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沒變,是你長大了

年沒變,是你長大了

正文共1192字,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0219

今朝

每個中國人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過年情結,小孩子盼過年,穿新衣裳,跟小夥伴一起放煙花,討紅包,大人們也喜過年,團聚一堂,嗑著瓜子看電視,拉家常。

雖說每個人的年味記憶不盡相同,然而對年味的那一份情結每個中國人都是一樣的。

小時候過年,一件新衣,一盒鞭炮,就可以讓我們高興得睡不著覺。而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這些東西唾手可得,我們卻再也找不回當初的那種激動。現在過年少了很多熱鬧,沒了過年的期盼,年味慢慢變得乏味。

1

缺失了獨屬於年的儀式感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感受,越長大,年味越淡,這一切究其根本,就是我們缺失了獨屬於年的儀式感。

我們小的時候過春節,很多美食的味道不記得了,但很多儀式卻歷歷在目:

明明有膠水,父母卻要忙活好一陣子用麵粉煮一大鍋糨糊來貼春聯;

年夜飯前,例行的祭祖活動;

大年初一,按輩分長幼依次給長輩磕頭拜年;

年夜飯中,總有一盆不讓動只給看的魚名曰「年年有餘」;

除夕夜連小孩子也要守到子時,只因為大人說新舊之交的碰撞會擦出喜慶……

林林總總,那些兒時的小確幸,也確實隨著時間慢慢消逝。

物質的豐富,讓我們感受不到新衣服,年夜飯帶來的喜悅感,、儀式的精簡,讓春節變成日曆上沉悶而面目模糊的某一天。

曾經承載全年希望的壓歲錢變成了更加方便的轉賬紅包;

忙忙活活一整天的手工年夜飯變成了飯店流水席;

雷打不動的三十全家守歲變成了小長假旅行。

我們過年,也並非為了祭祀而祭祀,為了守歲而守歲,不過是在這種約定俗成中回歸昨日種種並祝福明日的新天地。正如虛幻之物需要尋找實物來寄託情懷一樣,這些儀式使得我們更加鄭重的對待自然,對待生命,對待未來……

因為一場儀式,很多時候是給自己一個契機去迎接一個新的開始,或是鄭重告知自己正式與一段過去再見,生活中的小確幸大抵就是對待生活的儀式感。

2

年味並沒有缺失,是年味迭代更新

世事喧囂,忙忙碌碌,又是一年。不同時代的人對年味的感受不同,變淡的不過是一代人心中的年味。多年以後,集五福搶紅包,可能又成了年輕人心裡念念不忘的年味兒。

雖然團聚是春節重要的意義和內容,但說到底,承載春節內容的主要還是消費娛樂,對於我們個體而言,人們的消費和娛樂包括節日觀,都跟以往不同,春節依舊在,只是人們有了新玩法。

(搶紅包集五福,新年俗折射中國社會變遷)

愛國福,友善福,敬業福,和諧福,富強福,集滿五福就能拿支付寶紅包。2016年支付寶開始推出春節集五福活動,這一傳承自傳統年俗「貼福字」的小遊戲迅速走紅,掃福已成新年俗。

時代的進步帶來的變化影響著我們很多很多,壓歲錢更新為互聯網紅包,煙花爆竹的禁止燃放,無論一些論調如何唱衰年味,實際上還是時代進步帶來的副作用,文明在推著我們往前走,人事幾番新,不久之後又會有新的群居形態出現,我們要適應這個時代的變遷當然也可以在這個變遷中找到我們所謂的年味。

—END—

投稿/常曉茵

審核/李娜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朝大視野 的精彩文章:

TAG:今朝大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