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竹溪重拍《封神演義》?這些寨堡或是取景地……

在竹溪重拍《封神演義》?這些寨堡或是取景地……

現在竹溪境內的一些山川和古迹,隱約透射出戰爭的刀光劍影,如大營盤是不是姜子牙的屯兵之寨?絕龍嶺是不是聞太師的亡命之地?此外還有鬼門關、迷魂陣等兇險地名,背後有那些傳說?要了解清楚這些,務必從竹溪的歷史說起!

庸國發源於夏,發展於商,興盛於周,亡於春秋。《史記》載:周王稱庸王為庸伯。

庸國在春秋之前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歲月,其建國歷史具有連續性、穩定性。庸國在夏時,或最遲在商時就已經成了較為統一、相對穩定、中間無間斷的國家。如果從夏時算起,就有1700多年的歷史,如果從商算起,也有1100多年的歷史。

古庸國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個發祥地,與黃河流域的古殷商之地一樣,同是中華文化之搖籃。在輝煌文明的推動下,古庸國曾經盛極一時。

庸國起源

史記

史載商朝晚期,紂王殘暴無道,與此同時位於西方的諸侯國周國任用姜尚為相外行王道內恤於民而逐漸強大起來。西伯侯周文王、周武王父子將伐紂,為了確保取勝事先秘密爭取了南方強邦庸國的支持。商周牧野之戰武王親率周軍2萬,以庸人5萬作先鋒,另率蜀、羌、髳、微、盧、彭、濮等國軍隊。武王以庸軍為其先鋒和主力這點足以證明當時的庸國軍力國力是何等強盛。

《史紀?周本紀》載:武王伐紂,跟隨的有「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八國,然以庸為八國之首」。正因為周朝是在庸人的鼎力相助下建立起來的,所以歷代周王即便是在庸國國力最弱的時期均對庸國國君特別尊重。《史記》載:周王稱庸王為庸伯,而稱秦王為秦公,稱楚王為楚子或楚君。周朝諸侯國眾多,但各諸侯國之間是有嚴格的等級的,諸侯王中伯爵是最高級別,在當是能冠以伯爵的諸侯王是屈指可數的。西周的《宗周銘》里詳細記載了庸人助武王伐紂的功績,這便是成語「鼎鼎有名」一詞的來歷。這也是古大庸帝國歷史上國力頂峰時期的重要標誌。

《尚書》上說:「武王興兵伐紂,庸率盧、彭、濮等八國以兵相從。」 由此可見:上古之時,「庸」即為勇武之族,武王伐紂之際,「庸」為「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八部聯軍之首。公元前約1100年,商朝末年,年輕的庸君率西部八個諸侯國,追隨周武王討伐殷商,建立周朝。這件事曾被孔子載入《尚書》:「武王伐紂,庸首會焉。」庸首,就是庸國的國君。

那一天正值甲子日的黎明時分,周武王親領大軍來到商都城郊的牧野,左手舉著黃色的大斧,右手舉著白色的旄牛尾巴,甲光向日,金鱗次開,全軍誓師大會上,武王發出莊嚴的號召:「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啊,我友邦的國君和輔助我的大臣們,以庸國為首的八國聯軍呀,請你們舉起槍,拿起盾,豎起矛,聽我來宣誓了!

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庸君,自然在那次血戰中立下汗馬功勞,改朝換代以後,武王封庸國為三監之一,與邶國、衛國一起監控紂王的兒子殷君武庚,以防謀反。當時三監的布局是這樣的:鄘國(此時「庸」,寫作「鄘」有監聽之意)守衛在朝歌以南,邶國守衛在朝歌以北,衛國守衛在中心朝歌。

清代學家楊應乾作《上庸賦》,頌云:「善兵振旅,從周伐商。孟津大會,虎噴龍驤。武成既告,於湯有光。分茅授土,各守封疆。」 牧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先發制人的著名戰例。它終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確立了西周王朝的統治,為西周時期禮樂文明的全面興盛開闢了道路。

現在竹溪境內的一些山川和古迹,還能隱約地倒映出三千多年前那場戰爭的刀光劍影,譬如,大營盤是姜子牙的屯兵之寨,絕龍嶺是聞太師的亡命之地,此外還有鬼門關、迷魂陣等兇險地名,所謂的聞太師墓,自然是他死後的葬身之所。

庸國滅亡,漢江自刎

公元前611年,曾經是西部八國之首的庸國聯合蜀、麇兩國,發兵攻楚。

楚國欲稱霸中原必先稱霸南方諸蠻,而庸國則是其眼前的第一道障礙。楚國的強大使它頻頻挑戰昔日宗主國庸國的權威,並一度會盟南方諸蠻自立為諸蠻之首要求南蠻各部定期向楚王納貢賨賦,庸王及諸蠻均對此忍無可忍而又無可奈何。當時,庸國及其大小屬國統治著長江以南澧水流域、沅水流域、秀水流域的大部以及江北的鄂西南等廣大地區。而起源於白河、鄖縣一帶,以漢水上游地區為中心,統治著鄂西北及陝南地區的麇國為當時活躍於陝、鄂、湘、川邊區的濮人的宗主國。

庸、麇兩國均對楚國的驕奢痛恨已久,曾多次密謀共同滅楚,而苦無良機。公元前611年,楚歷經三年大旱,國內民怨四起,政局動蕩不安,戎族乘機爭奪其西南和東南領土,相繼佔領阜山、陽丘等地。庸麇兩國認為時機已到,將行天道以滅楚,為示誠意庸伯將王子子羽遣往麇國以表決心。是年8月,庸伯率領群蠻,麇領百濮將聚於選(今湖北枝江)伐楚。三軍走到半路上,當年跟隨庸國一道會戰牧野,助周滅商的西部八國之一蜀國的軍隊,這一次卻突然打退堂鼓。麇國的軍隊一見蜀軍變卦,也在路邊紮下營寨不走了。高舉滅楚大旗的盟主庸國孤軍深入,結果大敗。

翌年,楚國余恨未消,聯合秦、巴兩國,三面進攻。一直打到庸國的首都方城山。庸國滅亡。我們的庸伯是一條血性漢子,面對盟軍的背叛猝然臨之而不驚,一切還按原計划進行,謀略稍遜一些,但是古往今來,誰又是常勝不敗之師!

庸國滅亡後,庸國王子子羽見家國盡失痛心疾首,不忍受辱於漢水上游的堵水之濱(今湖北省竹山縣境內)引劍自刎。上世紀竹山縣境內的田家壩鎮出土的古庸國銅戈就是這一史實的最好佐證。(銅戈上「庸王子凡之子羽戈」字樣清晰可辨。)

孤軍遠征的庸人既不平庸,亦非中庸,忠勇俠義,剛正豪爽,嫉惡如仇,鋤奸除霸,似乎恰恰便是世代庸人的天生秉性。

商代,庸為侯國。定都於竹山城東南四十一里的方城山。《括地誌》載:「方城山,庸之都城。其山頂上平,四面險峻,山南有城,長十餘里,名曰方城。」《湖北通志》載:「方城,天險之保障。」

庸國的疆土。唐代大型歷史地理學著作《括地誌》說:「房州竹山縣及金州,古庸國。」唐時金州(今陝西安康)上古為金國地。據清雍正《陝西通志》記載,陝西的平利、安康、漢陰、石泉、紫陽等地,「周時為金國地。」這些記述為庸國地盤有今十七縣之大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十七縣之大,是指庸國疆域在春秋時達到頂點,據有今陝、川、渝、鄂四省毗鄰的竹山、房縣、保康、神農架、竹溪、平利、旬陽、安康、漢陰、石泉、紫陽、嵐皋、鎮坪、城固、巫溪、巫山、奉節等十七縣。古庸國的領土分布在今重慶大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以及湖南西北部地區,面積可謂遼闊。

歷史上著名的屈原就是秭歸人,其先祖就是庸國的一位國君伯庸。

夏商時代,庸人擁有獨特而豐富的文化形態,張良皋在其《故國神遊》中考證古庸國盛產五金,由此提出庸國是「鑄鐘大國」,掌握著先進的青銅技術,是以又被稱為「鏞人」。商代的許多鼎器、大鐘都是庸人的傑作。

庸人因善於築城建房又被稱為「墉人」,史載公元前1059年,周請庸人築都於洛邑,今竹山縣文豐鄉皇城村的古庸方城遺址的城牆歷經三千餘年風雨仍然屹立,表明了庸人高超的建築藝術。

庸人又是史料中所稱的最早飲茶的先民,「茶風源於巴山楚水間」。

據王國維對庸史的研究成果和《通志氏族略》及蒙文通的《古代民族遷徙者》記述:堵河流域的上庸,堯時是其長子丹朱的封地,丹朱在此發明了棋類博弈遊戲,與父帝堯戰于丹水之浦。「堯時庸人善弈,性狂放狡黠」。 庸人還擁有強大的軍事技術,《古代軍事考》說:「惟庸人善戰,秦楚不敵也。」按我們今天的話說,庸人是當時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這使他們能夠建立起強大的軍事力量,在眾多的方國中,擁有超強的綜合國力。

庸國,在一千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明,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中國古代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 End -

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設計和組織領導,設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統一行使監管城鄉各類污染排放和行政執法職責。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主體功能區配套政策,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

——十九大報告摘錄

大家都在看

?竹溪首任知縣曾熙,風流事至今令人臉紅……

?狗年說狗!竹溪人快來看圖猜成語,猜對有獎!

?呂洞賓來了!且與竹溪這人淵源頗深....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忌諱,竹溪人知道多少?

來源:孟正聖

審核:任睿 編輯:雷黎、尹亞輝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竹溪要情 的精彩文章:

每年春節都在說,但總有人中招……

TAG:竹溪要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