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MZ淺談英語發音

MZ淺談英語發音

談到英語發音,MZ始終堅持兩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英語發音可能是世界上最簡單的發音;萬一不是,大不了加個之一;萬一連之一也不行,堅信「英語發音可能是世界上最簡單的發音」這一觀點無疑是明智的。

第二個觀點:中國人獨特的英語發音可能是世界上最難聽的發音;萬一不是,大不了加個之一;萬一連之一也不行,堅信「中國人獨特的英語發音可能是世界上最難聽的發音」這一觀點無疑是明智的。

對中國人而言,英語是外語,外語外語,那是外來語;一般人對於外來的東西總是心存芥蒂,心存芥蒂就可能產生認知上的偏差,認知上的偏差會導致一個結果:還沒開始,在骨子裡就抵觸、畏懼、妥協直至放棄。

有人認為英語發音不好是因為練得不夠刻苦,有人會搬出「10000小時理論」;還有人認為英語發音不好是因為沒有從小開始學英語,有人又會搬出「語言敏感期理論」;MZ跟很多成人交流時發現他們很想學外語的心情是一樣的,但幾乎都會認為發音很難學好的認知也出奇的一致——他們堅信小孩子會學得更快更好。

認知問題是個大問題,也是這篇文章試圖解決的問題。

為了讓問題更簡單,最好把一切語言習得相關的心理學甚至乾脆把心理學研究的成果,不論是舊的還是新的,哪怕是最新最權威的,統統都扔掉,越徹底越好,這樣做無疑是明智的,特別是對於動真格想學英語並且學好的人。

對一切保持或理性或感性的懷疑,就是這樣,只能這樣,必須這樣,不然大腦就會被禁錮,時間久了很麻煩。

繼續回到一開始提到的兩個觀點。

英語發音可能是世界上最簡單的發音,這也並非MZ的原創,但是MZ絕對認同。MZ為什麼不但認同而且絕對認同呢?

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是,MZ發現英美國家的人,無論是網路上的還是現實中的,他們說的英語聽起來都是相似度很高很高的「英語」,有理由相信英美國家的人擅長說話、擅長交流、擅長娛樂(感覺每個人出來都是影帝影后),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英語這門語言的特點,尤其是發音;再看看我們這邊,我們說的漢語聽起來就是五花八門的「漢語」了,哪怕說的都是普通話也是千差萬別的普通話,我們不得不承認漢語的發音特點或多或少影響到了中國人的交流質量,漢語語調的複雜性和多變性增加了我們溝通的成本。

第二個原因是,英語發音既不要求字正腔圓,又不怎麼要求音調——英語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再看看漢語發音,必須字正腔圓,同時必須注意哪怕是單個字的音調。

確實有意誇張了點,但也只是稍微誇張了點,如果加上幾個條件狀語或幾個解釋說明,那就是事實!

兩個原因其實是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直接導致了第一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第二個原因的必然結果。簡單來說,英語只需要玩轉十來個母音,然後根據說話的意思和情緒變換音調就差不多了,而漢語得掌握幾十個音然後還得特別注意單個字的音調,最後還要根據說話的意思和情緒變換音調還不一定能說得好。

比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句話每個字首先要做到字正腔圓,然後要注意每個字的音調,最後還要注意「的」和「兒」的弱讀;而它對應的英語「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只需要注意母音的重讀和弱讀即可。

意識到英語發音是世界上最簡單的發音,這是第一步,很重要的一步,因為這一步可以幫助我們樹立信心乃至絕對的信心,很多人學英語時什麼都不缺唯獨缺這份信心。

但是光有信心還不夠,還必須意識到中國人獨特的英語發音可能是世界上最難聽的發音,這主要針對那些動不動就說或者很容易相信諸如「發音不重要」「聽得懂就行」「能交流就好」「發音好又能怎麼樣」「考高分才是王道」「印度人發音不好照樣在美國混得好」……

人身上最麻煩的一個臭毛病就是,特別喜歡給自己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找理由,以便求個心安理得的同時順便安慰一下脆弱的心。

何必呢?!

何必要找那些聽上去酸不拉幾的理由呢?

你明明自己都不情願聽一個外國人說漢語,怎麼不換個角度想想那個外國人也不想聽你說英語呢?

這就好比,一個人穿件好看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有什麼不好呢?而你非要說她蓬頭垢面出來見人也挺好的。

中國人獨特的英語發音可能是世界上最難聽的發音,這應該是MZ的獨創。

這是有道理的。

首先,漢語和英語分屬兩個截然不同的語系——漢藏語系和印歐語系,或者簡單點說漢語是象形文字,英語是拼音文字,反正發明原理和思路差異很大就是了。

其次,剛才說到,漢語發音講究字正腔圓的同時還特別講究單個字的音調,而英語發音就隨意多了,只需注意強弱即可。

從以上兩點就可得出一個極端但是有價值的結論:漢語發音最難,英語發音最簡單。

由於漢語發音最難,所以說英語的人很難說好漢語;由於英語發音最簡單,所以說漢語的人很難說好英語。

但是畢竟漢語發音最難,英語發音最簡單,所以中國人顯然更有優勢。

注意,不能用數學的思維去理解以上的推論。

上面也提到,英語發音的關鍵是玩轉十來個母音,剩下的注意弱讀就可以了;而漢語有幾十個音,之所以沒有說有幾十個母音,是因為漢語的讀音里有聲母和韻母之分,沒有母音和輔音之分。

英語母音和輔音的界限是非常明晰的,而漢語聲母和韻母界限是模糊的,甚至有的就是一樣的,這就意味著漢語是可以名副其實地拼出來的,比如看到「zizhengqiangyuan」就能拼出「字正腔圓」,每個音(無論是聲母還是韻母)都是實實在在的。

但是如果非要用英語的規則讀出來這一串字母,就有點麻煩了,因為讀英語時但凡碰到母音字母(有例外)才有可能是實實在在的,如果碰到輔音字母(有例外)就不能實實在在拼在一起了。

理一下思路。

漢語發音時要把聲母和韻母實實在在地拼(說「碰撞」或許更恰當)在一起,而英語卻只需要把輔音輕輕地輕輕地放在母音左右就好了(由此可見,自然「拼」讀純屬用詞不當)。

舉個例子:「Shanghai」經常出現在外國人嘴裡,估計你每次聽到時應該很不習慣,你可能體會到了差別,但是並沒有當回事兒,其實他們在讀的時候是以第一個「a」和「i」為主,然後把剩下的輔音輕輕地放在它們左右,最後在「i」上面重讀,而我們讀的時候則是把「sh」和「ang」拼在一起,然後再把「h」和「ai」拼在一起,然後還要分別加上四聲和三聲,而「Shang」和「hai」並不存在哪個強哪個不那麼強的問題。

對於受到漢語拼音影響頗深的中國人來說,難免不適應英語發音的方式;同理,對於早已習慣了英語發音那套思維的人一時半會也適應不了漢語發音的方式。

西方人獨特的漢語發音同中國人獨特的英語發音一起,可能構成了世界上最難聽的發音。

不過說到底首先是認知問題,然後才是技術問題;技術問題從來不是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為英語 的精彩文章:

TAG:不為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