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名校除了「牌子」亮之外,還有什麼值得家長追捧的……

名校除了「牌子」亮之外,還有什麼值得家長追捧的……

很多家長都想讓孩子上名校,當然,除了名校的「牌子」亮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名校和非名校的差距

名校與非名校的差距不是收入不同,而是思維方式與做事標準

高考出成績,很多人在報志願。我收到一些來信,都是高三學生,信中說:「星姐,我高考成績一般只能上二本,但當年你也是二本畢業的,我覺得我畢業時候能跟你一樣好。」

不是,你等等,聽說我。我是二本畢業的,可能你覺得我現在還挺好的,但我依然覺得我跟那些名校的同學有巨大的差距。這個差距不是畢業後的薪水,也不是學業水平的差距,而是一種思維方式與做事標準。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一直沒法清楚的描述這種差距,一直到我最近看到了《精進》這本書中的一段話,描述的非常貼切: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而大多數人,卻受環境所左右。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衝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

「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學的學生,因為高考本身帶來的挫敗感,二三流高校學生的身份設定及環境按時,不稱職的老師所引發的失望以及同學間放任自流氣氛的帶動作用,都容易讓他們在一個低標準下,自覺『滿意』的度過每一天。」

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我想到大三大四在北大交流學習時候的感受。在北大最讓我震撼的不是老師多牛,同學多聰明,而是一種大家都積極努力的氛圍。

比如期末考試過後自習室依然燈火通明,上課永遠都人滿為患,課間20分鐘換教室時間學校里到處都是奔跑叼著麵包奔跑的人。每個人都毫無時間觀念的瘋狂學習,參加各種活動。

在我眼裡,他們永遠充滿了鬥志,談起各種競賽和活動都特別興奮,每天從睜眼就忙的不可開交,到晚上一兩點睡覺都是常事兒。

沒人抱怨自己辛苦,也沒人抱怨生活艱難,大家每天都忙的雞飛狗跳,但又特別開心的樣子。

我一直記得的是這種從每個人身上散發出的生活學習的精神狀態,這種狀態不由得帶動著我,雖然我跟他們差距很大,但也不斷激發我向他們看齊的標準。

直到現在,我一直用我能見到的周圍最牛的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雖然也經常做不到,但這讓我覺得我是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人,在自律和自省中生活,辛苦但總有很大進步。

為什麼名企喜歡要名校的學生?

為什麼名企喜歡要名校的學生?非名校表示不服。當年我也覺得不服氣,非名校的同學也有努力的,為什麼要一棒子都打死呢?

進入社會久了我才明白,其實名企要的不是多麼高的GPA成績,而是一種內在的精神狀態。

就像《年薪百萬的年輕人都是怎樣生活的》一文中描述的:

「那些年薪百萬的年輕人,他們拿著高薪,卻依然選擇為了工作到深夜,並且他們的狀態很不一樣,每天都為自己讓世界變得更好了一點點感到振奮,非常積極。

他們的辛苦不叫辛苦,也不為百萬年薪。辛苦是他們獲得自我實現的途徑,自我是實現使他無窮快樂。這世界就是一撥人在晝夜不停的高速運轉,另一撥人起床發現世界變了。」

是不是感覺逼格老高老高了?

我們大部分人的工作和生活狀態是怎樣的呢?

上班稍微努力點就開始講究公平,自己不得志就開始抱怨公司和領導,下班後看幾頁書就覺得自己特別上進,辛苦上幾天就覺得自己要趕緊去享受一下生活了,加幾天班就擔心自己會過勞死。

遇到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就鬱鬱寡歡,彷彿遇到了天大的人生難題磨磨唧唧解決不清。看見牛逼的人也會心生羨慕,但總也突破不了努力卻總不得要領魔咒。

當然,這話不能說死,名校也不一定100%牛逼,非名校也有出類拔萃的英才,但就大範圍來講,一個人受環境的影響會非常之大。

越能幹,越努力;越有錢,越上進

前幾天回老家,我姐問我,你覺得北京跟二三線城市最大的不同是什麼?我說:

「北京不用跟二三線城市比,北京自己都有不同層次的人群。我總結就是幾個字:『越能幹,越努力;越有錢,越上進』。」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一個朋友來找我商量點事兒。她還有50天生孩子,懷著雙胞胎。姐們已經財務自由很多年了,在懷孕期間又開了兩家公司,要創建一個女性理財平台(經常看到她神采奕奕的跟很多白富美在一起,摔啊!)。你可能會問:「這都什麼人啊?」

這就是普通人啊,那些已經財務自由的,有錢的,能幹的普通人。

進入社會十年八年後,名校和非名校帶來的名氣和基礎學歷教育的差異漸漸就不明顯了,更多的是個人經驗,經歷以及社會化程度的較量。有的人的生活越過越好,有的人越過越找不著北,甚至日子越來越慘。

而造成這一切的差異,最主要的來自人的精神內核。簡單說,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你是一個積極進取的人,還是一個愛抱怨懶散怠惰的人,直接決定了你之後的全部生活。

此時此刻一個人的精神內核,一半來自於進入社會後對自身的要求和改變,一半來自於從小到大養成的思維與生活習慣。

前者改變的幾率非常大,但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們在社會上看到的很多大學一般,但進入社會很優秀的精英都來自於此,通過不斷的自我革新與歷練,重塑了一個進入社會後的自己。

而另一部分人,他們出自名校的氛圍,一直以來都以高標準要求自己,而他們自己也生活在這樣的層次和圈子當中,同學同事都是樣的人。你會發現,在領導人,或者名企當中,他們都手拉手一樣成批存在著。

但無論這些人他們多有錢,他們的共同點就是特別努力,特別勤奮。這種勤奮不僅僅在自己身上,還在自己的伴侶,以及自己的孩子身上。

我們很難明確而苛刻的講,名校和非名校帶來的差距到底是什麼,是畢業後收入水平還是生活水平的不同。但如果換一個角度,從思維方式和做事態度上來看,名校所帶給人的自律,進去,積極,勇敢所帶給人的影響可以是一生,甚至是幾代人。

金錢很難傳承很多代,但精神卻可以永遠流傳。

即便是那些非名校但依然在社會上取得不凡成就的人,他們也擁有同樣的精神與氣質,這些通過自我變革和付出巨大努力之後重塑起來的優秀者,他們和那些名校出身的優秀人才一起,活躍在人生的舞台上,創造自己的榮光。

當然,那麼非名校的,還沒什麼榮光的我們該怎麼辦?就像文中的那句話,普通二三流大學的學生用名校的標準要求自己,普通人用牛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即使沒能成為特別棒的那一個,那也一定好過現在的我們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哈考網 的精彩文章:

開學後家長要如何與老師進行巧妙溝通 獲取孩子在校情況?

TAG:哈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