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帝都消失的年味里,北京還殘存了這些記憶中的美味

在帝都消失的年味里,北京還殘存了這些記憶中的美味

北京,這個被叫做帝都的城市,這個有著首都重任的城市,最近幾年的年味越來越淡了,甚至還被吐槽是一座「過年變空城」的城池。

這樣的北京,在你沒有看到的地方仍然存在著自己的年味。

在一個不大的衚衕里,年事已高的李爺爺打開冰箱,拿出了一份晶瑩剔透的肉凍兒。

在北京這地兒,把肉皮,加上了豆子、花生、鹹菜和豆醬後一起煮,然後放進冰箱凍成肉凍,這就叫豆兒醬。作為升級版的肉凍,這貨是以前北京每家每戶都會做的過年食物。

為啥只有過年吃?那是因為以前的舊時候,哪有冰箱這種高級貨啊。把煮好的肉皮,放在外面拿蓋蓋上,用不了幾天就能變成涼涼的肉凍了。肉皮里的膠原蛋白,讓肉凍更容易成型,還能創造入口即化的口感,是過年極佳的下酒小菜,蘸著蒜泥味道絕贊。

雖然現在有冰箱,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但是李爺爺表示,這個菜還是過年做最有年味,是一道團圓的菜。

北京的年味越來越淡,可能和消失的糖瓜也有不小的關係。這是一個可能被這座大部分外來人口的侵入,所慢慢遺忘的食物。

這東西,以往都出現在春節,衚衕里家家戶戶的灶台上。過去都講小年要祭灶王爺,麥芽糖和糖瓜,是最常見的灶台擺品。

小時候,粘粘又甜甜的它,讓很多熊孩子愛不釋手。但是灶台上的不能吃,父母會打手的!不過一般家庭都會買很多專門給家裡的孩子吃,然後大人呢,則會對著灶台,口中念念有詞。

這時候一般都會吟一首《祭灶謠》,其謠曰:「灶王爺爺你聽著,廚房裡你見天瞄著過。我頓頓省吃又儉喝,拋米撒面是一時錯。爐窩裡骯髒是娃哩多,你老人家可得擔待著。這糖瓜吃不了全拿著,捎給玉皇大帝嘗一嘗。我這裡與你把頭磕,上天去可要與我把好話說。初一你早點回來別耽擱,到咱家吃我蒸的棗山饃。」

生活不算富裕的年代,這小小的糖瓜,組成了心中那對年的絲絲甜意。如果現在有孩子對著糖瓜叫菠蘿蜜,那就買個給它嘗嘗吧。

現在北京城裡洋溢的年味。更多的是火紅的燈籠、春節快樂的字樣、門口貼著的倒福、還有餐桌上的餃子。

不管富裕還是窮苦,不管幾個人,過年,餃子是一定要吃的。但是按照北京的習俗呢,這個餃子,大可不必必須大年30吃。一般大年30都是大魚大肉,年夜飯吃完開始剁餡,過了0點不再動刀,大年初一煮個「五更餃子」。

大年初一這個餃子,可能素的會比較多。寓意呢,是素餡餃子,吃的一年都「素素凈凈」。先上供,然後回屋裡小孩給老一本磕個頭,拿了壓歲錢,出門放了個鞭炮,開啟新年的第一個好彩頭。之後,全家人就可以把新年這熱氣騰騰的「第一口」吃進胃裡,開啟新的美好的一年了。

然而,這一年,孩子們最喜歡的並不是餃子、也不是年菜兒。除了揣在兜里還未上交的紅包,他們最愛的還是奉在佛堂的「蜜供」。

蜜供是一種饞了糖的糕點,最傳統的蜜供,有點像一個小塔,過年時沒有蜜供,那可以是對佛祖和祖先的不敬,就算寒酸的小蜜供也無所謂,但是一定要有。

不同收入的家庭,家裡的蜜供也不一樣。種類越多,糕點越精細的蜜供塔,越出自大戶人家。一般家庭可能也就是只有一個小小的糕點寶塔,那也夠了。

但是現在可能就是放點點心了,其實蜜供是一個很好吃的過年甜點,卻因為「放點心省事」這個不可抗力的因素,也慢慢的淡出了北京人們的年了。

老北京失傳的點心和菜肴已經夠多了,可能身為外地人的你,覺得芥末墩兒難吃,但是它的特色確實是無法替代的。這種清爽、利口的菜品,也是過年大魚大肉後的一個解膩神器。

不過你這樣想想可能就會豁然開朗了。當全中國都在吃餃子和年糕的時候,北京還有這麼幾樣過年能說得出口的傳統,對於這個在現代化中失去不少年味的城市,也實屬不易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吃箘 的精彩文章:

紫色的番茄醬你聽說過嗎?太驚悚了
肯德基出新雞翅啦!裡面藏著的竟然是米飯?

TAG:愛吃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