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評判,自在的殺手

評判,自在的殺手

評判,自在的殺手

因為度假期間發生的遺忘手機事件,最近變得對手機有點過敏,經常禁不住檢查手機還在不在。回上海的飛機上,落座後照例先檢查包里的手機是否安然無恙,沒想到坐在旁邊的桐桐看見了,評判道:你整天檢查來檢查去的!

不喜歡這種隨意評判的行為。怕她養成隨意評判的習慣,當下就使勁懟了她,小傢伙開始眼淚汪汪。趁機告訴她:隨意評判別人是要付出代價的,這次是評判媽媽,要是在陌生人那裡隨意評判,還不知道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呢!

大約聽到「評判」這個關鍵詞,小傢伙不吱聲了,繼續難受了一會兒,又主動跟媽媽和好了。大約她心裡明白,「不要隨意評判別人」「評判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好處,還讓別人不舒服」「如果一件事你做的不如別人好,就更沒資格評判」這類的話媽媽不知道跟她說過很多次,講過好多次道理,她也多次對這個點表示認同。

(插圖作者:劉子熙 南京)

然而,話雖如此,真正做起來卻難么難,其實,難做到的何止是孩子,更包括我們成人。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難免有分辨心,難免有期待,難免有自己的利益和立場。

從小我們就不斷地從父母或老師那裡聽到,這是對的,那是錯的,這是好的,那是壞的。漸漸地,我們就獲得了一個意識,世間萬物,都是有對錯好壞之分的,都是可以做出定性評價的。記得小學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講課,不管講到什麼動物,台下總有這個那個同學問:好的還是壞的?我們想當然地認為,一個人一件事的存在,就是非好即壞、非對即錯的。當從小被植入這樣的分辨心時,伴隨我們長大的,除了我們的身高,還有我們評判一件事物的習慣。除非我們覺察到這一點,則我們很難放下評判心。

沒有一個人是孤立的,我們總是處在這樣那樣的關係中,是關係就容易帶來期待,於是我們不自覺地期待別人這樣那樣做,期待凡事都順心順意,然而,這世界上,原本不存在一種叫「應該」的東西,沒有什麼人和事會絕對按照我們的期待來運轉,當外部人事不符合我們期待的時候,我們就難免因失望而做出各種評價----你對我不好、今天運氣真差、他太自私了、真不守信用等等。當我們做出這些判斷的時候,心裡會很不舒服,被評判者也會心存芥蒂,然而我們卻沒有意識到一切都是期待帶來的評判心惹的貨。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評判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和立場上進行的,一件事對別人再好,對我不好,我就不能接受,就會有負性的言論出來,因為我們的眼裡常常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於是徒生許多不客觀的感嘆,並因為失望而痛苦。

不幸的是,評判很容易讓人上癮,因為評判比接納容易,評判別人的時候,動動嘴皮子就行了,而接納則需要更高的修養和胸懷。另外,評判會給人一種優越感,讓評判者自以為掌握著真理的標杆,可以隨意去衡量別人,發現別人的短處,凸顯自己的高明,於是,就有了這麼一種人,凡事喜歡發表意見,為的就是證明別人不如自己。

可惜,這種虛幻的高明除了麻醉自己外,並沒有多少額外的好處,相反,因為輕易定性,它還會帶來固化思維的痛苦-----他竟然忘記了結婚紀念日,根本就沒把我放在心上!想想看,有了這樣的評判,內心的感覺會如何呢?許多負性情緒體驗也許就由此產生。

從心理學角度講,愛評判、喜歡對別人指手畫腳的人,其實內心都住著一個得不到滿足的自我,也無法全然接納自己。因為內在的不滿足,或者對自己有種種不滿,又沒有勇氣面對這一切,就把自己的負性情緒體驗投射在了別人身上,對別人妄加評判,通過否認別人某方面的美好來平衡自己,或者轉移不能自我接納的痛苦。稍微觀察一下周圍的人就可以發現,那些內心自在、幸福指數很高的人,都是非常寬厚的,很少出語刻薄。

慚愧的是,曾經,我也經常評判,直到意識到評判不僅很難把外部的人和事導向「正確的軌道」,還弄的自己很鬱悶。隨著年齡漸長,漸漸發現,比明辨是非、指手畫腳更重要的,是丟掉頭腦中太多的「應該」,允許事物如其所是,接納並包容異己的人

努力修鍊中,希望自己的女兒也能早日領悟到這些,成就自在喜樂的人生。

(圖片來源於網路,感恩分享的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出一個好寶貝 的精彩文章:

再貴,你也值得

TAG:愛出一個好寶貝 |