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反坦克武器發展歷程

美國反坦克武器發展歷程

美國發展反坦克導彈起步較晚,但起點較高。它在50年代末就發展了一種由坦克炮發射的「橡樹棍"反坦克導彈(主要配裝在 M551「謝里登"輕型偵察坦克上),1967年交付部隊試用,1980年投人少量生產。由於該反坦克導彈飛行速度低,單車只能攜帶13枚導彈,在對坦克作戰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未大量裝備使用。

在60年代初發展的「陶"式反坦克導彈,是一種第二代遠程反坦克導彈,1970年開始裝備美軍,用來取代106mm無後坐力炮以及法國生產的 SS-11和「安塔克"反坦克導彈「陶"式反坦克導彈除大量裝備美軍外,還先後裝備了英國、德國和日本等43個國家的軍隊,是國外反坦克導彈中生產量最大、裝備國家最多的一種。

「龍"式反坦克導彈是60年代發展的第二代攜帶型中程反坦克導彈,1974年開始裝備美軍,用來取代90mm無後坐力炮。除美軍外,丹麥瑞士、伊朗和荷蘭等國的軍隊也都裝備了這種反坦克導彈。

龍反坦克導彈

已研製成功並裝備美軍的「海爾法"和「標槍」反坦克導彈,均屬第一代反坦克導彈。裝備「海爾法"遠程反坦克導彈的AH-64直升機於1985年投人使用,據說在海灣戰爭的一次反坦克戰鬥中,有一架 AH-64直升機發射16枚「海爾法"導彈,就摧毀了8輛 T72主戰坦克。「標槍"反坦克導彈是世界上第一種單兵攜帶型「打了就不用管"的中程反坦克導彈,1996年開始裝備美軍,用來取代「龍"式反坦克導彈。

美國「掠奪者」反坦克導彈

正在研製的先進重型反坦克武器系統(AAWS-H),也採用第三代反坦克導彈。該武器系統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直瞄動能反坦克導彈發射車,用來取代 M901「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車;二是先進的重型導彈,用來取代「陶"式反坦克導彈(「陶"式發射車使用的除外)。

「掠奪者"輕型近程反

坦克導彈(第三代),原為海軍陸戰隊的發展項目。1994年已進入了程研製和生產研製階段。美國陸軍也加人了該項目,擬用「掠奪者"反坦克導彈取代 AT-4反坦克火箭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曉峰 的精彩文章:

T-90坦克與T-72坦克的血脈究竟有多深?
巔峰時期的蘇聯,軍事力量到底有多強大?

TAG:劉曉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