將會為物聯網設備創造一個分散式的網路,它相當於是一個由大量設備所組成的公共賬本,因此無需一個中央系統來與每一台設備進行交互。設備之間可以互相直接通訊方便升級軟體,處理漏洞並監控能耗。

第五、保險業,全球化的保險市場的基石是信任管理,區塊鏈是一種可以管理信任的新方法。因此能用於驗證保險合約中多種數據來源,比如受保人身份的真實性,所謂的預言機,可以將現實數據和區塊鏈智能合約整合為一體。這項技術對於任何依賴現實數據的保險來說都是非常有用的。

第六、投票,區塊鏈對於當今社會最重要的影響之一,可能要數投票系統了。2016年美國選舉並不是首次某些政黨被指控蓄意操縱選舉結果。區塊鏈技術能用在選民登記和身份驗證,以及電子計票系統來保障登記的都是有效票。建立一個不可變的公開投票記錄分賬將未來讓選舉更加公平民主的一大步。

第七、醫療保健,醫院面對的挑戰之一是用於儲存和分享的平台缺乏安全性。醫院也常因為數據系統落後而飽受黑客攻擊之害。區塊鏈技術可以讓醫院安全地存儲醫療記錄之類的數據,並且可以與授權的專家和病人共享。這將提升數據安全性,甚至提高診斷的速度和精確程度。

第八、雲存儲,存儲在中心化伺服器中的數據,本身便很容易因受攻擊或人為疏忽而丟失。區塊鏈技術讓雲存儲在面對攻擊時更安全,容錯度更高,所以未來男生們特別喜歡的什麼雲啊,盤啊的公司前途堪憂啊。

第九、眾籌,近年來眾籌成為了許多企業和項目籌款的一種流行的新方式。眾籌平台旨在在給項目發起人和支持者之間建立信任,但他們同樣會收取高昂的費用。在基於區塊鏈的眾籌活動中,信任是由智能合約和網路聲望系統產生的,這也就排除了中間人存在的必要。新的項目可以通過自己發放代表一定價值的代幣來籌款,這些代幣可以在稍後換成產品,服務或者現金,而這是個很有潛力的領域。

除了以上九個行業之外,任何涉及到數據或者交易的行業,都很可能是個可以被區塊鏈技術革新甚至顛覆的領域,區塊鏈技術前景非常開闊,機會特別充分。未來世界一片光明,可是你的行業是否依然坦途?是緊張?是不安?是躊躇?是抑鬱?。面對區塊鏈無情來襲,面對行業顛覆與重塑,是麻木無睹還是乘風破浪,是消極待斃還是搏擊長空。

在國內,需要指出的是騰訊雲區塊鏈服務TBaaS(Tencent Blockchain as a Service)已經開始提供商用,該平台系統構建於金融雲基礎之上,不僅符合金融級別的安全合規性要求,同時還具備了騰訊雲完備的能力,用戶在彈性、開放的雲平台上能夠快速構建自己的IT基礎設施和區塊鏈服務,主要應用於共享賬本,公證與記錄,眾籌領域,數字資產和防偽溯源等場景。騰訊推出的微眾銀行選擇的區塊鏈技術路線是聯盟鏈,聯盟鏈也是最有可能最先落地的區塊鏈模式。區別於「去中心化」的公有鏈,聯盟鏈技術的基礎是多中心化連接。由多家金融機構組成聯盟鏈,可以大幅降低跨金融機構的業務結算和賬務清算,讓跨金融機構的交易更迅速、成本更低。實現一個基於聯盟鏈的區塊鏈公有雲服務,就能把騰訊業務與外部的證券、銀行、理財、保險、基金等全面連通。簡單介紹一下,目前正在研究騰訊雲區塊鏈服務TBaaS,以後會專門寫一篇關於這個平台的文章。

而在國外,最新報道,在2018年2 月,美國國會舉辦了兩場關於虛擬貨幣和區塊鏈的聽證會,展現了不少非比尋常的信號——區塊鏈作為「變革性技術」的角色幾乎達成共識,涵蓋了在金融、商業應用場景,用以提升政府效率也被提上了議程。整體而言,此次聽證會仍是比較冷靜客觀的,既討論了區塊鏈浪潮中所裹挾的風險,也在評估政府從中獲利最大化的可能性,以及探索如何實現這種最大化等等。正如這場聽證會主題所呈現的那樣:「超越比特幣:區塊鏈技術新興應用」,美國政府和商界人士已經看到了區塊鏈背後的巨大潛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韓思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淺談工業自動化和機器人

TAG:韓思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