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禪給諸葛亮蓋了一座廟,卻惹來一場麻煩

劉禪給諸葛亮蓋了一座廟,卻惹來一場麻煩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三國時期良臣勇將燦若群星,其中最耀眼的一顆,當屬蜀漢丞相諸葛亮。三國之中,以劉備的起點最低,一度靠編草席賣草鞋為生,但他卻能從一個落魄至極的窮漢,變身為地方數千里、雄兵十餘萬的一國之君,第一功臣當屬諸葛亮。正是在諸葛亮竭忠盡智的扶持輔佐下,劉備才打下一片錦繡江山。

諸葛亮最為可貴之處有兩點,一是他的傑出才幹,二是他的無與倫比的忠誠度。古來有諸葛亮之才的人並非鮮見,但有才同時,具有諸葛亮那樣的忠誠度的人,可謂少之又少。近在眼前的例子就是司馬懿,才華不次於諸葛亮,但忠誠度卻大打折扣,他利用曹家皇帝的信任,獨攬大權野心勃勃,最終把曹家天下據為己有,留下千載罵名。

諸葛亮在蜀漢,可謂名副其實的功高日月,國之干城。諸葛亮與劉備之間的關係,也被後人譽為千古君臣典範,真正做到了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腹心,但劉備死後,諸葛亮與劉禪之間的關係卻非常耐人尋味。劉備死前,曾給劉禪與諸葛亮之間關係定下基調:「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表面上看,劉禪謹遵父命,事無巨細皆決於亮,一切都由「相父」諸葛亮做主,自己做個甩手大掌柜,坐享清福。君臣之間看似和諧相處,相安無事。雖然諸葛亮忠心不容置疑,但劉禪身為一國皇帝,卻處於幾乎完全被架空的傀儡地位,即所謂的「政由葛氏,祭則寡人」,成了名義上國家元首。其中苦辣酸甜,只有他自己能體會到。

諸葛亮死後,劉禪對諸葛亮的真實態度,卻露出了幾分端倪。首先諸葛亮死後,劉禪就廢除了丞相制度,諸葛亮的繼任者蔣琬、費禕、姜維等人,都只能擔任大將軍、大司馬等職位,原來的丞相之權,被劉禪和大臣共掌。第二件事是諸葛亮病故後,劉禪曾下令禁止大臣們前去弔喪,只有譙周一人因提前動身才得以成行。

第三件事,是為諸葛亮立廟之事。諸葛亮死後二十多年時間裡,蜀漢一直沒有為他建立一座廟宇,供後人憑弔祭祀。《襄陽記》記載,諸葛亮死後不久,各地請求為諸葛亮立廟,被劉禪否決。直到蜀漢滅亡那一年,大臣習隆、向充向劉禪上書,請求給諸葛亮立廟。劉禪才在遠離成都的沔陽,給諸葛亮建了一座廟。

不過,這座姍姍來遲的諸葛亮廟,卻給劉禪惹來了一場麻煩,後人因此評論他違背禮制,不懂禮貌。《宋書》就認為劉禪給諸葛亮立廟,「禪又從之,並非禮也」。按常理說,諸葛亮堪稱蜀漢的救世主式的頭號功臣,別說給他立一座廟,就是給他立上幾十座廟、上百座廟,也不為過,劉禪給他立廟,為何會招來非議?

原來,這與當時的禮制有關。三國時期,仍然沿用秦漢時期的禮制。當時只有皇帝、國君級別的人物,才有資格立廟。《周禮》記載:「凡有功者,銘書於王之大常,祭於大烝。」有功之臣的祭祀方式,是把其靈位配享皇帝的太廟內,而不可單獨立廟。當時雖有一些威望較高的名臣名將建有祭祀廟宇,但都是民間行為,嚴格來說屬於違規行為。

因此可見,劉禪廢除丞相、禁止給諸葛亮奔喪,還可說是對諸葛亮的不滿情緒的流露。而他拒絕給諸葛亮立廟,則屬於合理合法,無可厚非。他沒能堅持自己立場,向臣子妥協,給諸葛亮立廟,固然迎合了民間對諸葛亮的思念崇敬之情,但從傳統禮制角度來說,確實是違背禮法之舉,才會招來非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木說史 的精彩文章:

蜀國滅亡那天,諸葛亮的兒子喊出1句話,差點毀了諸葛亮一世英名
他們差點讓朱元璋粉身碎骨,朱元璋罰他們雙腳不沾地幾百年

TAG:木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