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嘗試到超越,這個追夢女孩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從嘗試到超越,這個追夢女孩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GIF

故鄉與遠方

倪瑩自幼過著十分簡單的生活。童年是對她性格塑造影響最大的一段時光。

當地小學被拆遷後,她被父母送至附近農村裡的學校繼續念書。「當年那段純樸快樂的生活帶給我的巨大影響,是如今身處繁華現代的新加坡後,我才感受到的。」倪瑩總結道。

「那時的生活很簡單,每天傍晚母親會牽著我的手去小路上捉螢火蟲,我也常常會和小夥伴們在水溝里捉蝌蚪、螃蟹或是騎著自行車去賣二手舊物……年幼的同學們在自己洗衣做飯之餘,還要照顧弟妹,但他們依舊單純快樂。正因如此,他們的夢想也很簡單,僅僅是希望弟妹們能夠健康成長、闔家平安。」

無論是遇見的人還是經歷的事,那段「包裹著溫情,簡單而純粹的童年時光」都深深地影響著她。

雖然身邊的大多數同伴都習慣也喜歡生活在熟悉而充滿溫情的環境里,但倪瑩的心中卻嚮往著更大的世界,所以她選擇了出國留學。

15歲時,倪瑩毅然決定加入新加坡政府的全額獎學金項目,並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激烈的選拔成功入選。她說,那是她人生之中的第一次飛行,緊張而難忘。

那時的她或許還不清楚,這場關於遠方的旅行,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她與世界的緣分。

走出「迷茫期」

抵達新加坡之後,倪瑩開始了她漫長的求學之路。然而,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大學的第一年,我其實特別迷茫,有段時間我甚至近乎崩潰。」

主修商科的她坦言,除了繁多的社團活動外,每天的時間還被各式各樣的小組討論和presentation所充斥,完全沒有閑暇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交流與分享。從小熱愛寫作、善於分享的她,一直渴望能有一個契機去接觸、認識到更多有趣的人和事,並且通過這種形式激發靈感、獲得成長。

「雖然有很多小組討論和社團活動,但大家的側重點更多的還是在於如何取得高GPA或是社團分數,以便更好地就業。」她說她並不反對以高分或者就業為導向的教學體制,但除了這些,她認為「發掘和培養興趣」也同樣重要。

然而,她所處的環境對於「興趣的發掘和培養」並沒有像對於「學業與就業指導」那般重視。她說,在一節商務法律的課堂上,教授問有多少人要去其他國家交換的時候,全班只有她舉了手。當教授問『這麼好的出國機會為什麼沒人願意參與時』,只記得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道:不想耽誤了學業。

即使如此,她依然只身前往歐洲交換半年。在交換期間,她發現歐洲同學們非常擅長規劃時間,課業、實習、健身、娛樂通通可以兼顧,並且他們對所學的知識真的都充滿了探究精神,不僅僅是為了拿高分。

「如果沒有那半年的交換經歷,或許現在的我,依然處在迷茫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要成為誰。」 她建議道,「不要在求高分和找工作的過程中,錯失了本該有的成長和快樂體驗。」

與世界的緣分

17年的大年初一,倪瑩是在去往丹麥的飛機上度過的。半年的歐洲之旅,讓她結識了很多來自世界各地有趣的人。

「比如我的Buddy就是個很有意思的女生,她今年25歲,卻才剛剛上大一。在高中畢業後,她開始了為期5年的gap year。她作為backpacker獨自去過很多國家,並在去寮國的旅程中認識了她現在的澳大利亞男友。」

「還有一位明明已經40多歲還在讀研的韓國學者在德國留學時結識了自己的德國老公,後來二人列了個最宜居住國家的清單,然後把那些可愛的國家都走了個遍。」

除此之外,倪瑩還認識了一個特別投緣的馬來西亞的女生。這個女孩給她講述了不同國家的英語發音問題。因為接觸到了這個經歷十分豐富且對發音有獨到研究的朋友,倪瑩開始嘗試學習不同的英語發音,並且當參與公司面試時,會根據不同的公司試著調整自己的accent,她發現這對她的面試有著奇妙的輔助作用。

「以前我會覺得Singlish不太好聽,但其實它僅僅是一個國家獨有的交流語言而已,就像各地的方言,並不應該出現什麼難以啟齒的問題。不過適當調整自己的accent以便達到和各國人交流的目的也是對其他人的一種理解與尊重。在交流中談到新加坡的語言文化,並說給各國人聽,他們會覺得十分有趣。同時,我們也在分享之後感受到了各國語言的魅力和交流的真正意義所在。」

倪瑩說,交換時遇到的這些對生命充滿熱情的人,為她打開了許多的窗口,讓她看到人生這所學校,充滿無限的可能性。

「選擇你喜歡的一路走下去是一種享受生活的方式,無需把所有喜歡的、夢想的都變成工作,也是一種享受生活的方式。」

對倪瑩而言,留學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學業和就業,而是去接觸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情,最大程度地與這個世界碰撞,然後反彈回來遇見更好的自己。

做一個有情懷,更有實力的人

接觸的人多了,倪瑩發現成功者大多平易近人,他們的眼神中更多的是嘗盡人間冷暖後積澱的溫柔和歷經世間滄桑所學會的包容。

秦玥飛——黑土麥田的創始人,是倪瑩的男神。秦玥飛從耶魯大學本科畢業卻放棄富貴路,投身中國鄉村的故事,讓她十分動容。這讓她漸漸明白,讀書的終極目的不是讓我們越來越感覺「高人一等」,而是讓我們在擁有知識和閱歷之後,看看我們身處的這個社會,看看周圍的人,去思考在短暫的生命里我們如何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每一個平凡人,幫助他們實現更好的生活。

倪瑩提到世界銀行主席Jim Yong Kim的一段演講—— 「在科技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很多非洲的孩子也能通過手機看到外面的世界。當他們看到外面的世界原來比想像中更美好更幸福的時候,他們是否還能滿足自己的生活,是否會感受到不公平呢。」 這讓她聯想到她心中的教育——「讓那些沒有機會接受到良好教育區的孩子,獲得平等的教育,從而擁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和更幸福的人生。」

抱著對教育的一腔熱忱,倪瑩在忙碌的學業中特意抽出了3天的時間,從新加坡飛到北京參加新東方為期三天的管培生選拔。她說:「參加新東方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身的能量與勇氣,卻也讓我確確實實地意識到了自己的渺小與天真。或許,它不是我真正該去的地方。」

「情懷一定是有實力的人來講的」,這是那三天的經歷帶給她最深刻的感悟,「所以在自己的實力和權力還沒有足夠強大到可以支撐起所謂的夢想時,我會繼續努力。」

結緣夢工坊

「優秀的年輕人至少是一個受歡迎的人,一個渾身充滿正能量的人,一個人格完善的人。對於優秀的中國青年人來說,量化的收穫應該是水到渠成的產物或者自然而然發生的」。倪瑩說,夢工坊的這段話給了她力量,讓她相信這是個無論如何都不想錯過的機會。

倪瑩自詡是一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一個心繫祖國的追夢者。15歲就踏出國門的她,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夠更好地回來——如何把那些學習到的知識、接收到的正能量、體會到的感受傳遞給更多的年輕人。

「當我了解中國傳媒夢工坊要"努力成為向世界介紹中國的一部分,且希望中國優秀的青年也成為夢工坊的一部分"時,我相信夢工坊是最適合我,適合我們這一代有夢想、有思想的年輕人的築夢平台」她如是說。

倪瑩坦言夢工坊是2017年最大的收穫。短短10天,就讓她遇見了在各個領域通往極致的逐夢年輕人。

「有些人光芒萬丈,溫暖卻不刺眼,明媚卻不張揚;有些人靜水流深,聞喧享靜,簡單而自由。」這是她的原話。她說,她第一次發現,優秀的人,也可以各有各的姿態。

與來自不同地方有著不同經歷的年輕人,產生有趣的思想碰撞,讓她深深的相信,每個人都能活出自己獨特的精彩,每種生活都值得被理解被祝福被期待。

也是因此,她會繼續堅持她一直以來的習慣,做一個普通的體驗者、一個平凡的記錄者,努力成為一個「善良的、有溫度、有深度、有態度的人」。

-THE END-

你有什麼想對夢工坊說的,歡迎留言

編輯 陳楠 王佳珺

文案 彭思思

排版設計 周思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夢工坊 的精彩文章:

最怕你忙著回家,可還是錯過了這頓飯

TAG:傳媒夢工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