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雨水節氣│倒春寒的時節如何養生?

雨水節氣│倒春寒的時節如何養生?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2個節氣,在立春之後,時間在每年正月十五前後。

此時冰雪融化,氣溫回升,降雨量增多,故取名為雨水。寓意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今年的雨水節氣為2018年2月19日,農曆正月初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寫道:「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

我國古代將雨水節氣分為三候:

一侯水獺祭魚;雨水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了,水暖魚往上游,水獺捕食,將魚扔於岸上,古人認為水獺是以魚祭水、先祭後食的樣子;

二候鴻雁來;雨水後五日,熱歸塞北,寒去江南,大雁由此感知到春信,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

三侯草木萌動;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

雨水後,人們則明顯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開,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雨水時節空氣濕潤,又不燥熱,正是養生的好時機。

雨水節氣如何養生?

1、食補、調養脾胃

此時氣候較陰冷,可以適當地進補,飲食調養應側重於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濕。

蜂蜜、大棗、山藥、銀耳等都是適合這一節氣的補品。

另外也要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宜吃韭菜、香椿、菠菜、百合、山藥等蔬菜。在飲食上要保持均衡,水果方面可多食柑橘、蘋果

此外,春季多風,氣候變暖,也要注意補充水分,避免口鼻、皮膚乾燥。

2、防春寒、春捂

雨水時節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地濕之氣漸升,且早晨時有露、霜出現,早晚溫差大。

要預防春寒病的發生,體質虛弱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在這時不要急於脫掉冬裝,應多捂一段時間,以緩慢調整身體的陰陽平衡和抵抗能力,適應新的氣候條件。

一定要穿得厚點,防止風寒入侵,否則容易發生感冒或關節病變。

3、晚睡早起、注意鍛煉

春天來了,白天漸漸延長,黑夜慢慢縮短,人就要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減少睡眠的時間,增加活動的時間。

注意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適當做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體適應春季多變的氣候。

雨水仍然是早春節氣,早晚仍然較為寒冷,霧氣大,不宜於做過於激烈的運動,起床鍛煉的中老年人可以晚些出門,在氣溫稍高時進行一些散步、打太極拳等較輕鬆的運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客健康諮詢 的精彩文章:

耳屎要不要掏?若發現耳屎是這種顏色,趕緊去看醫生!
洗牙會傷害牙釉質、讓牙變松?還會讓牙縫變大?牙醫怒了…

TAG:健客健康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