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好媽媽,不會用懂事來綁架孩子!
昨天,帶果果去科技館,在休息區休息時,看到一個媽媽和兩個孩子在吃零食,姐姐也不過四五歲的樣子。
弟弟把酸奶喝完了,看到姐姐的還沒有喝,就拿過來就要吃,姐姐不同意,遂弟弟大哭,媽媽對姐姐說:「把酸奶讓給弟弟喝吧,你吃蘋果。」姐姐說:「可這是我的,他的已經喝完了」「乖孩子,我大姑娘最懂事了,弟弟小不懂事,咱們讓著他,家裡還有呢,咱們回家喝哈」。
弟弟一聽,快速拿過了酸奶,下巴上翹,嘴唇微揚,腦袋還左右晃著,一副勝利的表情瞅著姐姐。我看到小女孩眼睛裡擒著眼淚,委屈的坐到了一旁,把媽媽遞過來的蘋果扔到了袋子里,什麼也不吃了。
看到小女孩委屈的模樣,我真的感覺好心疼她,好想過去抱抱她。當時我想,小女孩會不會想,下次她想要某種東西的時候也學著大哭,學著不懂事,媽媽會不會就會向她呢?
小區群里的一個媽媽,工作非常忙,經常忙到半夜才回家,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有一次,她跟小區里的媽媽們說,他們家的孩子特別的懂事,有一次,因為前一天加班很晚回家,第二天上午10點多才起床,等她起來開門的時候,發現3歲的兒子正對著門坐在小凳子上。
姥姥說,孩子已經在門口坐了一個多小時了,讓她進屋叫醒你,孩子卻說,叫醒媽媽,媽媽會生氣的,坐在門口,媽媽一開門就能看到我了。這個媽媽當時學這件事情的時候,透過屏幕都能感受到她內心洋溢著的喜悅與自豪,因為她有一個這麼懂事的孩子,這麼體諒媽媽的辛苦。
可是我的內心真的好難受,彷彿看到了一個小小的身影坐在板凳上安靜的等待媽媽,只為了讓她的媽媽多睡一會。
如果是果果,在媽媽沒有起床的周末,她一定會跑過去,拍著叫著讓媽媽起床陪她一起玩,如果我沒有醒,有可能還會用手扒開我的眼皮,強迫我睜開眼。可我覺得這才是一個有安全感的3歲小人該有的樣子。因為她起床的第一想法就是要媽媽陪自己玩,而且她不用擔心她的這些舉動會惹媽媽生氣,不會因為叫醒媽媽,媽媽會責備她不懂事。
記得果果2歲時,一次因為吃飯時手舞足蹈,一不小心把飯碗打破了,立馬嚇的大哭起來。然後小聲的跟我說,媽媽,我打破了碗,是不是就不乖了,你還會喜歡我嗎?我說:當然啦,媽媽永遠都喜歡你,你乖的時候,不乖的時候,生氣的時候,開心的時候,無論你做什麼,你都是媽媽的那個寶貝,都喜歡你。小人瞬間破涕為笑。
在孩子6歲前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每個孩子都會時不時的來確定媽媽是否愛自己,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我們經常說寶貝乖,懂事媽媽就愛你,那麼孩子就會想方設法的「讓自己變的懂事「,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希望被媽媽愛的。
記得美國一個著名的猶太心理學家在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的實驗中,收到過一封來自監獄服刑犯人的來信:小時候有一次,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的、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見中間的一個又紅又大的,非常想要,這時弟弟搶先說出我的想說的話。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地說,「懂事的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
於是,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把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誇我懂事,並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勵給了我,我終於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我又學會了偷、搶,只是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
雖然這樣的事情並不一定會發生在我們的孩子身上,但我們一句簡單的懂事,聽話,無外乎是用了最低廉的成本達成大人的需求,從而獲得讓我們滿意欣喜的回報。
我們經常說不要給孩子貼上「膽小,害羞「等等這樣的負面標籤,可當我們不斷的強調孩子懂事的時候,又何嘗不是給孩子貼上了懂事的標籤呢?前面的姐姐因為媽媽要求她懂事,她不得不讓出自己也非常喜歡喝的酸奶,而這個懂事,這個讓是充滿了委屈的。三歲的小男孩她能坐一個小時不打擾媽媽,只是因為他希望用自己的懂事來換得媽媽真正的陪伴。而這種懂事的標籤也往往違背了孩子的天性。
而當孩子在不斷的被我們要求懂事的時間裡,孩子往往會真的變「懂事」了。他們壓抑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不允許自己淘氣、無理取鬧……不斷的維護自己是個「懂事孩子」的形象,以此期待讚許、表揚與認可。但試想,如果將來有一天,當他們所悉心維護守護的「懂事」的形象崩塌了,將會發生什麼呢?可想而知,不是嗎?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星星,我們不需要用懂事來綁架我們的孩子,而是需要用我們真正的愛去接納孩子內心真正的聲音,讓他們知道,即使你不懂事,媽媽依然是愛你的!
我是育兒達人果媽,想探討更多的育兒問題,歡迎關注我,一起交流共同成長。


TAG:果媽育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