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胡希恕講傷寒論33

胡希恕講傷寒論33

胡希恕講傷寒論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二00八年六月




第360條


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今自愈。




第361條


下利,脈數,有微熱汗出,今自愈。設復緊,為未解。




第362條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




第363條


下利,寸脈反浮數,尺中自澀者,必清膿血。




第364條


下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




第365條


下利,脈沉弦者,下重也;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第366條


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第367條


下脈數而渴者,今自愈;設不差,必清膿血,以有熱故也。




……由於亂吃亂喝,腸胃中有熱,到時候就瀉利,所以瀉利有時是好的一面,腐穢不去嘛,在陽明篇及少陰篇里都講了,由於熱太厲害了,拉了幾天沒好,就變成痢疾了,今天象這樣的病很多。象這段沒通過臨床不好講,只有通過臨床認識,這句話很奧妙。所以有些注家瞎想,所以陳永蘭說過,說仲景這本書呀,越讀越有味,方劑越用越有驗,真是這樣,我的確有體會,此書細膩的很,但有也錯,象傷寒本自寒下,恐怕有錯。




第368條


下利後脈絕,手足厥冷,卒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




這個也是虛寒下利的死證,下利後,指下利已止之後,此時胃陳衰而津液枯竭了,不但手中厥冷,說明胃氣已衰,而且脈絕,表明心臟也衰了,卒時就是12個時辰即24小時,要如果在周時,脈逐漸緩,手足溫,就是胃氣恢復,津液自生,血液也自生,心也不衰竭了,這是准好的,所以下利止,有二種問題,一種是好現象,當時的止是下亡失津液太甚了,胃也太虛了,所以他有脈絕,手足厥冷,這種情況發生,如果胃氣逐漸恢復,血液也逐漸恢復,心臟衰竭也逐漸恢復,這是好現象,這個病就要自愈,也有下利止了,無可下之下,是精氣怠盡,所以下利止有二種情形。




第369條


傷寒下利,日十餘行,脈反實者死。



這個是熱利,傷寒發熱,下利發熱,而下利次數頻繁,一天十幾次,脈應該虛,脈不虛反實,這個實是指病實,邪氣實,這個非死不可,這個指痢疾的利,不是指水泄,這個不要輕視。




第370條


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這個汗出而厥,用四逆湯就可以了,這裡用通脈四逆湯恐怕有脈微欲絕四個字,下利清谷,里寒外熱,裡面是真寒,外面是無名之火,與366比較,那是下利脈沉而遲,它不是厥,四肢厥冷說明胃氣虛,谷氣不達於四末,這個是下利清谷,那個也是下利清谷呀,那個身有微熱,不也是有外熱嗎,但是里寒沒有這個凶,這個有胃的虛竭的這種反應,所以這個外熱不是好現象,是要出汗的,這個汗是脫汗,這裡沒說脈微欲絕,肯定是有的,要不然不會用通脈四逆湯,

這裡呢,寒是真寒,熱是寒之極,剩下的殘陽跑到外面去了,這是最壞的現象,脈微欲絕,趕緊用通脈四逆湯通脈,此時人蔘也用不得,人蔘有微寒。




第371條


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通脈四逆是陰寒下利最重的,熱利下重,下重是指里急後重了,這幾個葯相當的好,這個白頭翁這個葯呀,這幾個葯都是苦寒,都起都起收斂作用,所以用白頭翁,本草上就有,既治痛又治血,所以膿血便用白頭翁是相當好的,這個收斂作用,有苦寒消炎,止利止血的作用。我遇到過熱利下重,只是用這四個葯,白頭翁湯可用,要加大黃,這個你們在臨床上加沒有錯的,不用加太多,就擱6克(二兩)就行,這裡白頭翁應該三兩,這幾個葯是等分,全是三兩,熱利,有脈數下利,有熱,或者渴而下利,脈數,都是熱利,熱重而且下重,這正說的是痢疾,如果有血便呢,下血,這個赤痢呀,這我遇到過,解的就是血湯子,沒有糞便,這病厲害,說死就死,這個你要用白頭翁加啊膠,婦人在妊娠的時候,下利凶急,白頭翁加甘草啊膠湯主之。這個啊膠對這個赤痢非常好,同時加甘草,只要有里急後重加大黃沒問題的,沒有里急後得就加甘草啊膠,這個方子最常用了,一般的痢疾也有里急後重,我們用白頭翁湯就行,有里急後重可以加大黃,如果現柴胡證,就用大柴胡加石膏。




所張仲景的這部書呀,最後是方證,就是方劑的適應症,你非到這個地方不可,所以一般研究仲景的書的人,認為經方不好使,不知道哪個方子治什麼病,仲景是讓你辨證,他這個方子都有一定的適應證候,如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桂枝湯主之,你用別的方子不行,他非常嚴謹,他辨到最後,最尖端。咱們現在辨證,這個虛的,那個實的,到這個頂點,他不辨,他不會辨,頂點就是方證,太陽病發汗的方子有二十多個,你隨便拿個方子發汗行嗎?絕對不行。太陽法當發汗,怎麼發,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




第372條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四逆湯,攻表桂枝湯。




下利腹脹滿,是虛脹虛滿,這是陰寒下利,身體疼痛,它是表證,這個痢疾,常常外邊在表證,一般表證不明顯,如太陽陽明合病必下利,葛根湯主之,所限的是葛根湯證,那惡寒的很呀,脈緊無汗,頭痛。這個它沒有,只是身上疼的厲害,這個是陰寒下利,這個雖沒說下利清谷,準是下利清谷,這時要舍表救里,先溫其里,乃攻其表。




第373條


下利,欲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




飲水呀,就是指下利而渴,這個飲水不象白虎湯那個渴,那個飲水數升,白虎加人蔘湯主之,這裡沒那麼渴,是口乾口渴,里有熱,熱上炎,口乾,陰病都口不渴,如果下利渴欲飲,這是熱的關係,用白頭翁沒錯的,白頭翁的痢疾呀,不光口渴,還有下利燒灼感,都是他的證候,用苦寒葯,四味全是。如果熱到里實的證候,白頭湯就不行了,底下說了




第374條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是譫語,胃不但有熱,而且實了,大便硬了,裡頭有宿屎,這個用小承氣湯,如果熱的明顯用調胃承氣湯,如身上有潮熱,身上蒸蒸發熱,也譫語,可用調胃承氣湯,大承氣湯用的機會很少,小承氣湯呢,雖然下利,但里仍然有燥屎,你按他肚子,他拒按。有個老太太,拉痢疾,舌苔黃而干,我準備按按她肚子,從心口往下按,將按下去,老太太拿手直推,我說沒關係,直接開了一付承氣湯,一付就好了,雖然痢疾,但裡頭有燥屎下不來。所以說古人說有燥屎,一點不錯的。痢疾哪來燥屎呀,它裡面就是有,它上面結實,你要拿手按,拒按。所以虛實,你非要診察清楚。這個譫語是燥屎的一很要腎的徵候。譫語就是說胡話。




第375條


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宜梔子豉湯。




這個下利後與上面那個下利後是一樣的,下利止後,不應該煩,如果還煩,這個煩不是熱,看看它虛實吧,按這個心下當胃的部位,濡軟無力,那裡頭是無實,裡頭沒有燥屎呀,沒到胃家實的程度,所以他說是虛寒也,就可以吃梔子豉湯就行了。




到這裡下利講完了,下一次把厥陰篇講完,再給六經作個總結。




第376條


嘔家有癰膿者,不可治,嘔膿盡自愈。




第377條


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其實這是古人的一個看法,它是個規律,胃虛,小便……,所以胃虛的厲害時,一定要用甘草乾薑湯,治遺尿,是從這裡來的,苓桂術甘湯也是的,從乾薑甘草變化來的,即是乾薑甘草加茯苓白朮,甘草乾薑是理中湯的底子嘛,理中利尿,治小便不利,這裡說嘔而脈弱,小便不利,這節是說,嘔而脈弱,都是胃虛,胃虛到了極點,不能自下,也使小便頻數,先有微熱見厥者難治,由於里虛寒,開始就是說太陰病的表現了,那麼陰寒之極,這個

虛熱反倒現於外,是最壞的現象,這個後面講到火論的時候,就是所謂無根之火。而見厥,厥就是胃氣沉衰,谷氣不能到四末,這個嘔而脈弱,小便自利,身有微熱見厥,就象不怎麼的,其實這個病主要的是身上微熱,這是陰寒之極的表現,余陽盡現於外,因為這個而見厥,所以這個病不好治,只有四逆湯這個法子。




第378條


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這個病很多了,乾嘔就是不吐食,但是只吐涎沫,涎沫就是胃有停水,頭痛,這個水氣往上來,沖逆,口吐涎沫,是水的上沖都影響大腦,頭痛頭暈,這裡沒有頭暈,我就根據這條,我常用吳茱萸湯,不一定吐涎沫,我們問病人,口水多,這也是寒飲往上的表現,或者是胃痛,胃虛停飲,這個水究竟是在胃呀,用吳茱萸湯好使,如臨床上美尼爾氏綜合征,只要是暈的動也不敢動,一動就要吐,那肯定是吳茱萸湯,這個方子是最常用的方子,這個吳茱萸這個葯呀,它去這個水往上沖逆,是最有效不過的,這個葯不管它熱了些,由於祛水的葯都是熱葯,如乾薑生薑,這裡有水逆,都因為胃虛,另外擱人蔘、大棗、生薑,吳茱萸配合生薑,生薑的量挺大,用於制嘔去水,人蔘、大棗呢,是健胃補虛,胃要是不虛,不停水,前面甘草瀉心也講過了,心下痞硬,那個這個方子也有心下痞硬,因為他有人蔘嘛,人蔘三兩,這裡沒寫出來,因為它不是一個主要證侯,甘草瀉心湯有,是因為汗下太厲害了,客氣動膈,胃虛了,客氣所指的多了,一方邪熱的客氣,一方面水往上來,這時胃的部位按著心下痞硬,痞硬不是真正胃裡頭有實,是指水氣、熱邪的心下痞硬,正是用人蔘的主要證候,胃虛才有的形景,陽明篇不是有這麼一段,心下痞硬者不可下之,下之利不止者死,其實就是指的人蔘證,也是理中湯證,理中湯證就有心下痞硬,需要健胃補虛,要下,下利遂不止,人就不可救了,如果利止還可以救。所以在臨床上遇到心下痞硬,心下痞硬也有實有虛,真正的用大承氣湯證,他這個硬呀,拒按,注家都沒這麼講,陽明篇里也是的,說承氣湯證瀉腑,不瀉心下,是錯的。




這段呢因為胃虛,他停水,去水用吳茱萸、生薑,止嘔,一方面也固其根本,胃要不恢復,去水也沒用。由於胃虛,水還來,必須標本兼治,一方面下去痰水,同時用人蔘大棗補益胃氣,這個方子的意思是這個,這個病很常見。




第379條


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這在太陽篇已講過了,所以發熱呀,小柴胡湯解熱相當的好,咱們講柴胡劑時說過,說柴胡證,但見一證必是,不必悉具,心煩喜嘔,這個嘔是柴胡劑的一個主要證侯,這四個證侯裡頭,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四個主要證侯,要是發熱又是嘔,肯定是少陽病,少陽病,是三陽病都有發熱了,所以用小柴胡湯。也就是嘔是一個證侯,根據各種不同的其它的脈證,治療是不要樣的,所以辨證也是這樣的,它這裡就是是,通六經辨八綱,就是分虛實寒熱,最後呢還得到方症上。這四段都是論嘔,前面八節論厥,以下論下利,在這是論嘔,很清楚,絕不是厥陰病。




第380條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出者,以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太陽傷寒應該發汗,大吐大下是誤治,裡面又沒病,故極虛,是指胃說的,復極汗出者,這個虛人,尤其三陰病,這個是指的太陰了,它不會出汗,所以復極汗出者,它都往下去了,這是因為其人外氣怫鬱,外氣怫鬱就是身有微熱、顏面潮紅等,這個外氣怫鬱不可發汗,卻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為這個,其人復極汗出,汗出是因以水發汗,以水怎麼發汗?如茶葉水就可以發汗,可能是喝熱水溫覆取汗。極虛不能發汗,可是這個是一個虛脫現象,大吐大瀉之後,大吐使內煩,那麼外氣怫鬱,即使有表證,真正到里極虛的時候,也要舍表救里。前面麻黃桂枝各半湯等表郁輕症也有怫鬱情況,但那不是極虛,並且只能解之,絕不可發汗。這個復極汗出是個脫汗,而且水停於胃,從下面的寒冷就知道,極虛就是指太陰的極虛,胃

極虛,水又在里,水性寒,胃中虛冷一定要嘔噦不止的,這在陽明病也講了。




第381條


傷寒,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則愈。




噦就是我們說的呃逆,也就是說乾嘔這類的,不吐東西,光出聲,這都是胃虛寒的時候多,但也有實證,最後一節就說明這個,氣不得下行,往上來,所以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所以我們遇到噦逆之病呀,虛的佔多,也有實證,如果大便不通而噦逆,通大便噦逆就好了,這是氣不得下行,小便不利也可以致噦逆,利小便就可以好,所以任何一個證侯片面看問題是不行的。比如前面外氣怫鬱在表,是在表,沒有極虛的證候,用小發汗法,是行的,或渴水發汗也行的,但是極虛之候,非舍表救里不可。所以在臨床上片面定治療方法,那十九是錯的。得全面看,它這個書呀,無論是太陽病陽明病,都是辨太陽病脈證並治,處處得看脈證。到這裡我們把三陽三陰篇講完了。




黑芝麻最大的功效竟然不是烏髮,而是。。。每天一把效果驚人




這種茶調理人體脾腎濕寒長痘手腳涼痛經有奇效




小手掌就可以治大痛的元火掌灸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對經方有興趣者, 可加QQ群577262550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點擊【底部廣告】支持下小編吧,您的每次點擊都是我前進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中醫常用經方28個
《黃帝內經》才是真正的無上的神功秘籍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