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胡希恕講傷寒論34

胡希恕講傷寒論34


胡希恕講傷寒論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二00八年六月


六經解—中醫奧妙





1

、傷寒論的成書背景


這本書前後都是講表裡陰陽,寒熱虛實,既有六經又有八綱,中醫為什麼要辨證,而不象西病辨病呢?

是因為那時時代太古了,當時沒有科學,更沒有更好的器械,沒法認識病,只能從疾病的反應看問題,即是從癥狀著問題,是經過長久的觀察,而發現一種規律,這是很了不起的,不是哪一個人,哪一個時代的事,是點點積累的,辨證非常細,這種規律是客觀存在的,包括治療的方法用藥。這種規律是永遠的客觀存在的,是經過長期的觀察實踐證明了的,是絕對正確的。




但對此種規律是怎樣認識呢?古人無法認識,故用諸多設想,或者把現象當本質,如中風,傷寒,中風證,汗出,惡風,就認為是中風邪,把現象當本質,這是錯的。但是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我們現在還研究的中醫,其現實意義就在這,這種規律永遠都不會變。故我們一定要把這個規律,與古人對規律的認識區別開來。這一套的結論就在《神農本草經》和《伊尹湯液經》上,當然不是伊尹發明的,無數人在長期的試驗中得出來的。從《針灸甲乙經》的序言中可以看出,《傷寒論》的序言是假的。王叔和是末晉的人,皇普謐是晉初的人,他們二個人極相近,仲景這個書,皇普謐是看到了,如果有這個序的話,序言上有撰用素問九卷,那麼皇普謐不會說仲景論廣湯液,可見,在皇普謐的時代還沒有這個序言。據我推測估計在南北朝或五代的時候,後人加的。




到後代為傷寒論註解,從成無已開始,根據《內經》給《傷寒論》作注,就因為這個序言,害人不淺。這本書決不是張仲景獨出心裁的著作。特別是厥陰病四條,為什麼不出治法呢?可見這四條正出自於《湯液經》,仲景對厥陰病的提綱也不滿意,要滿意的話,後面方劑裡頭烏梅丸、當歸四逆,都應該是厥陰病,雖治療的是厥,但這條是厥陰,仲景為什麼不擱在頭前呢,就是因為與提綱不一致,所以單獨寫後面的一章,就是辨厥利嘔噦病脈證並治,王叔和卻搞到一塊了。




2

、六經的本質


六經是這個規律的六個病型,就是表,里,半表半里,是疾病反應的病位,這六個病型是客觀存在的,是不是與經絡有關係,這是古人的看法。

如果搞到經絡上,那麼就自然而然的對疾病的認識就出了問題了,《內經》上的六經與這書上不一致了,這個書上表裡相傳,由表傳半表半里,再傳里,也有由表直接傳里,所以有太陽陽明病並,有太陽少陽並病,有少陽陽明並病,沒有陽明太陽並病的,都是表裡相傳,內經不是呀,內經是外經絡,內臟腑,都有經絡,經絡就是表,你看看這就沒法說了。所以這個注家也是的,陽明也有表證,太陰也有表證,沒有無表證的,這個錯誤從哪來的呢?就從古人的認識,六個病型,與六個經絡,傷寒的惡風,一般的中醫的認識,有風邪,有寒邪,在表。這對中醫的發展有問題,所以有風邪在這,是治中風的葯,都是驅風的葯,是有寒邪在這裡,是治太陽傷寒的葯都是散寒的葯,不但把病的認識搞錯了,而且把葯也搞錯了。所以現在人認為,桂枝是驅風邪的,咱們心臟病也用它嘛,它不是驅風邪呀。可是這個風邪寒邪之說,說邪是從表來的,就是風到這來了,寒跑這來了,……怎麼能主觀的設想呀。至於這個溫病呀,也是吳鞠通搞的,又有暑溫,又有秋溫、春溫,這東西中醫這麼搞下來了,整個理論都歪曲了,越搞越離開事實了。這溫病張仲景講,發熱而渴,不惡寒為溫病,與太陽病比較。這個渴在這個書上全是里熱,又如太陰病,下利不渴者屬太陰,渴而下利,熱利,用白頭翁湯。發熱而渴,不惡寒,說明是里熱嘛,是什麼呢?陽明篇就提了,陽明外證云何,身熱汗自出,不惡寒,但惡熱。溫病就是陽明病的外證。不就是白虎湯證嘛,太陽說了,發汗不行,否則轉成風溫,下之不行,只有清熱一個辦法,雖沒明說,但書裡頭全包含了,又如梔子豉湯,三黃瀉心湯,大黃瀉心湯,白虎湯,白虎加人蔘湯,都是去熱的,真要是掌握好了,一樣治溫病。這個看法是錯誤的,所以我說傷寒中風是要不得,但作為太陽病的二種證型是可以的,沒有風濕寒邪之說。

此書有些是很對的,在規律方面必須要掌握




3

、八綱解


我們認識一下八綱,首先要認識這個位,這個病位,表,就是體表的表,就是人的軀殼,就是人的皮膚,再裡頭是肌肉,再裡頭是筋骨,皮與肌肉筋組成的就是體表,在人的最外頭,如果疾病反應在這個病位上叫表證,里就指人的肌裡頭,肌裡頭就是消化管道,由大小腸胃所組成的消化管道,疾病集中反應在這裡頭就是里證,那麼半表半里,里之外,表之內,就是胸腹腔間,就是一切臟腑,除了腦髓外,都在這裡頭,這就是半表半里。

我們說的八綱,其實是九綱,它有半表半里呀,古人把它包含在表裡裡頭了。




另外呢就是陰陽

,咱們說陰證陽證,不是現在辨證說的陰虛陽虛,注家都搞到那裡去了,它這個陰陽是指的性,

陰性,陽性,就是一個太過,與不及二個方面。人有了病了,生理機能要改變,尤其代謝機能首先改變,一方比健康人太過,另一方面是比健康人不及,現在連證候和脈全是這樣,就是太過與不及,太過是發了的興奮的,亢奮等證狀,此為陽性證,反之沉衰的,抑制的,這類的證候叫陰性證,故有了疾病,就會發生這樣兩類的變化,所以病千變萬化不外乎陰陽二大類,

但陰陽中還要辨寒熱虛實,寒和虛都是不及,都屬於陰證之類,熱與實都為太過,也都屬於陽證之類,陽證中有些特殊的陽性,在辨證上與治療是有關係的,也要辨。一種是熱性的,一種是實性的,虛寒與熱實是相對的,這四種都是統屬陰陽。所以陽證裡頭有陽熱,陽實,陽實又熱叫陽實熱,也有陽虛熱,陽證中的虛證,但他有熱,即虛熱證,陰證也是一樣的。在病情上說只有陰陽二大類,我們的六經呀,就是反應到表裡、半表半里,或陰或陽的六類,在此基礎上還要分析虛實。此書裡面仲景即辨六經,又辨八綱,表裡陰陽有了,再辨寒熱虛實,八綱不就都具備了?




這個表裡陰陽寒熱虛實,這就構成了治療的法則了,如太陽病,當發汗,是太陽病治療的法則了,也可叫治則,熱就得用寒葯,都是治則,它這個六經以至於寒熱虛實,這個治則就出來了,但只有治則不能治病,如太陽病,治則是發汗,用什麼發汗呢,還得到方證。所這個書是這樣的,先辨六經,六經是六個固定的類型了,然後再分寒熱虛實,到這個時候,心裡就有數了,知道用哪一類的法則來治療這一類的病,至於用什麼方葯還要進一步追,就得辨方證,這個書就是這一套東西。




4

、中醫辨證及治病的本質


那麼我們現在要問這麼一名話了,究竟是中醫這套辨證的方法,是一個什麼樣的方法呢?

治的什麼病?這個值得研究,這個中醫搞了這些年,還沒有人在這裡作解釋清楚,這是很重要,第一個就根據八綱,比如拿六經說,這六個類型,就是說凡有其病,病位不出表裡、半表半里,這是古人的結論,病情不出於陰陽二大類,病形不出於三陰三陽。




這個八綱六經就是萬有疾病一般的規律,一般的,不是什麼特殊的,

如太陽病,太陽病究竟是什麼病呀,什麼病也不是,但是什麼病都可以用它,就是一般的證,凡是一個病要有這個證,中醫就用這個方法來治療,沒有錯的,這是很說明問題了,所以中醫的治療方法呀,就是咱們說的辨證論治了,就根據張仲景這個書,就是在疾病的一般規律的基礎上,中醫是這麼個精神,這個疾病呀,他有一般的規律,在這個基礎上而找出疾病的一個通治的方法,這個方法挺妙的,什麼叫通治呀,你看咱們拿一個方子,治很多的病,一個病不能固定一個方子,你就拿太陽病說,無論溫病也好,傷寒也好,以及其它的各種疾病,只要發生太陽病,如果是桂枝證用桂枝方,什麼病都治,不但癥狀消失,這個基本疾病也好了,所以中醫治病的精神就是在疾病一般的規律的基礎上而治一般的疾病,通治的方法,就是這個治病的方法最好,西醫現在是非常進步了,但是在疾病一般的規律他知道了,病理生理就是疾病的一般的規律,他解釋一般的規律解釋得挺好,這是西醫對它的認識,可是在這個上面治療一般的病呀,他還沒有。




所以中醫古人通過這個臨床,通過實踐搞出這套東西,非常成功,所以,中醫,這個很重要。所以中醫要是搞科研,

拿一個病固定用一個方子,根本就不成立。

中醫是在一般的規律上治一般的病,比如用柴胡湯,你只是現柴胡湯證,我就用小柴胡湯,沒問題的。可是話又說回來了,在這個一般的規律上怎能能治一般的疾病呢?中醫有一句話比較好,就是「正邪交爭」,這個書上是的,《內經》上也是的,中醫認為人體對這個疾病呀,老是與之抗爭,事實上也是這樣,如果你要是沒有這樣一套良能呀,那非死不可,人體對外界的刺激有一種非常的抗病的方法,比如說傳染病,不是從傳染的,沒感染的人不是沒接觸過,就是因為有抗抵力,就是正邪交爭。

即使有了病了,它還要與它交爭,比如表證,就是正與邪交爭在體表,怎麼個交爭法呢,就打算出汗,就想在體表以發汗的方法,把疾病從體表排除,那麼這個裡證,就打算從里把它排除,或者吐或者下,那麼半表半里呢,就想借半表半里各種臟器的功能,而把它排出,如呼吸系、泌尿系等。

限於人的自然結構,就與疾病鬥爭的方式呀,只有這麼幾種,限於自然力,人體萬人相通,所以正與邪鬥爭離不開這幾個方位,所以就固定在一定的病位,病位哪來的呢,還是咱們這個正邪交爭,機體的本身還是主導地位,打算這個方面,或者從那個方面解除疾病,除此之外沒有了,限於生理自然的結構,這就把這個病位固定了,

病位固定了,如果機能亢奮,就是陽性證,機能沉衰就出現陰性證,這六經,六個類型,只要是疾病存在,機體就要鬥爭,要鬥爭就不出這個範圍。

所以我們在疾病的全過程內頭,這個六經八綱的反應,始終不會變,而且始終也不會超出這個範圍。




我們再拿這個治則,根據這個六經八綱生成的來歷,還可以理解一個問題,就是中醫這套辨證施治

呀,正是適應人體的機制,抗病的機制,而使得達到目的

。如表證,要發汗而發不出汗,所以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表面充斥,一發汗就好了,發汗正達到機體的機理要求。如果出汗了,病還不好怎治呢?中風證就是這樣,本來自汗出,達到汗出病還不好,《內經》上也有呀,說這是汗出而邪留,這就是我們這個機能呀,力量達不到,不是他不得汗出,象太陽傷寒,雖機能達到了,可就是出不了汗,你一開其腠理認它出點汗,邪出去就好了,這個中風證雖然出汗,但是它是

津氣虛嘛,拿《內經》的話是津氣虛,什麼叫津氣呀?人體要想出汗就是谷氣,谷氣就是津氣,就是精微養人之氣,雖然出汗,但是津氣的質和量,不足以驅邪,反倒出毛病了,汗雖然跑了,邪還乘虛往裡頭來了,我們在後世方里,就形成二大系別的不同方子,一種是桂枝湯為主的加減,一種是以麻黃湯為主的加減,其它的方子不是治太陽病的,而放在太陽篇里作什麼呢?

是為了應急之別,所以太陽篇說的最多,病不是固定的,不是太陽病,老是太陽病,隨時由於治療的關係,或者誤治,或者傳變,研究太陽變病。而且為了發汗,有些可發汗,有些不可發汗,陽明病篇也是,每篇都是這樣,反覆的說。




再有是辨六經,這個半表半里病,不象表裡單純,表證,無論是太陽病少陰病,都好辨,里證也是一樣的,最主要的就是半表半里,

如口苦咽干目眩,白虎湯也口苦咽干,也有目眩,他裡頭有熱,順著孔竅往上來,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這個提綱不夠,厥陰篇更成問題了,是不是古人對此一點也不認識,沒法認識,半表半里的部位呀,牽連到一切臟腑,你看小柴胡湯就看出來了,或這或那,不好簡單的概括,所以少陽篇與厥陰病的提綱都不夠全面,只能作個參考,怎麼辨呢?這成問題了,有辦法,它這個書上呀,除去表裡就是半表半里,所以在臨床上就採取這個法子,就是說不是用發汗的方法治療的病,也不是用吐下這類的病,剩下的都是半表半里,反應為陽性的為少陽病,陰性為厥陰病,所以這裡頭有病最容易涉及到其它臟腑,所以不好作提綱。所半表半里的方劑特別的多。




第九章辨霍亂病脈證並治


這個霍亂病,這所以叫霍亂,就是病是

暴來,揮霍燎亂嘛,上吐下瀉這類的病,是個急性傳染病,現在這個病少了




第382條


問曰:病有霍亂者何?答曰:嘔吐而利,名曰霍亂。




主要時上吐下瀉,這個病死快的很,脫水人就死了,這裡只提出上吐下瀉,並沒說病的詳細情況,第二節說的清楚了。




第383條


問曰:病發熱,頭痛,身疼,吐利者,此屬何病?答曰:此名霍亂。自吐下,又利止,復,更發熱也。




這是承上節詳述其證,初作象一般的外感傷寒一樣,也發熱頭痛身痛惡寒,同時又有吐利,表裡一起來。霍亂是自吐下,不是其它的原因,病一來就自吐下,到了無可吐下,吐利也止,如果病不好,就更發熱,起始霍亂先治傷寒,霍亂過去後來就類似傷寒的病,不是好,要是真的好,就不是這樣,所以這個病與頭前的傷寒也關係了,此為暴吐暴下,就胃腸整個的就吐瀉的樣子,雖然有表證,要舍表救里,不能管這個表證,不要拿這個當太陽陽明合病,吃葛根湯就壞了。你要是用發汗藥,古人有這麼一名話,渴而下利,小便不利,渴而下利說明喪失水分了,或者是小便頻利數,這都不能發汗,我們太陽陽明合病,它只是有表證,並下利而已,沒喪失津液,不是這麼渴。所以治療要救里了,下利太厲害了。




第384條


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陰經上轉入陰,必利。(此為第一節)本嘔,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矢氣,仍不利者,屬陽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屬陽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經盡故也。下利後,當便硬,硬則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後經中,頗能食,復過一經能食,過之一日,當愈。不愈者,不屬陽明也。




第一節說,傷寒其脈微澀,微澀是津液虛,血液不足的樣子,這是什麼道理呢?傷寒怎麼能這樣子呢,這是因為他本是霍亂,嘔吐下利止,所以現在只剩下傷寒的癥狀了,這個不是好現象,要是大便幹了就好了,卻四五日,至陰經上轉入陰,這是指傷寒說了,不是無可下利了,所以吐利止了,再到四五天,到了陰經上,即是到了傳里的時候,他要下利了,而且必利,後面有治法。




還有一條就是始終不利了,好了。本嘔吐下利也,不可治也。就是說以前是霍亂嘔吐下利,而現在是脈微澀而不下利了,脈微澀是下後更虛了,這樣子你要好好觀察,霍亂後而出現這樣脈是正常的,不要瞎治。欲似大便而反矢氣,是接著的話,要大便,但是反放矢氣,大便還是不利,此屬陽明也,這是屬於胃氣恢復的樣子,屬於胃,這個陽明是指的胃說,不是指陽明病說的,便必硬,這是胃氣恢復,津液還是不很充足,所以脈微澀,但是以後大便慢慢的要硬了。這一條有二個意思,頭一個不是個好的樣子,雖然暫時了,以後又變成虛寒下利,那還是很嚴重,第二個是真正的好了,但脈還是微澀,大便硬是因為津液喪失太多了,這是霍亂病的一個特殊情況。




下利後,當便硬,硬則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後經中,頗能食,復過一經能食,過之一日,當愈。不愈者,不屬陽明也。




這上根據上面一條的第二個部分,就是霍亂病已經不吐不下了,脈微澀,逐漸大便要硬

了,下利後,當便硬,這是指霍亂病,要是硬是胃氣恢復了,硬者能食者愈,這是胃氣慢慢恢復。今反不能食,我認為大吐大下之後,胃氣必虛,大便硬,可是不能吃東西,到後經中,頗能食,你還要觀察觀察,就是頭六天不能吃東西,轉到後經了,慢慢地可以吃東西了,就是胃氣在這時候恢復了,這也沒問題了。在後經中,這個一經是指六天,如果過了一日應當愈,否則,雖能食,但病是不好的,還是拉不出屎來,這是不屬陽明也。此時要隨證治之。但用承氣湯的機會很少,可以用蜜煎導的法子,或者麻仁丸這類的。




第385條


惡寒脈微,而複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蔘湯主之。




這是承上邊第三節,即上轉入陰必利那節,說是先是嘔吐下利,後來嘔吐下利止了,可是脈又微又澀,轉入陰經又下利了,所以這節又接著說,惡寒脈微而複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蔘湯主之。利止是指霍亂病嘔吐下利之利止,這是不病好了,是亡血,後來又惡寒脈微而複利,就是轉入陰證,不發熱,就是太陰病的下利,用四逆加人蔘湯,這是陰寒下利,本來應用人蔘湯,由於亡血,津液喪失太多了,加人蔘健胃益氣,以滋津液。此條為倒裝句。




此條加人蔘,與白虎湯加人蔘是要樣的。




第386條


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霍亂初來,頭痛發熱,身疼痛,如果欲飲水,渴的厲害,是渴都是胃有熱,這是他說熱多,可以用五苓散,一方面解表,分解水,水一分解開,吐利也就好了,寒多,不用水者,病一來,他就虛,虛就生寒,一點水也不想喝,雖然也頭痛發熱身疼痛,應該舍表救里,用理中湯,理中丸不如理中湯.




我就用這個治過,這個白礬這個葯非常好。真正的霍亂拉得什麼樣呢?不是一般的屎,是看不到的。就是紅水湯啊!那是沒完沒了,要不這人怎麼渴呢?就這個白礬挺好。白礬這個東西它起一個,它這個東西是挺苦挺酸,可是有這個病的人喝下去呀。我那是沒辦法了,來我家裡頭,因為那時我病了,打算在家開一個小藥鋪算了,養老,打算那麼樣的。好,到那找不到房子。那時候我在北京認識一個姓馬的大夫,他以前在這個華北醫學院。他直接跟我說,您老把我帶去吧,我在這也搞不出飯吃來。那時來北京考取的大夫,那時在家搞這個自己開業是不很好的,沒人找。他直跟我說,那我說好吧。我就帶回去了,帶回去沒等幫他往外介紹事呢,他在我家住這,恩,他就得了。他找我,我在樓道上住,他在樓底下。他就招呼我,他說不好,我說怎麼呢?我霍亂了!那陣瀋陽鬧得最厲害。這就是一個一兩點鐘的時候,從外面買葯也來不及了,那時候市面上還不很太平,我說怎麼辦呢?還不敢聲張,一聲張這一家人就壞了,就被隔離開了。我說得了,我就去廚房,我說有沒有白礬,我家說有,我就弄了一大塊呀,濃濃的我給他弄了一大碗,我說你喝吧。他就喝了,喝完了他就好了。

你看這個東西,這個我親身有體會,白礬這個葯最好。




也有的時候真正的虛寒,那是得用理中湯,不到那個地步,他還是有熱多的多,那麼這個時候我有用白虎人蔘的機會,也有白虎加人蔘合用五苓散的機會,五苓散用麵粉,另外給他用使白虎加人蔘,這我都用過。單獨的像這個樣子,五苓散證、理中湯證呀,比較少見,但是這個方法是對的。他如果要是渴得厲害,這可以表裡雙解。用這個一方面利水祛熱,一方面解表。你像是不渴,不渴這個就是陰證,咱們同學就是說:「下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所以這個時候是一種解熱的葯不能用,就用這個理中湯。這個理中湯,咱們頭前也講過,就是:人蔘、甘草、乾薑、白朮。他是用人蔘、甘草,這都是健胃安中的葯,乾薑、白朮這是溫中祛濕的葯,祛水的,所以這個嘔吐下利,由於胃中有寒,這個葯,它叫理中嗎,很好。因為霍亂還是由於胃而來的。




第387條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




霍亂這一章挺重要。「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也。」那麼這個就是指的是,服用理中湯,吐利是好了,身疼而不休,表證還是不了了。




那麼這個呢「當消息和解其外。」消息之,和解之,不要大發汗,只能夠用桂枝湯小和者。這個小和者,這個語氣也很含蓄呀,就是用桂枝湯也要用小量呢?不要用大量,因為他這個體液喪失太多了,發汗也是微微樣的,微似有汗就完了。這跟我們講的傷寒論是一樣的,先救其里,再救其表,里好了,表呢還多少還有一點表證不了了,那麼只能用桂枝湯,這沒有再大發汗的必要了。




第388條


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這條的這個病是相當嚴重了,這都不是初期了。「吐利汗出,發汗惡寒,四肢拘急,手足逆冷者,四逆湯主之。」既吐又利而又汗出,這個厲害,這個津液那是絕滅了,還有表證「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拘急者就是抽了,這就是津液、體液喪失太厲害了。這個組織失和就要抽了。手足厥冷,這個胃也是虛得厲害,這個體液達不到遠處了,血液,所以才厥冷,達不到四末了。你看這個他不用理中湯了,用理中湯,還有人蔘這都不行,人蔘這個葯苦味微寒,

所以我們對這個危急的、真正虛寒的人蔘不能用了。所以人蔘湯、人蔘都是瞎扯。真正四肢厥冷,脈微欲絕那個大夫用一個獨參湯就治,那治不好,這個得改用四逆湯。

津液是虛到家,胃也虛得厲害,那麼這個吐利汗出是脫汗,是虛脫的樣子。這不趕緊用四逆湯這個大力的葯,馬上這個人就脫了。




第389條


既吐且利,小便複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




「既吐且利,小便複利,而大汗出。」這個更凶,「下利清谷,內寒外熱,脈微欲絕,四逆湯主之。」這個好在他沒有手足厥逆,這個脈微欲絕本來用通脈四逆湯,那麼他沒有手足厥逆,這個胃氣還沒有沉衰到家。用四逆湯還行,光脈微欲絕,脈微欲絕就是因為津液喪失太厲害了。他既吐又利,小便還複利,這個喪失人身上體液是多方面的,它有虛脫之象,完了還大汗出。那麼裡面的是頑固不化的,不但有寒,而且虛。內寒外熱,內是真寒,外就是有浮火了。人們就是說無根之火,但是也有一些像上邊一樣的也許有發熱,沒有發熱大汗出,也是有熱之像的。其實呢就他的徵候說,他是有熱之像,實質呢是虛脫。也只能用四逆湯。也只有那麼一個辦法,在其他沒有。這個比上面的理中湯重得不得了。這要是遇上游醫用一些平穩治吐治利的葯,是絕對要送命的。決好不了!這地方都非常的好。




第390條


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汗湯主之。




「吐已下斷」,這是指著這個第九條說的,我看看那,不是不是,指的第八條,指的第八條說的。這是吃了四逆湯也不吐了也不下了,但是旁的病不好,「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這個還是不好的。脈呢?反微而欲絕,這個就得用通脈四逆湯了。這個是心臟衰竭的現象。吃了四逆湯不是不好一點,好一些,吐利都好了,但還是大汗出,四肢厥冷,還是抽,這個沒解決。這純粹是亡津液、亡血液的一種現象了,要是不敢用大熱葯這回也不行了。只能用通脈四逆湯、四逆湯,這種方法了。他加豬膽汁更起亢奮作用,所以那時咱們說白通湯加豬膽汁,應該是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我也就從這個地方看出來了。他這個書全是這樣,要不然吐已下斷你都看不清楚。他就是前邊有講的,底下就有這些話。你像我們頭前講的有許多陽明篇提太陽病,他這個也是。比如上面那個四逆湯證「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他這個「不解」兩字,他這個「不解」兩字很有分量。這個不解者,說明吃藥而病不解。吃什麼葯?提出來了「吐已下斷」以前有「上吐下瀉,汗出而厥,四肢拘急」很定這是第八條的情形,所以他這個書不好讀就在這裡,順口讀過的是讀不出來的。




第391條


吐利發汗,脈平,小煩者,以新虛不勝谷氣故也。




「吐利發汗」者,又有點吐利,而微微汗出,發汗不是咱們拿葯發汗,不是,但是雖然他有點吐利而汗出,但是脈平,脈平者屬表裡,表裡沒什麼了不起,沒什麼病。而且呢不大煩躁,而小煩。小煩,這個煩大概都指的胃說的,胃不和者,煩嗎。小煩,裡頭不舒服,所以他那個吐利而微微汗出。陽明病法多汗嘛。這個主要指的這個陳食,才有這個情況,所以這個脈平,沒有什麼大礙。其他的問題,表裡上沒有什麼特殊的,邪氣沒有,主要由於什麼呢?新虛不勝谷氣故也,它得了霍亂這個病,那上肢人家這個,所以胃氣所以虛。那麼這胃氣,新虛沒復,這就是瞎吃,那就是不能消化,不能消化,實在胃,小煩,那麼嘔吐,利,這都是這麼來的。那麼這個減食就好了,我們不必進行治療。所以新虛不勝谷氣,他沒有化谷氣的能耐。




這個霍亂就完了,這個霍亂講得挺好,又緊湊,要點的東西都講了。




黑芝麻最大的功效竟然不是烏髮,而是。。。每天一把效果驚人




這種茶調理人體脾腎濕寒長痘手腳涼痛經有奇效




小手掌就可以治大痛的元火掌灸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對經方有興趣者, 可加QQ群577262550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點擊【底部廣告】支持下小編吧,您的每次點擊都是我前進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倪海廈:請你先看中醫!
用實例檢查一下你的中醫基本功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